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冯白驹故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冯白驹故居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 ,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管理单位是海口市琼山区民政局。

冯白驹故居始建于1922年,1942年冬日军“蚕食”“扫荡”时被焚毁,1951年修复,1984年按原貌重建。1990年兴建“冯白驹纪念苑”(已拆除),同时在庭院中央竖立“冯白驹将军”铜像。2003年冯白驹诞辰100周年时由海口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整个故居的场地进行重新布局,进行绿化和园林建设,在故居左侧兴建“冯白驹将军生平业绩陈列室”,同时对故居正屋等进行修整。

纪念人物

冯白驹,别名裕球、继周。1903年6月7日出生于琼山云龙镇长泰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冯运熙,除种田外,兼做石匠。母亲吴氏,是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

冯白驹从小勤奋读书,胸怀豁达,追求进步。早在高小读书期间,就与同学组织"同志互相社",反对封建,革除旧俗。在中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是琼山县中迷学生运动的骨干,1925年考取了上海大夏大学预洋。其间常与上海大学琼籍进步学生往来,一起阅读革命书刊,讨论革命的道理,1926年初停学,返琼投身革命军,并担任海口效区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同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琼崖国民党在海口发动"四。二二"事变,中共琼崖地委转入农村坚持斗争,冯白驹被任为中共琼山县委书记。他主动积极地组织县委和建立、发展基层党组织,创建琼山县农民革命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1929年初,冯白驹调任澄迈县委书记,7月,迁入海口的中共琼崖特委机关遭敌破坏,特委领导人被捕牺牲。在危急时刻,冯白驹挺身而出。倡仪并与王文明(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主持召开了各县委代表联度会议,重建特委领导机关,主持特委工作。次年1月,王文明病逝。冯白驹继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2月,他亲自赴香港、上海,向省委和党中央周恩来汇报,请示工作。4月,主持召开琼崖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传达周恩来和省委指赤,总结经验教训,作出扩大农村根据地、发展党组织、扩建红军等项决议。从此琼崖革命掀起起新高潮。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发展了党组织,建立琼崖红军游击队司令部,开创革命新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冯白驹执行党中央关于抗日战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与国民党进行抗日谈判。因国民党背信弃义,10月,他不幸被捕,在狱中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由于海南各界人民的抗议以及党中央、周恩来直接向蒋介石进行干涉,12月,冯白驹获提释放。他作为中共琼崖特委的全权代表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于1938年11月达成谈判协议。12月5日"云龙改编",任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1939年2月,日军侵琼,冯白驹指挥独立队英勇抗击。3月,扩编为独立总队,任总队长。1940年秋。根据党中央指示,复任特委书记。1941年起。领导琼崖抗日军民抗日反顽,粉碎日军的"蚕食"、"扫荡",打退国民党反共逆流,发展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抗日力量,为抗战的胜利作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全面内战,冯白驹领导琼崖纵队进行自卫反击,粉碎敌军的疯狂进攻。其间,正确对待和处理了"北撤"和"南撤"问题。使琼崖斗争得到坚持和发展。他领导部队挺进五指山,建立中心根据地。1947年5月,主持召开中共琼崖特委第五次代表大会,根据中央指示,将琼崖特委改为中共琼崖区党委,他被选为区党和书记。同年10月,中央军委命令琼崖独立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1948年9月到1949年2月,集中兵力开展秋、春、夏三大攻势,取得重大胜利。1950年、领导琼崖党政军民全力以赴,接应和配合野战军渡海作战,解放了海南岛。

解放后

解放后,冯白驹历任中共华南分局委员。海南区党委第一书记、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海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海南行政公署主任、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和副省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浙江省副省长。一九五五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将领之一。

故居结构

故居由正屋、后屋、铜像和陈列室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亩。走近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竖立在庭院正中的冯白驹半身铜像,铜像高1米、宽1米,基座高1.9米、宽1.2米,基座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冯白驹将军”,背面刻有“冯白驹生平简介”。紧接的是正屋,是一间三目、中间厅堂、两旁卧室的石木结构的13桁10柱的海南传统民居,正门顶端悬挂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冯白驹故居”横匾,四周为灰色石头墙,屋顶盖青瓦,后屋是5桁三目小屋。新建的陈列室为砖木结构的水泥瓦面房子,建筑面积70平方米,陈列着冯白驹的生平业绩和主要革命活动的图片、史料,以及其亲属英烈的生平简介,较全面地体现和评价了冯白驹传奇而光荣的人生。整个故居庭院建筑物朴素大方,环境幽雅。

历史评价

冯白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期担任琼崖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在领导琼崖人民革命斗争过程中,善于把毛泽东思想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琼崖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制定又一道难关,一直坚持到全岛解放,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周恩来总理誉冯白驹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冯白驹一如既往,忠于党,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继续为党为人民的事业作贡献。"文革"期间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于1973年7月19日含恨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

冯白驹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

乘车线路

在海口汽车南站或红城湖乘南站(红城湖)——新民的中巴车,每天30余班,不定时发车,在长泰村口下车,转乘其它交通工具可到。[2]

视频

海南冯白驹故居

参考文献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