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冬日暖阳(张贺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冬日暖阳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冬日暖阳》中国当代作家张贺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冬日暖阳

冬日早上,天晴。微微的北风刮过,吹到脸上手上,如刀割般,疼。太阳斜斜地挂在天上,明亮,金针一样的光斜刺过来,并不刺眼,倒有几分温温的暖意。西头赵家东墙根下,有风旋的细土,一堆一缕,散摊着,里面夹杂着干净的草屑

赵家房子的东面,是一条过水的浅沟,南北贯通,是村子里夏日泄洪的通道。从浅沟底下向上看,赵家的庄基高而陡,直上直下,没有缓坡,出入赵家,需走南面的狭窄的通道,转到西面,从村子西街来去。只有我们小孩子顽皮,偏爱爬那个陡立的高坡,体验攀爬的快乐。

赵家两进房子。前院住老人和长房,后面住二儿子,长房东面有一个猪圈,猪圈后面垒着厕所,二儿子房子东面北面种着一排枣树,有这些树木建筑护着,阻挡了北来的风肆虐,使得长房厢房倒座前的一块方正的平台,因东南两面沐浴阳光,格外温暖。冬天,这里常竖着一排风干的玉米秸秆,秸秆下还铺着一些细软的麦秸。冬日暖阳,这里便会有几个长胡子老人斜倚在玉米秸秆上,晒太阳。

太爷爷和赵家的良老爷每天都坐在赵庄坡的玉米秸下聊天休息,他们与明媚温暖的冬日暖阳一起,成了我们村最温馨的一景。

太爷爷是我爷爷的堂叔,虽是隔代的太爷,我们这一房对他尤为尊重,视为嫡亲。

这是因为在闹日本的时候,太爷爷曾经冒险救过我们这一房老少十来口人的命,确切地说,太爷爷曾经救过我们张氏家族免遭灭门之祸。

我奶奶家的房子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前后两进,前排三间屋子,中间堂屋有前后两个门,俗称穿堂屋子,从前院进堂屋的前门,穿过堂屋,又从堂屋的后门来到后院,后院有屋也有院门,可是,我们家人习惯从前院穿堂屋进后院。

后院北面是三间正房,东面有一个厢房。闹日本的时候,三间正房的西间被一个赵姓的单身汉借住,我们叫他麻子老爷。这麻子老爷比爷爷的年龄要小一些,不过,也有四十多岁了,这么大没成家,在我们农村被称为老光棍。

这麻子老爷神出鬼没,不知何时在爷爷家后院的厢房里挖了一个地道,入口在爷爷家后院的厢房,出口在东边胡同的一个无人居住的闲院子里。

我家胡同是个死胡同,胡同北口被西邻五奶奶堵死,盖了一间柴草棚子,五奶奶东面是太爷爷的房子,太爷爷一排两进房子,各有三间,因西邻胡同被五奶奶家堵死,两进房子都走东面胡同,太爷爷的胡同是南北贯通的,太爷爷住胡同最北面,他们家前面就是和我奶奶厢房相连的闲院子,而他们家西面三间房子又和奶奶家后屋前后相连。

麻子老爷是八路军的交通员。这些,爷爷起先并不知道。可是,接连的夜半敲墙声引起了爷爷的注意,爷爷发现每到夜晚就有陌生人来到麻子老爷的屋里借宿,爷爷猜那些人就是八路。

爷爷生性豪爽仗义,又忠诚老实,收留赵麻子固然危险,既然让他住了,就不好意思再把他赶走。而且,爷爷还有一个小心思,认为八路军是自己的队伍,当时虽然还没有壮大,但是,总有一天会赶跑小鬼子的。因此,并不反对帮八路做事。就这样,八路军夜半来去,就成了我家不公开的秘密。天长日久,八路和我们家熟悉了,有时也到前面奶奶屋里拉个家常,借个米面。我们家自然地就成了八路军的堡垒户。

明面上,爷爷并不参加八路,他仍然给人家打短工。农忙时,去大户人家帮忙,领着干活的人抢收抢种,做监工。

我们家住八路的事太爷爷未尝不知道。有时白天奶奶送八路过村北面的土电道,要走东面胡同出村,太爷爷遇见,也假装不知。

日本人似乎嗅到了八路的气息,或者有汉奸出卖。一个夏末初秋的早晨,日本鬼子包围了我们村。

全村男女老少被赶到李家高门楼前开会。

太爷爷是当时的维持会长。

太爷爷一边应付着日本人,一边招呼着村子里的人去高门楼前集合。

李家高门楼是我们村子的中心,他们门前有我们村最大的一片空地,高高的门楼凸起在街北,上面有一个小台子,可以站立七八个人的样子。那个日本军官就站在那小台子前讲话。

日本军官叽哩哇啦地说的是日本话,谁也听不懂,有翻译官在一旁翻译,原来是问村子里有没有八路,说出来有赏,如果谁家窝藏八路,要通通杀光的。

人们沉默着,没有人说话。

日本人拉出了太爷爷,逼问他八路的下落。

“太君,我们村没有人窝藏八路,真的没有”太爷爷惶恐地说。

鬼子当然不信,硬要太爷爷说出谁家窝藏了八路。

“太君,我发誓,村子里确实没有人窝藏八路”太爷爷还是一副战战兢兢的神情。

鬼子恼了,抽出南街六奶奶家胳膊粗的门栓,开始打太爷爷。

“太君别打了,饶命啊。”太爷爷发出凄厉的惨叫。

鬼子面目狰狞,气急败坏,他们不断地用门栓凶残地毒打着太爷爷。

人群中站着太祖奶奶,她是太爷爷的母亲。太祖奶奶挣扎着要上前去救太爷爷,她被奶奶们死死拉住。

“太君饶命啊,村子里真的没人敢窝藏八路啊!”太爷爷凄厉的叫声更大了,他是在警告着脆弱的奶奶们,我们家窝藏八路的消息万万不能泄露。

是啊,八路的地道就在奶奶家的厢房,入口在西面胡同,出口在东面胡同,而这两个胡同居住的都是张氏家族的子孙,事情一旦泄露,张氏家族面临的将是灭门之祸。大家只能眼巴巴看着太爷爷在鬼子的毒打中哀嚎。

可怜的太爷爷,他原本并不是一条强硬的好汉,在整个受刑过程中,他一直凄惨地嚎叫着,体若筛糠,他不断地哀求着鬼子住手,饶他性命。

太爷爷终于昏死过去。

鬼子无奈,气急败坏地扔下太爷爷,放火烧了村子周围所有的柴草垛。

那正是夏末秋初季节,各家收获的麦秸都垛在村子周围。

鬼子走了,人们只能眼巴巴看着漫天大火燃烧,没有一个人敢提水去救。

那天的大火烧了整整一夜,大火过后,村子周围留下十几个狰狞的焦瘤子。

皮开肉绽的太爷爷气息奄奄地被救回家,太爷爷躺在炕上,整整一个月不能动弹。

终于熬到县城解放,我们这儿成了解放区。太爷爷成了我们解放区的村长。

解放区的人们终于能够一家团圆过上了安稳日子。太爷爷响应八路军号召,鼓励大家参军入伍打鬼子。

包括太爷爷大儿子在内,村里好多青壮年参军入伍,李春叔叔就是其中一员。

李春叔叔能歌善舞打仗勇敢,他不断把立功的捷报寄回家。保定解放前夕,他英勇牺牲在解放保定的战场上。

噩耗传来,太爷爷悲伤不已,他不得不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春叔的父亲李海爷爷。

海爷爷悲痛欲绝,春叔是他的大儿子,是他们李氏族门的长子。伤心之余,海爷爷说要把春叔的灵柩运回家来安葬,他不忍心让李家长子成为孤魂野鬼。

太爷爷陪海爷爷去了保定,一起接春叔回家。

古城保定离我们这儿有二百华里。太爷爷与海爷爷找了一辆拉车,一路步行拉着春叔的英灵艰难地走着。当时保定地区还有一些地方被小鬼子占领着,太爷爷利用他曾是维持会长的身份一路与鬼子周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春叔护送回家。

每每提起这件事,海爷爷都唏嘘不已,感念太爷爷的义举。因而,太爷爷在我们村张李两姓的后人眼中心中的,绝对是德高望重众望所归,大家真心喜欢和敬佩他。

太爷爷做我们村的村长一直到年暮。

年暮的太爷爷活得更加潇洒(村里人也有善意地笑他荒唐),当然,他这种荒唐在今天看来却是算不上什么。

太爷爷的荒唐源于他的一段黄昏恋。

太奶奶在闹日本时,生了病没不敢请大夫医治,最后不幸去世。因为战乱,太爷爷一直没有续娶,直到解放。

后来儿子们大了,太爷爷帮他们一个个娶妻生子,一直到太爷爷有了孙子,太爷爷自己却仍旧孑然一身,

太爷爷常去县城开会,常在县城西关歇脚。县城西关有个卖大碗茶的寡妇,人长得并不十分漂亮,倒还算周正。那寡妇的丈夫儿子都死于战乱,孤零零一个人,在县城西关搭个茶棚烧茶卖水。太爷爷常去茶棚喝茶,自然与寡妇熟悉了起来。

一日,太爷爷与那寡妇开玩笑说:“大妹子,看你一个人过日子也不容易,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吧。”

“人长得和我差不多,脾气秉性也一样,大妹子你相得中吗?”

“那敢情好,我就喜欢大哥这样的爽快人。”那寡妇一口应承。

于是,开玩笑就定下了一门亲事。不过男女双方就是他们自己。

拜完天地入洞房,掀开盖头,那寡妇自然吃惊,笑话太爷爷“你说的对象原来就是你自己啊?”

这句话让闹洞房的人听去,大家就传开了“你说的对象就是你自己啊?”大家都善意地开太爷爷的玩笑。

太爷爷与后太奶奶结婚后一直住在张家东面胡同的一处破旧的房子里。

太爷爷的儿子大爷和二爷反对这桩婚事,觉得他们这场婚姻成了村里人善意的笑柄很荒唐,再说太爷爷岁数也大了,孙子都有了,这么大岁数续娶似乎有违礼制,这让他们觉得丢脸。因此,对于太爷爷的这个后老伴他们一直爱答不理的,直到后太奶奶去世。

后太奶奶去世时,人挺在床上,两个爷爷谁也不愿上前帮忙穿老衣,直到张姓别的爷爷上前帮忙,他们才不好意思地动手,为后太奶奶料理了后事。

后太奶奶去世后,太爷爷仍然一个人住在东面的旧房子里,人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背也驼了,特别是每天进出胡同,嘴里总是下意识的“哼哼哼,嗨嗨嗨,哼哼哼,嗨嗨嗨”地呻吟,也许他在用这种方式抒发他孤寂的苦闷吧。

冬日,太阳懒懒地挂在天上,太爷爷每天去西头赵家庄坡上去晒太阳,我跟在后面,背着手,弓着腰,嘴里嘟囔着“哼哼哼,嗨嗨嗨”,正学得起劲,迎面碰上了我爷爷。

“丫头,你在干嘛?”爷爷冷着脸呵斥。

从小到大,爷爷对我大话也没说过,我被吓住了。

“叔,您老去晒太阳啊,快去吧,我看见良叔已经等您了”,爷爷转脸笑着对太爷爷说。

“丫头,快扶着太爷去西头上坡找良老爷去。”爷爷严厉地吩咐我。

此后,我再也不敢学太爷爷了,每次在街上遇见,我总要恭恭敬敬地喊“太爷好”。

冬日暖阳,太爷爷和良老爷在墙根晒太阳,我们就在他们旁边玩土,或者爬上滑下地在赵家的高坡上滑土坡,太阳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我闻到了太阳的味道。

我看到太爷爷和良老爷的白胡子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他们斜倚着风干的棒子秸秆,轻言慢语地聊天,笑意堆在他们沧桑的脸上,满脸的皱纹就笑成了一朵灿烂的菊花。他们舒心惬意地在那里坐着,似乎他们全身和他们周围的一切都披上了一层神圣安详的轻纱。

这时候的太爷爷,一声也不哼了。沐浴着冬日暖阳,守着一个和平的家园,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活着,太爷爷很知足。 [1]

作者简介

张贺霞,喜欢读书写字,有文字发表于报刊和网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