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冯兴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冯兴华
国籍 中国
职业 中医风湿免疫专家
知名于 擅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痛风等多种疾病
知名作品中医内科临床手册
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
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冯兴华[1] 北京东城中医院风湿免疫科特聘专家 教授 国家级名老中医。出诊时间为每周三、六上午(东城区和平里兴化路11号)。1966年7月大学毕生。1977年至1978年济南市立三院进修西医内科一年。1980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研究生,导师是谢海洲教授、方药中教授,专业为中医内科理论与临床,1983年7月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杂志常务编委,《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

1966年7月大学中医专业毕业,毕业后先后在农村卫生院, 钢铁厂职工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1983年留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工作至今。自1983年至今主要从事中医风湿病的临床医疗与临床研究工作。中医风湿病主要包括西医风湿病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痛风等多种疾病。


科研简况

曾参加国家科委“七。五”攻关课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课题:风湿安冲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广安门医院课题:牛膝健步冲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创新课题: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规律的研究。国家科委“七、五”课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广安门医院课题:补肾活血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成纤维细胞成骨潜能的影响。

著有《中医内科临床手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编委,分支副主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编委;参加《风湿病学》、《中国基本中成药》等著作的编写。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前主持着国家科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一项。参加了国家科委攻关课题二项。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二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会北京医学卫生科技联合攻关项目一项,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广安门医院课题三项。主编著作一部,副主编二部、参编著作六部。发表主要论文有20余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擅长治疗

中医风湿病,主要包括西医风湿病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痛风等多种免疫性疾病。[2]

从医经历

1980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跟随导师谢海洲、方药中教授攻读中医内科理论与临床专业,1983年7月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曾先后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审评专家、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杂志常务编委、《药物不良反映》杂志编委。北京济民中医风湿科特需专家。

曾参加国家科委"七。五"攻关课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践》的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课题《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规律》的研究。著有《中医内科临床手册》医书,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国基本中成药》等著作,发表论文20余篇。

冯兴华教授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在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硬皮病、皮肌炎、骨关节炎、痛风等多种风湿性疾病和内科杂病的中医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总结前人经验和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用养阴润燥、清热解毒治疗干燥综合症;用益气养阴清热祛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因人因病施治,中西结合,疗效显著。

冯兴华教授,第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工作近五十年,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风湿病专家,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东城中医院风湿病治疗中心特约顾问。

节目回顾

北京东城中医院、北京济民中医院 特需专家 冯兴华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在CCTV十套《健康之路》为你指点《秋季养生》

健康之路》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以关注大众身心、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为主旨的直播栏目。开办至今,凭借鲜明的节目定位、权威的专家讲解、及时的现场解答,栏目在在医学界也引发轰动,节目内容成为医生间相互学习切磋的话题。

BTV《养生堂》制作了一期特别节目 力邀北京市卫生局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国中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审评专家冯兴华,为您讲解风湿病。

学术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杂志编委等。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医风湿病的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重点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病的临床与试验研究。[3]

国家名老中医冯兴华说 风湿病绝不只是关节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原主任,从医50 多年,潜心研究风湿免疫疾病30多年,擅长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强直性脊椎炎、红斑狼疮、痛风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出诊时间:周三、六上午

出诊地点:东城中医医院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风湿病”就等于“关节炎”,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会——风湿病是全身疾病,除了关节,皮肤、肌肉、血液以及内脏都会受到影响。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冯兴华教授介绍,如果用现代医学来理解中医所说的风湿病,至少包括100多种疾病,最常见的有以骨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血管炎类疾病,包括白塞病、大动脉炎等;系统性结缔组织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代谢紊乱引起的关节炎,如痛风、骨质疏松等。

中西医不是竞争是互助

1960年,高中毕业的冯兴华希望通过考大学改变命运,但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多大学的专业下马。阴差阳错,正当冯兴华准备来年再考时,济南市卫生局为了解决济南市中医界后继乏人的状况,在济南中医进修学校办起了中医徒弟班,冯兴华就这样走上了从医之路。

随着学习的深入,冯兴华对中医学的兴趣越来越高。为了学好中医内科学,他利用课余时间到内科班去听《金匮要略》等课程,还求知若渴博览医学群书,但购书的花费成为家庭不能承受之重。买不起书,冯兴华就“泡”在济南新华书店里蹭书看,时间久了,书店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常常向他介绍新书。

工作之后,冯兴华发现,现代的中医在很多方面需要西医配合,于是他有计划地自修了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药物学、流行病学、内科学等课程,又在西医院进修一年,这也是他在中西医之间游刃有余的原因。

1980年,已经35岁的冯兴华考取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从事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冯老表示,中医治疗风湿病有自己的特色,包括中医理论、中药方剂和多种外治方法。中医和西医的理论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产生的,谁也替代不了谁,各有各的特色和优势,就如同内科替代不了外科、化肥替代不了有机肥一样。

冯老给学生讲课时常说,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快,病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每天都可能遇到新情况。对于临床医生来讲,活到老,学到老是通往医学技术金字塔的必经之路。他要求自己西医知识往前学,中医知识往后学。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既可以用中医理念对患者病情进行整体调节,也可以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并缩短病程。几年前,有一位老人从贵州赶来找冯兴华教授看病,她的双手远端指关节肿痛,在当地按类风湿治疗了很多年,其实这是骨关节炎,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使用治疗类风湿的西药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冯兴华教授说,做出这些判断其实都需要借助西医的诊断知识,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的有效药物,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众所周知,所以,冯兴华教授在治疗这类疾病时,会结合患者的具体表现,配合益气、养阴、清热等中医治疗,常常能有效地缓解病情,减少药物副作用。

扶正驱邪治“痹病”

常年在风湿免疫领域钻研,冯兴华教授练就了“火眼金睛”,大多数关节被侵袭的患者来到门诊后,伸出手,冯兴华教授能看个八九不离十。手指远端关节受损且关节肿胀部位比较坚硬的,多是骨关节炎;手指近端关节肿胀,晨起僵硬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居多;手指远端关节肿胀伴有甲床破坏的,则有可能是皮癣引发的关节炎;风湿病见有杵状指的人有可能是风湿伤肺,导致肺纤维化……

冯兴华教授认为,天人相应的理论贯穿《内经》的始终,是中医核心理论之一。古人养生没有自然科学做基础,只是顺应自然的变化调理身体和情志。现代人养生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和古人“天人相应”的养生思想不谋而合。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四季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都会产生影响。对生理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比方说,冬季寒冷,人体出汗少,自然小便就多;夏天则正相反,出汗多,小便少。春季风大、气候干燥,人就会口干、鼻干、皮肤干。季节变化对人体的病理也会产生影响。比如:每年的“五一”到“十一”期间,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医院肠道门诊的病人多。这和夏天气温高,食物易滋生细菌发生腐败有直接关系。秋冬季节万物萧条,温度低光照时间短,抑郁症患者明显增多。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学里属“痹病”的范畴。中医认为痹病的发生往往是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感受自然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所致。身体感受外邪后,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于是就会出现关节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冯兴华教授主张,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正虚为致病之本,邪气为标,但是在具体治疗又要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对于风湿病新发,疼痛肿胀明显,往往首先祛邪为主,待病情缓解再辅助正气,从根本上治疗疾病。风、寒、湿、热之邪气往往错杂,辨明各邪是关键,对于个体化、针对性治疗,从而提高疗效。扶正则从脾、肝、肾入手,具体怎样调补还要根据舌脉等表现,辨证施治。

定期监测 规范治疗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类风湿病人在发病一年内采用正规治疗,关节破坏程度小,长期服药后可阻止关节破坏范围扩大或延缓破坏时间。发病三年之内再进行治疗,此时关节破坏程度在70%左右,五年之内则可达90%,在已破坏关节难修复的情况下,病人的生活质量堪忧。

类风湿病人表现为关节肿痛,易倦怠,疾病复发会扩大关节损坏范围,且已破坏了的关节很难再修复。防止复发不仅需要病人坚持不懈的自我管理,更重要的是规范化治疗。类风湿病人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检查,但很多人难做到长期坚持,最终导致关节受损严重从而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患了类风湿,冯兴华教授建议类风湿病人每隔三个月做一次病情监测。多数风湿病都是慢性疾病,经过治疗会缓解和治愈,要坚持治疗。长期服药可以稳定病情,但并非日日服药,当病情相对稳定时,服药间隔期可以扩大到几天甚至一周,服药量也会有所调整。只有科学监测病情,才能做到“敌强我强,敌弱我弱”的药物调整计划,同时也可以监测到服药的安全性。

视频

冯兴华讲解痛风

视频

2018-11-20 健康有话说 活血祛瘀治风湿 冯兴华

视频

名老中医话长寿 冯兴华 161003

参考资料

  1. 个人简历网
  2. 冯兴华 , 北京东城中医医院 . 201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