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仲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馮仲雲
| 圖像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08-1968) | 別名 = 化名馮群 | 職業 =歷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北京圖書館館長,水利部、水利電力部副部長兼華東水利學院院長,曾當選為"八大"代表和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簡歷
馮仲雲,化名馮群,江蘇省武進縣金巷鎮人,1908年2月27日生。1926年9月考入清華大學數學系。1927年4月經朱理治、崔宗培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 1934年10月,馮仲雲做為省委代表來到珠河游擊區,領導抗日工作。當時,日本侵略軍正在進行秋季「討伐」,企圖將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消滅在珠河根據地內。馮仲雲隨同騎兵主力部隊跳出包圍圈,轉移到延壽、方正一帶襲擊敵人。抗日軍民內外線配合作戰,很快就粉碎了敵人的秋季「討伐」。 1935年1月28日,哈東支隊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馮仲雲任政治部主任。 1935年4月,馮仲雲兼任珠河中心縣委宣傳部長,他和中心縣委的其他成員一道,效仿中央蘇區的作法,建立起抗日救國會、農民自衛隊、青年義勇軍、兒童團、婦女會等群眾組織,並建立了初具政權性質的農民委員會,形成了以珠河根據地為中心,包括延壽、方正、阿城、五常、雙城等縣部分地區在內的廣大游擊區。三軍也由1個師擴編為3個師。6 000餘人。 1935年秋,日本侵略軍以岩越部隊為主力,糾集大量偽軍、偽警察,對珠河抗日根據地進行了規模空前的大"討伐"。9月10日,珠河中心縣委召開執委會,決定由趙尚志率領三軍主力向依蘭、勃利、湯源一帶轉移,開闢新的游擊區。馮仲雲率領二團、三團和部分青年義勇軍留在根據地堅持鬥爭。馮仲雲把部隊分散在山區和根據地人民一道,與敵人周旋,堅持反"討伐"鬥爭達數月之久。後來,終因敵我力量過份懸殊而失敗。馮仲雲把部隊轉移到方正、虎林(現林口縣四林鄉)一帶,把黨團員和進步群眾轉移到方正、延壽、葦河等縣,組建了方正、延壽、葦河縣委。最後,馮仲雲和中心縣委10餘名成員向下江地區轉移,1936年8月,到達湯源縣帽兒山和三軍主力匯合。 1936年9月成立北滿臨時省委,馮仲雲當選為臨時省委書記。1937年6月,馮因主張對王明、康生《給東北負責同志的秘密信》即不要全面肯定,也不要全面否定,被撤銷省委書記職務,降職為省委宣傳部長。其後馮先後擔任抗聯第六軍政治部主任、抗聯第三軍政委,率領部隊在北滿30多個縣內南征北戰,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1942年7月,北滿、南滿、吉林三省委合併成立東北黨委,決定將抗聯主力部隊改編為"國際紅軍特別獨立八十八旅」,轉移到中蘇邊境隱蔽整訓。馮初任連指導員,後任政治部情報科長兼政治教員。1945年"八·一五"光復後,馮隨蘇聯紅軍回國,擔任瀋陽蘇聯紅-備司令部副司令員。11月回到哈爾濱,撰寫東北抗聯史和抗聯回憶錄。1946年4月28日,馮仲雲被選為松江省政府主席。1951年夏,馮曾專程來尚志看望慰問根據地的父老兄弟。1952年6月馮調到北京圖書館任館長,1954年9月以後先後任水利部、水利電力部副部長。1955年9月27日馮仲雲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和"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文革"中,馮仲雲慘遭誣陷破孩,1968年3月17日含冤去世。終年6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