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冯从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冯从吾(1557~1627),字仲好,号少墟,晚明西安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著名学者。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与袁可立、高盘龙同科,官至工部尚书,创办关中书院,人称"关西夫子"。

冯从吾是明代关学把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融合的集大成者,并是东林党在西北的领袖。

基本资料

中文名 冯从吾 出生地 西安府长安县(今属陕西西安)
出生时间 1556年 字号 仲好,号少墟
所处时代 明代 主要成就 创办关中书院、传播关学
去世时间 1627年 代表作 《冯少墟集》、《元儒考略》、《冯子节要》等
职业 官至工部尚书 谥    号 恭定

人物生平

冯从吾(1556~1626年),字仲好,号少墟。明代学者、教育家。长安(今西安市)人。出身于儒学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笃信理学,亲书王阳明诗句“个个人心有仲尼”作为冯从吾的座右铭。他童年时代失去双亲,从此立志苦读儒家经典,曾精心研究周敦颐和程颐、程颢的理学。

冯从吾20岁入太学,卒业回乡后,在长安正学书院讲授理学。万历十七年(1589)举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初在礼部任职,不久任佥都御史,巡视京城,对朝中奸佞坚持斗争。礼科给事中胡汝宁奸诈狡猾,经冯从吾上疏揭发,才调往外任。他对宦官求见,坚决拒绝。

冯从吾为官忧国奉公,敢于直言抨击皇帝的过失。明神宗朱翊钧昏庸奢侈,朝政腐败,常酗酒淫乐。冯从吾冒死直谏,于万历二十年(1592)正月上著名的《请修朝政疏》,历数神宗“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多留中不发”,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逊,辄毙杖下”。他还规劝神宗,“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宴乐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奏章上达后,神宗大怒,传旨廷杖,因适逢仁寿太后寿辰,又有大学士赵志皋等联名求情,才幸免于难。从此,冯从吾的正直声誉震惊天下。由于他指论朝政,冒犯皇帝,又一贯与阉党斗争,-辞职。    冯从吾离京回长安后,与萧茂才等在宝庆寺讲学。三年后,朝廷起用他督河南道长芦盐政。任职期间,他大胆革除积弊,照章课税,打击了图牟暴利的盐商与税吏,使贪赃枉法者有所收敛。由于他秉公办事,得罪了权贵,朝中群小也乘机大进谗言。适逢神宗罢黜大批言官,冯从吾也被革职回家。

万历二十四年(1596),冯从吾一边在家著述,一边继续在宝庆寺讲学。拜师求学者越来越多,于是在该寺东面小西园创立了关中书院(宝庆寺又名华塔寺,在今西安市书院门街。今西安市师范校址为关中书院旧址),修建了中天阁,由冯从吾、周淑远等著名学者担任主讲。此后四川、甘肃、河南、河北等地学生也纷纷前来就学,多时达五千余人。关中书院成了明代陕西的最高学府[1]。创始人冯从吾声名大振,被誉为“理学大师”、“关中夫子”。    天启元年(1621),熹宗诏召冯从吾进京,适逢都城因辽东战事-,形势十分紧急。朝臣们争先恐后将妻子儿女疏散,冯从吾却携带全家妻小进京,毫无惧色。他深有感触地说:“国家无事,士大夫不知节义,一旦临难,便抱头鼠窜。要唤起他们的良知,非讲学不可。”下一年,冯从吾任右佥都御史,两个月后,升任右副都御史。廷议“三案”(梃击、红丸、移宫)时,他直言不讳地讲了正确意见,引起了权阉魏忠贤的不满。在此期间,冯从吾与东林首领之一邹元标倡立首善书院,朝野志士都来听讲。阉党兵部给事中朱童蒙上疏弹劾邹元标与冯从吾建讲坛讲学,诬为清议朝政。冯反驳说,当今国家多事,士大夫不知学,临事抱头鼠窜者多,忠君爱国之心,亲上师长之义,非讲学不明。魏党又恶意攻击,冯从吾接连五次上 书,拂袖而归。

   天启四年(1624),权奸魏忠贤为笼络人心,授冯从吾以南京右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召用,冯坚辞不就,依旧定期在关中书院讲学。天启五年(1625)秋,魏忠贤党羽张讷上疏抵毁冯从吾,冯被削籍。下一年(1626),熹宗在魏忠贤操纵下,下令毁天下书院,大肆-东林党人。冯从吾的同乡、吏部尚书王绍徽曾仿《水浒》故事,编东林党108人为《点将录》,献给魏忠贤,冯从吾亦被列入其内。那时,魏忠贤的党羽乔应甲巡抚陕西,为向其主子谄媚邀功,捣毁了关中书院。冯从吾为此痛之切肤,咯血病榻,含恨而卒,终年71岁。    冯从吾逝世后,国内学者深为痛悼,由群众集资在西安西门外修建了少墟书院,并刊印了他的文集以示纪念。还为他建祠、立碑、造像,以示敬仰。    冯从吾一生著作甚丰,有《元儒考略》4卷,《冯少墟集》22卷,《古文辑选》6卷,《陕西通志》等。[2]

崇祯二年(1629),毅宗降旨为冯从吾昭雪复官,追赠太子太保,赠一品文官诰,谥恭定,《附品题要言》曰:“不懈为德曰恭,守礼执义曰定。”还先生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成就贡献

冯从吾继承了张载所提倡的"学则多疑"的观点,而且根据自己的治学经验,提出了"学、行、疑、思、恒"五字结合的治学方法。

首先,他强调"学"与"行"应紧密结合。他说,天下之事,未有不学而能行者;同时又说,讲学原为躬行。他要求学生戒空谈,敦实行,只有后躬实行,切实专做,才是真学问。他还以学射箭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行合一的关系。他说:"学射者不操弓矢而谈射,非惟不能射,其所谈必无当。"

其次,他认为在学习中"疑"与"思"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思就是思考、钻研,动脑子去想;疑就是疑问,即在学习中要提出问题,提示矛盾。他说:"思而疑,疑而思,辩之必欲其明,讲之必欲其透也。"意思是,思和疑是一个互为循环往复的学习提高过程,通过独立思考,认真辨析和讨论,知识就会融会贯通,疑惑释明;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一定会更加透彻、严谨。他认为"只要一息尚存,此疑不懈,九天九地何处不入。"意思是对待疑难的问题,一定要肯于吃苦,勤奋钻研,不攀登到知识的高峰决不罢休。

再次,他强调学习必须有恒心,要孜孜不倦地坚持下去。只有如此,才能有所作为。

这五字结合的治学方法,符合人们治学的基本规律,至今仍可以作为我们读书学习的借鉴。

在几十年的教育活动中,冯从吾特别注意为师之道。他十分热爱作教师讲学这一职业,为官也讲,不作官也讲,走到那讲到那。"学之当讲,犹饥之当食,寒之当衣。"他把讲学看作穿衣吃饭一样,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作为教师,又非常注意陶冶情操,为人师表。他虽曾做过高官,但始终生活俭朴。当他七十寿诞时,学生们准备为他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他说:"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我们怎能安然欢娱呢?"劝告学生不宜辅张办事。

冯从吾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在宝庆寺讲学时,特意撰写仅108字的一篇短文名曰《谕俗》,全文是:"千讲万讲不过要大家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三句尽之矣。因录旧对一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丙申秋,余偕诸同志讲学于宝庆寺,旬日一举,越数会,凡农、工、商、贾中有志向者咸来听讲,且先问所讲何事?余惧夫会约(指《宝庆寺学会约》)之难以解也,漫书此以示。"


冯从吾主持的关中书院办得闻名遐迩,他的思想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后世纪念

1.西安文理学院原创话剧《冯从吾》成功公演_大秦网_腾讯网[2]

参考资料

  1. 关中书院与“关西夫子”冯从吾渊源 - 古建文化,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_古建中国
  2. [1],博雅人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