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冯宇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冯宇宁
出生 1986年3月
国籍 中国
职业 2005年陕西省理科状元
知名于 2005年陕西省理科状元

冯宇宁[1]

冯宇宁(外文名称fengtianyu),1986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长武县亭口镇,2005年陕西省理科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理学院。爱好读书、下棋。 陕西:理科状元冯宇宁 去年落榜今年成状元[2]. 最牛复读生:第一年675分错过北大 第二年729分成了高考状元[3]

基本信息

个人履历:2005年陕西省理科状元

生于:1986年3

母校:西安博迪中学

现就读:清华大学理学院

爱好:读书、下棋

高考成绩

总分729,语文141,数学150,英语141,理综297

农门多艰辛

我家在陕西农村,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几个姐姐相继辍学,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帮家里种地。最遗憾的是三姐,读完高三第一学期以后,就回到了家里。懂事的三姐,只想早早外出打工,减轻父母肩上的担子,不想让父母为高昂的学费发愁。可是姐姐们多么渴求知识,多么想回到她们朝思暮想的校园呀!

五岁正是贪玩的年纪。有一天,二姐指着放学归来的小孩对我说:"姐姐明天也把你送到学前班吧,那里有很多小朋友跟你一块玩。"我就这样被二姐"骗"进了学校。那个时候,二姐已经辍学在家了,负责给下地劳动的父母做饭和照看我。记得二姐总是每天早早地把我送到学校,放学铃响的时候,她又早已站在了学校门口。现在回想起来,二姐站在熟悉而陌生的校园门口,心里会是怎样一种滋味呢?

在农村,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可是,有多少人因为家庭的贫困,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校园生活,也早早地远离了自己的梦想!而这其中,就有我的亲人。所以,我一直非常关心政府的农村政策。现在,农村已经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了,我的心情异常复杂,农村的孩子终于可以不再因为家里没钱而辍学了,可另一方面,我又为我的亲人们感到惋惜。

我小学和初中都是在乡里学校上的,记得更深的,是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日日夜夜。说风里来雨里去毫不夸张,从我家到学校有将近三公里的路程,我是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天晴的时候,路途比较平坦,还好一点,但下雨的时候土路变得很泥泞,自行车经常会被泥塞住走不动。那个时候父亲总是帮我把车子扛回家,然后擦干净。有时候在教室上自习,忘记了时间,又经常会害得父亲到学校来找我,总是让他操了很多心。

初三的时候,物理竞赛我得了一等奖(初赛),因此收到了陕西省理科实验班入学考试的通知书。父亲放下地里的活儿,陪我到西安参加考试。此行我虽然没能进入理科实验班,却升入了西安博迪中学。幸运的是,学校对像我这样的贫困学生,免除了绝大部分费用。

经历

落榜

进入高中,一开始也是挺顺利的。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我不知怎么就考了年级第一,不过到高二,却一下子滑到了班里十七名。这是骄傲的后果。可见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沾沾自喜呀!多亏了我的班主任杨志可老师,先是收走了我的小说《水浒传》,后来又找我谈话,她给我说的是:"你知道李自成的故事吗?"我就沉默了。好在我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从此又开始了踏踏实实地学习。到高三的时候,好几次模拟考试,我都是年级第一的位置。去年的高考我考了675分,以14分之差,与北大擦肩而过,"不幸"落榜了。

落榜的消息传来,我的心里很难受,三年的刻苦学习现在却要与大学无缘了,怎么着也有点不甘。这时候我父母年纪已大,多年的操劳,他们所图的,只不过是儿女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我在龙门前的第一次跳跃就无功而返,我给他们的打击,应该是很大的。不过父母没有说什么,相反他们一个劲地安慰我,唯恐我过于伤心。我已经记不得那个夏天的每一个细节了,只是感动于父母的伟大。我又一次走进了西安博迪中学。记得之前听人说过,复读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是当自己真正成为一个高四生的时候,感觉也就是那么回事。只要搞明白自己是在继续朝梦想前进,那么所做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有很多熟悉的题目要重新演算,有很多熟悉的表格要重新填写。一开始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总是在刻意地比较自己的心境有何不同,看看自己心理上是不是更成熟了。越到后来,我似乎已经没有了那种意识,俨然是一个应届生的姿态了。所以,众多复读的兄弟姐妹们,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高四生,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三学生,你当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你通向自己信仰的天梯,没有必要担惊受怕,没有必要彷徨迷茫,只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就足够了。

我复读时的班主任是杨天旭老师,他不仅在知识上弥补了我很多漏洞,更是教会我小看挫折。他经常用自己奋斗的经历来教导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他总是说,只要拥有梦想,你就永远也不会搁浅。于是,2005年我以729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大学新起点

进入清华,方才发现牛人遍地,身边的同学,要么是国际奥赛金牌得主,要么是免试保送入学,相形之下,我就显得很普通了。但是,我没有自卑,因为进入大学,就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任何人,如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管你拥有多么辉煌的过去,都有可能很快掉队。


更多的时候,我们发现大学还是要和书本为伴。课堂上得习惯接受大量的教学内容。后来学乖了,就尽量做到预习。课后经常为了一道题目冥思苦想好几个小时却一无所获,回头看看,原来大家都在焦头烂额中,哎,继续奋斗吧。

进入大学,我也渐渐习惯了和同学讨论,在没有老师可以请教的时候,同学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清华大学新建的紫荆学生公寓设有专门的讨论厅,据说是沿袭了西南联大的传统。杨振宁先生曾经在一次讲演中说到:在西南联大时,他感觉和同学讨论的所得,比听老师的课还受用。那个时候,和杨先生讨论的,是黄昆、邓稼先这样的前辈。

大学和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会有很多人来做报告和演讲。清华大学的综合体育馆曾经迎来朱镕基总理,而主楼后厅更是留下了连战、宋楚瑜李敖朗咸平施瓦辛格的身影。很多你平时只能想象的人物,都会那么真切地站在演讲台上和你产生思想的共鸣。我说了这么多,大学的生活只是说了冰山一角。更多的精彩生活,还是留给同学们来亲身体会吧!

现在回头看看,我的求学经历也颇有意味:有过成功,有过失败,有过喜悦,也有过泪水。但可能记忆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吧,现在看上去,我只有会心的微笑。人总是要经历过很多事情,才能渐渐明白人生的意义。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参透人生的真谛,但我至少懂得--没有苦,便没有甜。

毕业回西安

因为北京房价太贵了,安家立业成本太大,我们实验室五个人,两个继续攻读博士后,一个留在北京,一个去了南京,我回了西安。

无论你处于什么位置或状态,都不必太过在意,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一时的出彩和黯淡都不重要,这些都是你人生长河中的一瞬间。

他报考北大失之交臂,复读后高考成绩729分,成为状元,考上清华

读书的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爸妈讲的一句台词就是,谁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在班上数一数二的排名,你为什么不向他学习。类似这样的话,往往伴随着我们大半个童年时光。直到面临高考,父母就更紧张了。几篇要想考成为高考状元,必须这样做的文章,在父母朋友圈疯狂的转发了起来。那么生活中真实的高考状元到底是如何成长,并拥有如此过人成绩的呢?让我们来一起揭秘吧。

他叫冯宇宁,来自人杰地灵的陕西省。据冯宇宁本人的描述,他是在落后的农村长大,家里除了自己外,还有几个姐姐。人口多、收入少,所以一日三餐都得省吃俭用。姐姐们曾经也读过书,但是因为学费太过昂贵,让父母支撑的很辛苦。所以姐姐们就懂事的主动表示要为家里承担开销,最后中途辍学,出来工作。那时候农村条件简陋,如果想要出人头地,只有拼命的读书,然后闯到大世界去。冯宇宁的二姐就是看重这一点,所以在冯宇宁五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学前班接受教育。

农村道路没有城市的便捷,到处都还是泥泞路。初中时,学校离冯宇宁的家有好几公里,他不想麻烦家人接送,每天就骑自行车来回。然而雨季的时候,自行车总是会陷在路面上的泥坑里,无法移动。这个时候,冯宇宁的父亲就会帮他,把自行车扛在肩上,和他一起慢慢走回家,父亲的肩膀在冯宇宁的印象里就像大山一样结实。

后来凭借实力,冯宇宁进入了西安的一所中学。高一某次考试,冯宇宁还拿了全级第一,他免不了有些心浮气躁了起来,由于分心,他高二的成绩并不理想。是老师的训斥才让冯宇宁回归了正途,此后他的成绩在年级中都是遥遥领先的。高考时冯宇宁因为过分自信,只填报了一所学校,就是北京大学。没想到与所选专业相差14分,和北大失之交臂。

开始冯宇宁当然很沮丧,但他不甘心辜负父亲的期望。于是他选择调整心态,重返校园。复读期间他踏踏实实的读书写题,不再心有杂念。高考前夕他重新做了调整,谨慎选填了志愿,不再过分自傲。也许正因如此,皇天不负有心人,2005年冯宇宁以729分的高考成绩,成为了那年清华大学的新生。 攻读博士期间,冯宇宁成了家,毕业后为保障家庭生计,他选择回到西安就业。过起了和平凡人一别无二的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