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冯蕴」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冯蕴''' 冯蕴,女,上海京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工武旦兼刀马旦。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她基本功扎实,身段、把子…”)
 
 
(未顯示由 7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5 次修訂)
行 1: 行 1:
''' 冯蕴'''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冯蕴  
 +
| 圖像    = [[File:T018b07ac5f63b5a04d.jpg|缩略图|冯蕴|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8b07ac5f63b5a04d.jpg?size=1000x1503 原图链接]]]
 +
| 圖像說明 = 京剧演员
 +
| 國籍    = 中國
 +
| 别名    =
 +
| 職業    = 工武旦兼刀马旦
 +
| 知名原因 = 基本功扎实,身段、把子功、毯子功及出手等技巧有突出的表现,表演富有[[激情]]和[[爆发力]]。
 +
| 知名作品 = 《[[锔大缸]]》</br>《盗库银》</br>《[[女杀四门]]》</br>《竹林计》</br>《[[盘丝洞]]》。
 +
}}
  
冯蕴,女,上海京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工武旦兼刀马旦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她基本功扎实,身段、把子功、毯子功及出手等技巧有突出的表现,表演富有激情和爆发力,并且有较好的嗓音条件。演出剧目《锔大缸》《盗库银》《女杀四门》《竹林计》《盘丝洞》等。曾获2001年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2004年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武戏擂台赛"银奖,参赛剧目《百草泉》(传统戏整理改编)。冯蕴在化妆2008年,在第六届CCTV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 以《女杀四门》一剧荣获金奖
+
''' 冯蕴''' ,女,[[ 上海京剧院]] 演员。[[ 国家一级演员]] ,工武旦兼[[ 刀马旦]]
  
2018年4月30日,获得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她基本功扎实,身段、把子功、毯子功及出手等技巧有突出的表现,表演富有激情和爆发力,并且有较好的嗓音条件。
 +
 
 +
演出剧目《[[锔大缸]]》《盗库银》《[[女杀四门]]》《[[竹林计]]》《[[盘丝洞]]》等。曾获2001年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2004年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武戏擂台赛]]"银奖,参赛剧目《[[百草泉]]》(传统戏整理改编)。
 +
 
 +
冯蕴2008年,在第六届CCTV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 以《[[女杀四门]]》一剧荣获[[金奖]]。
 +
 
 +
2018年4月30日 ,冯蕴凭借《盘丝洞》中的精彩表演 ,获得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GT195SS05149JGP.html 【喜报】冯蕴喜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网易号,2018-05-04 </ref>
 +
 
 +
== 人物概述 ==
 +
 
 +
冯蕴,女,辽宁[[沈阳]]人,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武旦兼刀马旦。第六届CCTV全国青京赛金奖得主。第五届青研班学员。
 +
 
 +
== 活动年表 ==
 +
 
 +
200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九日: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第十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
 +
 
 +
演出阵容
 +
 
 +
日场
 +
 
 +
颜蓓(《扈家庄》饰扈三娘)、[[王琳琅]](《八大锤》饰陆文龙)、可双(《青霜剑·祭坟》饰申雪贞)、[[杨占凯]](《智取威虎山》饰杨子荣)、王桂荣(《痴梦》饰崔氏)
 +
 
 +
夜场
 +
 
 +
冯蕴(《扈家庄》饰扈三娘)、[[孙慧珠]](《乌盆记》饰刘士昌)、姜玲(《宇宙锋》饰赵艳容)、[[史兰云]](《望儿楼》饰窦太贞)、常东(《驱车战将》饰南宫长万)
 +
 
 +
2001年1月9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十五日: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闭幕式举行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闭幕式在长安戏院举行,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副部长[[潘震宙]]、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李牧]]、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冯远]]以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评委出席了闭幕式并向获奖演员颁奖。此次演出共有144位演员分成25台节目进行评比展演,经过评委会的评选,荣誉奖和一、二、三等奖各有得主。
 +
 
 +
2004年[[中国戏曲学院]]将带着新编京剧武戏《百草泉》和传统长靠戏《挑华车》赴[[上海]],参加在京剧节期间举行的“武戏擂台赛”。
 +
 
 +
《百草泉》是根据传统剧目《锔大缸》改编创作的,特邀[[贯涌]]和[[刘东新]]担任编剧,由[[王威良]]担任导演,表演系教授[[谯翠蓉]]任艺术指导。剧中饰演王大娘的冯蕴,是表演系2001级的学生。在剧中,她以靓丽的扮相、干净利落的武打技巧和惊险稳健的“下高”,征服了观众。主演传统京剧《挑华车》的[[詹磊]],是表演系2002级的学生,这次为到上海参赛,特邀京剧武生名家[[杨少春]]为其指导打磨。詹磊在观众中有着良好的台缘,还多次代表学院赴德国、荷兰、比利时及中国香港演出,是一极富潜质的武生人才。
 +
 
 +
2004年12月15日,农历甲申年十一月初四日: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闭幕
 +
 
 +
由文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上海逸夫舞台闭幕。本届京剧艺术节共有15台节目参加演出,另有《[[三寸金莲]]》和京昆合演《[[桃花扇]]》参加展演,同时设有优秀儿童题材新剧目展演,包括《[[岳家小将]]》、《新闹龙宫》、《北斗星》和《[[闪闪的红星]]》,并首次设立武戏擂台赛。
 +
 
 +
2005年2月8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
 
 +
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
 +
 
 +
2006年1月4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初五日:上海京剧院2006年新年演出第三天
 +
 
 +
上海京剧院2006年新年演出,本日上海京剧院在[[温州]]瓯海区丽岙镇伯岙村演出,剧目安排为:零晨2时《大八仙》、《八仙过海》,12时30分《洗浮山》、《扈家庄》、《龙凤呈祥》,18时30分《青石山》、《八大锤·断臂说书·归宋》,由[[奚中路]]、李国静、[[王佩瑜]]、何澍、王小砖、萧润年、马凤良、许锦根、王世杰、李达成、童大强、奚培民、殷玉忠、杨鸿康、冯蕴、[[傅希如]]、王玺龙、孙贺先、杨楠、[[郭睿玥]]、刘大可、查思娜、刘涛、顾典剧、陈宇、朱何吉、郝杰、顾亮、李雪计、张晨晨等演出。
 +
 
 +
2006年1月5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京剧院2006年新年演出第四天
 +
 
 +
上海京剧院2006年新年演出,本日上海京剧院在温州瓯海区丽岙镇伯岙村演出,剧目安排为:12时30分《挑华车》、《出塞》、《失空斩》,18时30分《艳阳楼》、《穆桂英挂帅》,由奚中路、李国静、王佩瑜、何澍、王小砖、萧润年、马凤良、许锦根、王世杰、李达成、童大强、奚培民、殷玉忠、杨鸿康、冯蕴、傅希如、王玺龙、孙贺先、杨楠、郭睿玥、刘大可、查思娜、刘涛、顾典剧、陈宇、朱何吉、郝杰、顾亮、李雪计、张晨晨等演出。
 +
 
 +
2006年1月6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初七日:上海京剧院2006年新年演出第五天
 +
 
 +
上海京剧院2006年新年演出,本日上海京剧院在温州瓯海区丽岙镇伯岙村演出,剧目安排为:12时30分《红桃山》、《钓金龟》、《长坂坡·汉津口》,18时30分《铁笼山》、《玉堂春》,由奚中路、李国静、王佩瑜、何澍、王小砖、萧润年、马凤良、许锦根、王世杰、李达成、童大强、奚培民、殷玉忠、杨鸿康、冯蕴、傅希如、王玺龙、孙贺先、杨楠、郭睿玥、刘大可、查思娜、刘涛、顾典剧、陈宇、朱何吉、郝杰、顾亮、李雪计、张晨晨等演出。
 +
 
 +
2006年2月3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六日:CCTV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历届金奖得主专场演出第一场
 +
 
 +
央视京剧大赛金奖得主将汇集上海贺新春,天蟾逸夫舞台推出"CCTV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历届金奖得主专场"。此为两场演出中的第一场。
 +
 
 +
2006年2月4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七日:CCTV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历届金奖得主专场演出第二场
 +
 
 +
央视京剧大赛金奖得主将汇集上海贺新春,天蟾逸夫舞台推出"CCTV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历届金奖得主专场"。此为两场演出中的第二场。
 +
 
 +
2006年5月14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十七日,晚:上海京剧院2006年赴福建巡演第四天
 +
 
 +
上海京剧院赴福建巡演,第四天在泉州影剧院演出精品折子戏专场。
 +
 
 +
2006年5月17日,农历丙戌年四月二十日,晚:上海京剧院2006年赴福建巡演第七天
 +
 
 +
上海京剧院赴福建巡演,第四天在厦门大会堂演出精品折子戏专场。
 +
 
 +
演出剧目
 +
 
 +
[[File:冯蕴.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image.so.com/v?q=%E5%86%AF%E8%95%B4%E7%AB%B9%E6%9E%97%E8%AE%B0%E5%89%A7%E7%85%A7&src=srp&correct=%E5%86%AF%E8%95%B4%E7%AB%B9%E6%9E%97%E8%AE%B0%E5%89%A7%E7%85%A7&cmsid=48c89e3375733b6cbf3075417b9a8291&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40&id=f6e10ad42935748e1e079af8c59f0f83&currsn=0&jdx=40&fsn=60&adsimgsn=0 原图链接]
 +
[http://ent.sina.com.cn/j/2010-09-23/11273095800.shtml 來自新浪娱乐]]]
 +
 
 +
《夜探浮山》([[傅希如]])
 +
 
 +
《坐宫》([[王佩瑜]],李国静)
 +
 
 +
《竹林记》(冯蕴)
 +
 
 +
《赤桑镇》(安平,[[王小砖]])
 +
 
 +
2007年4月21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初五日,10时: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4月21日演出
 +
 
 +
本日上午10时举行"天蟾京昆文化讲坛(四)",题目《由附属到分庭抗礼--京剧旦行的发展》,免费听讲,由[[陈朝红]]主讲,上海京昆艺术中心、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东方社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主办。
 +
 
 +
晚19时15分由上海京剧院演出新编历史京剧《成败萧何》,[[陈少云]]、[[安平]]、郭睿玥、何澍、冯蕴、[[傅希如]]主演。
 +
 
 +
2007年4月22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初六日,10时: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4月22日演出
 +
 
 +
本日逸夫舞台由上海京剧院演出新编历史京剧《成败萧何》,[[陈少云]]、安平、[[郭睿玥]]、何澍、冯蕴、[[傅希如]]主演。
 +
 
 +
2007年6月23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初九日,13时30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6月23日演出
 +
 
 +
本日上海逸夫舞台演出京剧。
 +
 
 +
演出剧目
 +
 
 +
《打焦赞》(冯蕴,[[刘大可]],周春光,仇一品)
 +
 
 +
《上天台·打金砖》(傅希如,高明博,任广平,郭睿玥,陈宇,刘长江,王世杰)
 +
 
 +
2007年9月28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十八日,19时15分: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2007夏季集训汇报演出第一场
 +
 
 +
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夏季集训汇报演出在逸夫舞台举行。
 +
 
 +
演出剧目
 +
 
 +
《嘉兴府》([[梁国辉]],陈麟,刘涛,李雪计)
 +
 
 +
《秦琼观阵》([[傅希如]],杨楠)
 +
 
 +
《赤桑镇》(耿露,张晨晨)
 +
 
 +
《扈家庄》(冯蕴,阎润蕾)
 +
 
 +
《雁荡山》(王玺龙,刘大可,郝杰)
 +
 
 +
2007年10月5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五日,19时15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第二场
 +
 
 +
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在逸夫舞台举行。
 +
 
 +
演出剧目
 +
 
 +
京剧《杨门女将》(李炳淑(寿堂)、[[史依弘]](灵堂、校场比武至结束)分饰穆桂英,[[王小砖]](寿堂、灵堂)、胡璇(校场比武至结束)分饰佘太君,[[陈少云]]饰寇准,何澍饰宋王,金锡华饰王辉,查思娜、冯蕴分饰杨七娘,[[谷好好]]饰杨文广,沈绮琅饰柴郡主,任广平饰孟怀远,吴双饰焦庭贵,缪斌饰采药老人,严庆谷饰杨洪,陈麟饰张彪,刘军饰王文,洪小鹏饰王翔,虞伟饰魏古)
 +
 
 +
2007年10月19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初九日: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10月19日演出
 +
 
 +
本日逸夫舞台演出第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
 +
 
 +
演出剧目
 +
 
 +
《成败萧何》(陈少云,安平,郭睿玥,何澍,冯蕴,傅希如)
 +
 
 +
2007年10月20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初十日: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10月20日演出
 +
 
 +
本日逸夫舞台演出第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
 +
 
 +
演出剧目
 +
 
 +
《成败萧何》([[陈少云]],[[安平]],郭睿玥,[[何澍]],冯蕴,傅希如)
 +
 
 +
2007年12月11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初二日,19时30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12月11日演出
 +
 
 +
本日逸夫舞台由上海京剧院演出京剧。
 +
 
 +
演出剧目
 +
 
 +
《成败萧何》(陈少云,安平,[[郭睿玥]],何澍,冯蕴,[[傅希如]])
 +
 
 +
2010年应邀参加1月30日在长安的封箱戏演出,集合了一批最近几届的研究生,合演<十五花洞>.
 +
 
 +
由年逾古稀的[[王威良]]先生,资深武戏导演[[张四全]]老师等负责排练.
 +
 
 +
演员众多,每人一段,冯蕴在其中演红蟒仙子,春节前后会播放.
 +
 
 +
2010年5月8日,冯蕴第一次独立完成一出大戏,全本的《[[穆桂英]]》。
 +
 
 +
2010年5月27日,在北京紫金剧院,万宝龙为[[梅葆玖]]先生颁发国际艺术赞助大奖。
 +
 
 +
万宝龙是冯蕴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奢侈品品牌。不仅是因为它每一款产品的经典设计,更多的是从产品中渗透出的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古典与经典往往集于一身。万宝龙带给我们的除了不朽的精品,还有生活的艺术和哲学。最另她敬佩的是,万宝龙不仅用精心打造的精品创造高雅生活品位,还全力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它于1992年建立[[万宝龙文化基金]],以一年一度的“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人大奖”表彰全球范围内长期支持艺术事业的艺术赞助人。接下来京剧元素会和更多的国际顶尖时尚品牌进行合作。这说明京剧并不是边缘艺术,京剧其实是一个可以非常国际化时尚化的艺术。本次她被万宝龙集团特邀参加今晚的祝贺演出,届时会有上百名的社会名流和时尚届的人士到场,并一睹京剧的风采与魅力。
 +
 
 +
2010年11月2日,“菊坛传响—浦江京韵国剧文化周”将登陆上海。据悉,此次文化周以[[尚长荣]]、[[王珮瑜]]、[[丁晓君]]等多位名角演出经典名剧为主,辅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定将成为上海金秋最令人瞩目的的京剧盛会。
 +
 
 +
在“[[菊坛传响]]”演出周中,[[尚长荣]]、[[王珮瑜]]、丁晓君、[[李阳鸣]]、刘魁魁、冯蕴、[[张云]]等菊坛名宿新星将联袂献演《白蛇传》、《四郎探母》和折子戏专场。
 +
 
 +
“菊坛传响”还将推出一台折子戏晚会,李阳鸣、张云主演的《游龙戏凤》,冯蕴、刘魁魁主演《竹林记》,可谓集中了北京、天津、上海最优秀的京剧人才。《游龙戏凤》的清新可爱,《竹林记》的火爆开打,也别具韵味,各成亮点。而[[尚长荣]]携手[[丁晓君]]演出《霸王别姬》,成为上海戏迷争相观看的大轴好戏。
 +
 
 +
2011年8月26日晚,37位新秀连唱19天大戏的“2011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将在[[梅兰芳]]大剧院落幕,这些年轻的面孔中不乏[[丁晓君]]、[[窦晓璇]]、[[常秋月]]、[[张建峰]]这样的熟面孔,也有来自相对陌生的云南省京剧院、山东省京剧院、福建京剧院以及重庆京剧院的演员,他们中的很多人小小年纪便已成为当地的主演,虽然清苦,但却执著地坚守着那片并不怎么受关注的京剧阵地。来自西南边陲的白族小姑娘[[李静]]是此次擂台赛中唯一的地方少数民族演员,乖巧聪慧的她是荀派名家[[孙毓敏]]的高徒;来自京剧重镇上海的冯蕴,从事的是常常被忽视的武旦行当,昨天的演出中更是独挑技巧繁难的《[[锯大缸]]》。这些在娱乐年代坚守传统艺术的年轻人,也正应了著名戏曲主持人[[白燕升]]的书名《冷门里,有戏》。
 +
 
 +
2015年6月26日一场由上海京剧院的青年京剧演员组成的[[街舞团队]]在上海完成了一次令人眼前一亮的“[[快闪秀]]”。[[傅希如]]、[[高红梅]]、田慧、王玺龙、陈麟、冯蕴、杨亚男、[[郝杰]]、[[赵宏运]]等一批青年演员或扮戏或以青春时尚的装扮示人,在动感时尚的节奏中,跳起了融入京剧元素的街舞。一场上海京剧院建院60周年“[[青春之歌]]”演出季的发布会随后举行。[[田慧]]、董洪松、[[胡静]]、[[郝杰]]在活动现场为观众进行了京剧传统唱段的彩唱表演。在人群中注视着这一切的除了围观市民外,还有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京剧表演名家[[夏慧华]]等。<ref>[http://sh.people.com.cn/n/2015/0630/c134768-25414238.html “青春之歌”演出季启动 京剧推广有“继承者”],人民网-上海频道, 2015-06-30</ref>
 +
[[File:冯蕴2.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image.so.com/v?q=%E5%86%AF%E8%95%B4%E7%AB%B9%E6%9E%97%E8%AE%B0%E5%89%A7%E7%85%A7&src=srp&correct=%E5%86%AF%E8%95%B4%E7%AB%B9%E6%9E%97%E8%AE%B0%E5%89%A7%E7%85%A7&cmsid=48c89e3375733b6cbf3075417b9a8291&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33&id=d9d3218a39c259df60cb57e0ccacccdc&currsn=0&jdx=33&fsn=60&adsimgsn=0 原图链接]
 +
[http://www.xijucn.com/html/jingju/20150815/71153.html 來自戏剧网]]]
 +
 
 +
上海京剧院建院六十周年系列演出之三【[[青春之歌]]】,京剧《虹桥赠珠》,时间:2015.08.04,地点:逸夫舞台 <ref>[http://www.xijucn.com/html/jingju/20150815/71153.html 京剧《虹桥赠珠》冯蕴], 戏剧网,2015-08-15  </ref>
 +
 
 +
演员:碧波仙子-冯蕴、[[杨亚男]]、魏娟,二郎神-孙伟,白咏-杨楠,大水族-鲁佳亮,鼓师:童青青,笛师:沈美高,艺术指导:[[谯翠蓉]],[[阎巍]],屠乔丽。执行排练:[[李晓阳]],舞台监督:[[周春光]],剧务:[[王楠楠]]。
 +
 
 +
上海京剧院演出京剧经典大戏《[[杨门女将]]》,演出时间:2015.12.12.19:15,演出地点:逸夫舞台。艺术指导:孙元意。演员:穆桂英-高红梅,佘太君-何婷,杨文广-杨亚男,杨七娘-冯蕴,寇准-齐宝玉,采药老人-陈圣杰,宋仁宗-何澍,王辉-王盾,王文-王易山,柴郡主-郭睿玥,焦廷贵-陈宇,孟怀远-张海峰,张彪-郝杰,杨洪-殷玉忠,王翔-谢添赐,魏贾-朱何吉。鼓:刘磊,琴:杨梅、吕弓长和。执行排练:刘涛、李笑阳,舞台监督:周春光。 ​​​​
 +
 
 +
2016年9月8日-10日连续三天,上海京剧院在逸夫舞台推出了“[[京武会]]”武戏专场演出季,三场七出武戏共有近四十位武戏演员参与,集结了上海京剧院从50后到90后几代武戏名家和新秀,几乎全梁上坝。因为阵容庞大剧目难得,演出现场的气氛十分火爆,第二天的演出甚至满场爆棚。
 +
 
 +
在三天的演出里,数十年未现舞台的武旦大戏《[[取金陵]]》也是一大看点。这是京剧武旦名家、艺名“[[九阵风]]”的[[阎岚秋]]代表剧目,因为文武并重,行当齐全,习武旦者都将此剧视为本行当的巅峰之作。
 +
 
 +
主演该剧的上海京剧院武旦演员冯蕴告诉记者,过去能演《取金陵》,就意味着武旦演员可以挑班演戏了。但这出剧从自己的师爷爷、阎派传承人[[阎世]]善恢复此剧后,就希望重新发展创新后演出,但始终未能完成。阎先生故去后,师承阎世善的[[谯翠蓉]]仍未间断对于该剧的整理工作,与原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赵景勃老师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稿。对以往略显繁冗的过场戏进行了删减,使节奏更为紧凑,也更加贴合现代人观剧习惯。
 +
 
 +
也因此,此次恢复《取金陵》可谓历经几十余载,饱含三代京剧人的心血,本次演出是整理后首次在上海与观众见面。冯蕴介绍说,这出剧最难最精彩的当属“打八将”一场,她主演的凤吉公主不仅要将八员大将所用的兵器:男大刀、双刀、枪、锏、鞭、锤等一一夺过,还要穿插着各种兵器的交换、“抛刀”、“飞鞭”、“夺枪”等。不但要掌握各种长短兵器的打法,还要打出招数,“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对武旦演员是个大考验。
 +
 
 +
此外,此剧打破了京剧“打出手”(常用于武戏群战的特技)大部分是“妖打出手”的惯例,而开创了“人打出手”的先河。和她配合“打出手”的不再是京剧常练“打出手”的武行演员,而是扎靠的武生,这也给配合练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
 
 +
冯蕴表示,《取金陵》这样的剧目对于自己的年纪来说,其实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但自己还是心存焦虑:再不恢复整理演出,会这些老戏的老先生们越来越少了。为此,她希望《取金陵》今后能调整修改经常演出,她也计划再把《[[夺太仓]]》、《[[湘江会]]》这些剧目恢复起来。
 +
 
 +
2016年12月24日、25日下午14:00,由上海京剧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和成都市京剧研究院联合演出的《[[白蛇传]]》将作为本次活动的压轴演出在锦江剧场上演。《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剧中,《挣锁下凡》《阻途收青》《船舟借伞》《扯符吊打》《蒲阳惊变》《水漫金山》等主要折戏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青年演员[[虞佳]]、李玲琳、[[张亮]]、李熙、[[彭汉]]、薛川等主演,《盗仙草》《断桥》等折戏由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国静]]、冯蕴和[[杨楠]]、[[李文文]]等饰演。
 +
 
 +
京剧《[[龙凤呈祥]]》2018年2月17日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上海京剧院选择大年初二推出传统老戏,特地集结众多名角新秀进行[[反串]],大家选择与本行当反差大的角色亮相,演员演得过瘾,观众看得新奇。2012年名丑[[严庆谷]]在《龙凤呈祥》中出演过乔玄一角,当时蹬上厚底练台步,穿上蟒袍找感觉,颇下了一番苦功,今年再演事半功倍。《龙凤呈祥》中,最令戏迷翘首以待的非三组刘备、孙尚香魔术。净角[[董洪松]]演刘备,平添一份英气,旦角[[隋晓庆]]、冯蕴反串刘备,也能尝尝“抱得美人归”的感觉。三位孙尚香分别由[[傅希如]]、[[陈圣杰]]、[[鲁肃]]饰演,演员表一公布,戏迷微信群炸锅,“大家都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想想扮相也该是美艳动人,求孙尚香们的合影”,鲁肃扮演孙尚香,率先在网络平台发了一段排练视频,获得不小反响,连京剧院同事们也在调侃,“她穿上厚底在习惯中,他的身段已很标致,而宫女们很妖娆。”作为偶尔为之反串版,演职人员休息时调侃声不绝于耳,彩排全力以赴,严抠身段、唱腔,“不是搞笑,而是一场严肃认真的演出。”
 +
<ref>[http://sh.eastday.com/m/20180213/u1ai11221939.html 沪剧京剧越剧出新出彩 戏曲年夜饭味道大不同], 东方网,2018-02-13
 +
</ref>
 +
 
 +
[[CCTV空中剧院]]将于2018年5月2日19:20播出京剧《[[驱车战将]]》《[[寿州救驾]]》。京剧《寿州救驾》又名《[[女杀四门]]》,是一出文武并重的武旦戏。一招一式无不彰显刀马旦演员能唱、能念、能做、能打的艺术魅力。其中需要武旦演员背负十几斤重的大靠演出,开打后还有一大段开唱。另外“踢花枪”、“耍大刀”也是该剧的一大看点。上海京剧院优秀武旦演员冯蕴将领衔“[[刘金定]]”一角,与武旦新秀[[王倩澜]]、[[魏娟]]共同演出。<ref>[http://sh.qihoo.com/pc/931c588e7f4014640?sign=360_e39369d1 《驱车战将》《寿州救驾》|英姿飒爽传国粹,慷慨激越展雄风], 快资讯,2018-05-03  </ref>
 +
 
 +
== 人物轶事 ==
 +
 
 +
英姿飒爽蕴光华
 +
 
 +
2016年9月9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座无虚席,上海京剧院推出的“[[京武会]]”引发了武戏热,由上海京剧院优秀武旦演员冯蕴主演的《取金陵》已经多年不见于舞台了,台下掌声不断、叫好连连。
 +
 
 +
《取金陵》可以说是京剧武旦足以蹲底的大戏,当年艺名“九阵风”的[[阎岚秋]]先生以此为拿手杰作。阎岚秋是武旦行当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的岳父是清代著名的武旦老艺人[[朱文英]],朱文英技艺的主要继承者是女婿[[阎岚秋]]和儿子[[朱桂芳]],阎岚秋以戏路宽、能戏多、富有表现力与创新力而闻名,创造了“[[阎派]]”,阎岚秋的侄子[[阎世善]]是阎派最具代表性的传人,[[宋德珠]]、[[班世超]]、[[李金鸿]]、[[陈金彪]]等武旦大家也都是阎岚秋的学生,艺术上都有阎派的营养。冯蕴的》《取金陵》是由中国戏曲学院[[谯翠蓉]]教授传授的,谯翠蓉教授是多年跟随阎世善先生学习、教学的阎派专家,所以这出《取金陵》是阎派一脉相承的经典作品。
 +
 
 +
《取金陵》讲的是元末朱元璋率红巾军攻金陵,镇守金陵的元驸马[[赤福寿]]骁勇善战,游侠伍福于阵前迫降赤福寿,赤福寿自刎。赤福寿妻凤吉公主闻讯率兵替夫报仇,因寡不敌众也自刎城下,以全忠节,[[朱元璋]]部得以攻占金陵。当年[[阎岚秋]]、[[阎世善]]等众多名家都擅演此剧,尤以阎派演法最为讲究。[[盖叫天]]、[[骆连翔]]、[[宋富亭]]等诸先生都扮演过赤福寿,[[萧长华]]先生演伍福也非常精彩。
 +
 
 +
[[阎岚秋]]的《取金陵》与众不同,进行了精细的加工,开创了“人与人打出手”的先河。一般的武旦戏“打出手”是常见的,是以神、妖戏题材为主,而《取金陵》是一出人与人交战的戏,凤吉公主的“出手”是为了渲染女主人公的武艺高强和战斗的激烈。
 +
 
 +
京剧中每个行当、流派都有不同境界、格调的剧目,有的剧目适合基础教学,有的则用于拓宽戏路、彰显演员的功底,有的则别具一格、以奇取胜,而《取金陵》可以说是综合体现武旦演员全面功底和表现力的一出高级剧目,需要演员技巧扎实、表演娴熟和舞台上的气度。[[谯翠蓉]]教授曾得[[阎世善]]先生亲授,对《取金陵》花费心血多,也最为钟爱,多年来一直思考着对这此戏进行整理,然而复排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选择继承的演员。多年来有很多学生提出想学此剧,但[[谯翠蓉]]都觉得人选不够合适、时机还未成熟。直到近年来,冯蕴郑重向老师提出要恢复《取金陵》。冯蕴从大学本科时即从[[谯翠蓉]]教授学习,毕业后到上海京剧院工作,迅速崭露头角,又入第五届“青研班”深造,历年来获奖颇多,如2001年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获一等奖,2004年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武戏擂台赛以主演《[[百草泉]]》获银奖,2008年第六届CCTV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获金奖……她已成为全国中生代武旦演员的佼佼者。冯蕴的个头身材、扮相、嗓音、技巧和年龄、气度都属上乘,尤其是“手里好”最符合此剧的要求,而她所供职的上海京剧院更是全国知名、实力雄厚的大院团,所以[[谯翠蓉]]答应了冯蕴的请求,着手《取金陵》的整理。一方面需要对剧本进行重新整理,另一方面还要对技巧重新进行梳理和设计。
 +
 
 +
[[谯翠蓉]]教授当年随[[阎世善]]先生学习《取金陵》时曾经绘制了数百张调度图并整理了剧本(收录于《京剧选编》),这都为本次复排打下了基础,剧本整理方面谯翠蓉和冯蕴师生请[[赵景勃]]教授执笔,还有[[李文才]]教授和优秀青年教师[[刘宸]]等参与复排。原剧结构有些松散,全剧将近2小时,前半出笔墨较多,主角凤吉公主无用武之地,有不少场子太碎,赵景勃先生保留了老本精华,删去不必要的枝蔓,突出了凤吉公主的主人公地位,剧情也更为紧凑。剧本整理是以“取舍有度”为基本原则的,比如老本“伍福迫降”一场就尽可能地保留,因为这是剧情转折的关键。
 +
 
 +
凤吉公主最突出的表演是“破八将”,即与朱元璋阵营中的名武将对阵、“打出手”。其难点在于时间长、武器多、技巧繁,八人各有武器,凤吉公主不但要用自己的武器,还要分别夺过八人的武器“出手”,与大将有单套的对打、多人的“出手过家伙”,打下一个又续上一个,胡大海使大刀、俞通海使枪、郭英使双刀、廖永忠使双锏、汤和使双鞭、沐英使双锤、邓玉使女大刀、常遇春使鞭和枪,每员大将都是出色人才,车轮大战,足见凤吉公主骁勇了得。作为武旦演员来说,就不是只使枪、刀即可了,每样武器都应拿得起来、耍得灵动、“出手”精准,且与八将要配合默契。可以说冯蕴“破八将”的特点是“稳健中见惊奇”。“稳健”指的是整体节奏,武场锣鼓是以相对舒缓的【一封书】为主的,演员打的是招数、滋味。在京剧的武戏中“快”和“冲”是相对容易的,而“慢”和“稳”是难度大而级别高的,每个武器都其打法和特点,一招一式都要清晰、准确、流畅,不能含混而过,“快”往往可以掩盖工架的瑕疵,“慢”则突出展示出武打的舞蹈美。冯蕴表现精彩,这基于她的身体素质,她的臂膀、腿都很修长,在舞动中形成了空间中鲜明的线与面的变化,她腰、颈活动迅捷,瞬时的体态变化最具魅力,闪展腾挪尤其矫健与飒爽。“破八将”中凤吉公主的舞台风貌与《铁笼山》的姜维、《一箭仇》的史文恭、《艳阳楼》的高登等人物相类似,不以速度取胜,而以气度和韵律赢人。这一套“破八将”在舞台上需要20分钟,冯蕴几乎没有停歇,必须全神贯注、高潮迭出,她也是经过了循序渐进地练习才达到预期目标的。“稳健”并不代表技巧弱化,“破八将”的另一方面是“惊奇”-----“抛刀”、“飞鞭”、“夺枪”……花样繁出,不断给人以欣赏的期待。谯翠蓉教授又为冯蕴设计一些新的技巧和动作,比如与不同人开打有【四击头】亮相,使大刀时,原先是扔刀转身接住亮相,如今则加工为踢对方抢背,连续翻身、飞脚、倒把、顺势再翻身亮相,令人目不暇接,而且每个【四击头】亮相都不同,每次台下都好声大作!必须说明的是这次与冯蕴完成“破八将”的不是往常“扔出手”的演员,为了演好这些名将,这次选用的都是“能唱一出”的老生、武生演员,而他们当中很多人平时几乎不动武戏,即便是武生演员也不熟悉武旦的“出手”,然而“出手”恰恰是最讲究配合和熟练的,排练的难度可想而知。应该说《取金陵》的成功复排也是上海京剧院优秀团队合作的结果。
 +
 
 +
传统戏的整理须因戏而异,《取金陵》除了做了精简之外,还有增益的内容,比如凤吉公主的结局,原先是大战以后,公主【水底鱼】上场,与城上对话,简单交手,翻抢背“被擒”。主人公显得有些被动,结局也不够明了。[[赵景勃]]先生整理时增加了最后的戏份,凤吉公主在【得胜令】中被逼上城楼,两张桌“下高”,用【哭批】来表现其山穷水尽的境地,冯蕴的基本功特别扎实,“下高”干脆利落,走翻身、乌龙搅柱等技巧游刃有余。凤吉公主被众逼降,痛下决心壮烈地自刎疆场,忠于元朝,追随夫君而去,戏份也足了,人物也更为完整。“取金陵”是元朝与朱元璋反元势力最后一战,这样处理也是比较充分的。
 +
 
 +
冯蕴是一位艺术的有心人,从艺道路上一直稳扎稳打,不断尝试不同角色和表演风格。冯蕴坦言,自己定位于“传承者”,她一方面细致地加工自己所学的所有武旦、刀马旦剧目,努力让它们都在上海的舞台上呈现,另一方面她还不断广采博收,兢兢业业,除了做红花之外,还甘配绿叶,她也特别注重悉心学习南方的演法和特色,比如《[[盘丝洞]]》是当年上海京剧院编创的轰动一时的名剧,冯蕴觉得这出戏紧凑而精彩,观众很欢迎,由她领衔的“青春版”也赢得行内外的认可。在京剧的历史上,南北交流融合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话题,尤其南北武戏渊源颇深,各有千秋而互相借鉴,比如当年阎世善先生就曾经在上海演出多年,博得了“小九阵风”的称号。冯蕴更感到她有责任把自己所学的阎派以及北方风格的武旦刀马旦剧目在上海这方艺术沃土上传承好,《[[取金陵]]》就是这项工作的成果。由于种种原因,京剧武戏流失非常严重,相比于文戏来说,武戏的失传更是不可挽回的,而武旦面临的现实境遇似乎更为严峻------剧目有限、人才缺乏、后继无人。冯蕴一直如饥似渴地学习传统剧目,因为她对老戏、“老玩意儿”有崇敬感,她认为传统是一个京剧演员的根,这是创作的本源。我想这就是有远见的青年演员对京剧艺术、对所演行当最深沉的眷恋、最理智的理解。比如这次排《取金陵》,当被问到需要什么硬件条件的时候,冯蕴回答说:“不用新布景,不用做新道具,不用设计灯光,我们在保持老戏的格调的同时把技巧练好了,让人感觉到‘玩意儿’有新意就成功了。”果然,在戏迷观众那里,冯蕴和同事们赢得了预期的效果。她还计划着再把《[[夺太仓]]》、《[[湘江会]]》等恢复起来,让这些濒于失传的老戏重现光彩。传统艺术领域常常说创新,什么是创新呢?在新时代里,让观众欣赏的历久弥新的好东西,这就是创新,这是新时代京剧人的基本使命,我们欣喜地从冯蕴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都说“教学相长”,除了在剧院的演出之外,冯蕴还到上海戏剧学院及附属戏曲学校教授剧目,她觉得在舞台上是传播,在讲台上也是一样。代课教师的工资并不高,冯蕴更看重的是她能把在中国戏曲学院所学的北方的武旦剧目和风格传播到上海,几年来教了《扈家庄》《打焦赞》《盗仙草》《战金山》《青石山》《竹林记》《红桃山》……与南派风格交相辉映,这对于上海戏曲的人才培养是大有裨益的。而教学中的梳理、重新思考,使得冯蕴对艺术有了更深的体会,她觉得自己在舞台呈现和教学示范上都还保持着最好的状态和旺盛的精力,这传承的最有利条件。
 +
 
 +
《取金陵》的成功复排对冯蕴是巨大的鼓舞。这次为了适应“京武会”的时长,戏做了精简,冯蕴和她的同事还将继续加工,把更优质的版本奉献给观众。武戏演员的舞台生活是受各种限制的,比如年龄、身体和家庭种种等等,女性武旦刀马旦演员更是如此,很多时候等到艺术上开了窍,体力又已然走下坡路了。冯蕴的舞台感悟力、表现力和年龄、体力恰好都处在最佳时段,正是出好戏的时候,她还盼望着能有一出适合她的新作。上海京剧院拥有深厚武戏传统,在近年来全国武戏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上海京剧剧院尤为重视武戏传承,这是冯蕴等年轻武戏人的幸运,我们相信在这一方大本营中,冯蕴能开出更多绚烂的武戏之花。
 +
 
 +
== 视频 ==
 +
 
 +
=== 锯大缸 冯蕴 焦敬阁 ===
 +
 
 +
<center>{{#iDisplay:j0370c9k32v|640|360|qq}}</center>
 +
 
 +
=== 京剧《青石山》冯蕴 李阳鸣 奚中路 ===
 +
 
 +
<center>{{#iDisplay:e0521brjm2a|640|360|qq}}</center>
 +
 
 +
== 参考资料 ==
 +
{{reflist}}
 +
[[Category:戏曲演员]]
 +
[[Category:中国人]]
 +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
[[Category:媒體影視人物]]
 +
[[Category:中國女演員]]

於 2021年4月2日 (五) 12:29 的最新修訂

馮蘊
京劇演員
國籍 中國
職業 工武旦兼刀馬旦
知名於 基本功紮實,身段、把子功、毯子功及出手等技巧有突出的表現,表演富有激情爆發力
知名作品鋦大缸
《盜庫銀》
女殺四門
《竹林計》
盤絲洞》。

馮蘊,女,上海京劇院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工武旦兼刀馬旦

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她基本功紮實,身段、把子功、毯子功及出手等技巧有突出的表現,表演富有激情和爆發力,並且有較好的嗓音條件。

演出劇目《鋦大缸》《盜庫銀》《女殺四門》《竹林計》《盤絲洞》等。曾獲2001年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優秀表演獎;2004年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武戲擂台賽"銀獎,參賽劇目《百草泉》(傳統戲整理改編)。

馮蘊2008年,在第六屆CCTV全國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中, 以《女殺四門》一劇榮獲金獎

2018年4月30日,馮蘊憑藉《盤絲洞》中的精彩表演,獲得第28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1]

人物概述

馮蘊,女,遼寧瀋陽人,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工武旦兼刀馬旦。第六屆CCTV全國青京賽金獎得主。第五屆青研班學員。

活動年表

2001年1月3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初九日: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第十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

演出陣容

日場

顏蓓(《扈家莊》飾扈三娘)、王琳琅(《八大錘》飾陸文龍)、可雙(《青霜劍·祭墳》飾申雪貞)、楊占凱(《智取威虎山》飾楊子榮)、王桂榮(《痴夢》飾崔氏)

夜場

馮蘊(《扈家莊》飾扈三娘)、孫慧珠(《烏盆記》飾劉士昌)、姜玲(《宇宙鋒》飾趙艷容)、史蘭雲(《望兒樓》飾竇太貞)、常東(《驅車戰將》飾南宮長萬)

2001年1月9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十五日: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在長安戲院舉行,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副部長潘震宙、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李牧、文化部藝術司司長馮遠以及有關方面的領導和專家、評委出席了閉幕式並向獲獎演員頒獎。此次演出共有144位演員分成25台節目進行評比展演,經過評委會的評選,榮譽獎和一、二、三等獎各有得主。

2004年中國戲曲學院將帶着新編京劇武戲《百草泉》和傳統長靠戲《挑華車》赴上海,參加在京劇節期間舉行的「武戲擂台賽」。

《百草泉》是根據傳統劇目《鋦大缸》改編創作的,特邀貫涌劉東新擔任編劇,由王威良擔任導演,表演系教授譙翠蓉任藝術指導。劇中飾演王大娘的馮蘊,是表演系2001級的學生。在劇中,她以靚麗的扮相、乾淨利落的武打技巧和驚險穩健的「下高」,征服了觀眾。主演傳統京劇《挑華車》的詹磊,是表演系2002級的學生,這次為到上海參賽,特邀京劇武生名家楊少春為其指導打磨。詹磊在觀眾中有着良好的台緣,還多次代表學院赴德國、荷蘭、比利時及中國香港演出,是一極富潛質的武生人才。

2004年12月15日,農曆甲申年十一月初四日: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閉幕

由文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在上海逸夫舞台閉幕。本屆京劇藝術節共有15台節目參加演出,另有《三寸金蓮》和京昆合演《桃花扇》參加展演,同時設有優秀兒童題材新劇目展演,包括《岳家小將》、《新鬧龍宮》、《北斗星》和《閃閃的紅星》,並首次設立武戲擂台賽。

2005年2月8日,農曆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5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2005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2006年1月4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初五日:上海京劇院2006年新年演出第三天

上海京劇院2006年新年演出,本日上海京劇院在溫州甌海區麗岙鎮伯岙村演出,劇目安排為:零晨2時《大八仙》、《八仙過海》,12時30分《洗浮山》、《扈家莊》、《龍鳳呈祥》,18時30分《青石山》、《八大錘·斷臂說書·歸宋》,由奚中路、李國靜、王佩瑜、何澍、王小磚、蕭潤年、馬鳳良、許錦根、王世傑、李達成、童大強、奚培民、殷玉忠、楊鴻康、馮蘊、傅希如、王璽龍、孫賀先、楊楠、郭睿玥、劉大可、查思娜、劉濤、顧典劇、陳宇、朱何吉、郝傑、顧亮、李雪計、張晨晨等演出。

2006年1月5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京劇院2006年新年演出第四天

上海京劇院2006年新年演出,本日上海京劇院在溫州甌海區麗岙鎮伯岙村演出,劇目安排為:12時30分《挑華車》、《出塞》、《失空斬》,18時30分《艷陽樓》、《穆桂英掛帥》,由奚中路、李國靜、王佩瑜、何澍、王小磚、蕭潤年、馬鳳良、許錦根、王世傑、李達成、童大強、奚培民、殷玉忠、楊鴻康、馮蘊、傅希如、王璽龍、孫賀先、楊楠、郭睿玥、劉大可、查思娜、劉濤、顧典劇、陳宇、朱何吉、郝傑、顧亮、李雪計、張晨晨等演出。

2006年1月6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初七日:上海京劇院2006年新年演出第五天

上海京劇院2006年新年演出,本日上海京劇院在溫州甌海區麗岙鎮伯岙村演出,劇目安排為:12時30分《紅桃山》、《釣金龜》、《長坂坡·漢津口》,18時30分《鐵籠山》、《玉堂春》,由奚中路、李國靜、王佩瑜、何澍、王小磚、蕭潤年、馬鳳良、許錦根、王世傑、李達成、童大強、奚培民、殷玉忠、楊鴻康、馮蘊、傅希如、王璽龍、孫賀先、楊楠、郭睿玥、劉大可、查思娜、劉濤、顧典劇、陳宇、朱何吉、郝傑、顧亮、李雪計、張晨晨等演出。

2006年2月3日,農曆丙戌年正月初六日:CCTV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歷屆金獎得主專場演出第一場

央視京劇大賽金獎得主將匯集上海賀新春,天蟾逸夫舞台推出"CCTV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歷屆金獎得主專場"。此為兩場演出中的第一場。

2006年2月4日,農曆丙戌年正月初七日:CCTV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歷屆金獎得主專場演出第二場

央視京劇大賽金獎得主將匯集上海賀新春,天蟾逸夫舞台推出"CCTV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歷屆金獎得主專場"。此為兩場演出中的第二場。

2006年5月14日,農曆丙戌年四月十七日,晚:上海京劇院2006年赴福建巡演第四天

上海京劇院赴福建巡演,第四天在泉州影劇院演出精品折子戲專場。

2006年5月17日,農曆丙戌年四月二十日,晚:上海京劇院2006年赴福建巡演第七天

上海京劇院赴福建巡演,第四天在廈門大會堂演出精品折子戲專場。

演出劇目

《夜探浮山》(傅希如)

《坐宮》(王佩瑜,李國靜)

《竹林記》(馮蘊)

《赤桑鎮》(安平,王小磚)

2007年4月21日,農曆丁亥年三月初五日,10時: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4月21日演出

本日上午10時舉行"天蟾京昆文化講壇(四)",題目《由附屬到分庭抗禮--京劇旦行的發展》,免費聽講,由陳朝紅主講,上海京昆藝術中心、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東方社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主辦。

晚19時15分由上海京劇院演出新編歷史京劇《成敗蕭何》,陳少雲安平、郭睿玥、何澍、馮蘊、傅希如主演。

2007年4月22日,農曆丁亥年三月初六日,10時: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4月22日演出

本日逸夫舞台由上海京劇院演出新編歷史京劇《成敗蕭何》,陳少雲、安平、郭睿玥、何澍、馮蘊、傅希如主演。

2007年6月23日,農曆丁亥年五月初九日,13時30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6月23日演出

本日上海逸夫舞台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打焦贊》(馮蘊,劉大可,周春光,仇一品)

《上天台·打金磚》(傅希如,高明博,任廣平,郭睿玥,陳宇,劉長江,王世傑)

2007年9月28日,農曆丁亥年八月十八日,19時15分:上海京劇院青年演員2007夏季集訓匯報演出第一場

上海京劇院青年演員夏季集訓匯報演出在逸夫舞台舉行。

演出劇目

《嘉興府》(梁國輝,陳麟,劉濤,李雪計)

《秦瓊觀陣》(傅希如,楊楠)

《赤桑鎮》(耿露,張晨晨)

《扈家莊》(馮蘊,閻潤蕾)

《雁盪山》(王璽龍,劉大可,郝傑)

2007年10月5日,農曆丁亥年八月廿五日,19時15分:跨越時空的京昆情緣--迎國慶慶回歸京昆合演重現經典系列演出第二場

跨越時空的京昆情緣--迎國慶慶回歸京昆合演重現經典系列演出在逸夫舞台舉行。

演出劇目

京劇《楊門女將》(李炳淑(壽堂)、史依弘(靈堂、校場比武至結束)分飾穆桂英,王小磚(壽堂、靈堂)、胡璇(校場比武至結束)分飾佘太君,陳少雲飾寇準,何澍飾宋王,金錫華飾王輝,查思娜、馮蘊分飾楊七娘,谷好好飾楊文廣,沈綺琅飾柴郡主,任廣平飾孟懷遠,吳雙飾焦庭貴,繆斌飾採藥老人,嚴慶谷飾楊洪,陳麟飾張彪,劉軍飾王文,洪小鵬飾王翔,虞偉飾魏古)

2007年10月19日,農曆丁亥年九月初九日: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10月19日演出

本日逸夫舞台演出第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

演出劇目

《成敗蕭何》(陳少雲,安平,郭睿玥,何澍,馮蘊,傅希如)

2007年10月20日,農曆丁亥年九月初十日: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10月20日演出

本日逸夫舞台演出第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

演出劇目

《成敗蕭何》(陳少雲安平,郭睿玥,何澍,馮蘊,傅希如)

2007年12月11日,農曆丁亥年十一月初二日,19時30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12月11日演出

本日逸夫舞台由上海京劇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成敗蕭何》(陳少雲,安平,郭睿玥,何澍,馮蘊,傅希如)

2010年應邀參加1月30日在長安的封箱戲演出,集合了一批最近幾屆的研究生,合演<十五花洞>.

由年逾古稀的王威良先生,資深武戲導演張四全老師等負責排練.

演員眾多,每人一段,馮蘊在其中演紅蟒仙子,春節前後會播放.

2010年5月8日,馮蘊第一次獨立完成一出大戲,全本的《穆桂英》。

2010年5月27日,在北京紫金劇院,萬寶龍為梅葆玖先生頒發國際藝術贊助大獎。

萬寶龍是馮蘊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個奢侈品品牌。不僅是因為它每一款產品的經典設計,更多的是從產品中滲透出的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古典與經典往往集於一身。萬寶龍帶給我們的除了不朽的精品,還有生活的藝術和哲學。最另她敬佩的是,萬寶龍不僅用精心打造的精品創造高雅生活品位,還全力支持文化事業的發展。它於1992年建立萬寶龍文化基金,以一年一度的「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人大獎」表彰全球範圍內長期支持藝術事業的藝術贊助人。接下來京劇元素會和更多的國際頂尖時尚品牌進行合作。這說明京劇並不是邊緣藝術,京劇其實是一個可以非常國際化時尚化的藝術。本次她被萬寶龍集團特邀參加今晚的祝賀演出,屆時會有上百名的社會名流和時尚屆的人士到場,並一睹京劇的風采與魅力。

2010年11月2日,「菊壇傳響—浦江京韻國劇文化周」將登陸上海。據悉,此次文化周以尚長榮王珮瑜丁曉君等多位名角演出經典名劇為主,輔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定將成為上海金秋最令人矚目的的京劇盛會。

在「菊壇傳響」演出周中,尚長榮王珮瑜、丁曉君、李陽鳴、劉魁魁、馮蘊、張雲等菊壇名宿新星將聯袂獻演《白蛇傳》、《四郎探母》和折子戲專場。

「菊壇傳響」還將推出一台折子戲晚會,李陽鳴、張雲主演的《游龍戲鳳》,馮蘊、劉魁魁主演《竹林記》,可謂集中了北京、天津、上海最優秀的京劇人才。《游龍戲鳳》的清新可愛,《竹林記》的火爆開打,也別具韻味,各成亮點。而尚長榮攜手丁曉君演出《霸王別姬》,成為上海戲迷爭相觀看的大軸好戲。

2011年8月26日晚,37位新秀連唱19天大戲的「2011青年京劇演員(北京)擂台邀請賽」將在梅蘭芳大劇院落幕,這些年輕的面孔中不乏丁曉君竇曉璇常秋月張建峰這樣的熟面孔,也有來自相對陌生的雲南省京劇院、山東省京劇院、福建京劇院以及重慶京劇院的演員,他們中的很多人小小年紀便已成為當地的主演,雖然清苦,但卻執著地堅守着那片並不怎麼受關注的京劇陣地。來自西南邊陲的白族小姑娘李靜是此次擂台賽中唯一的地方少數民族演員,乖巧聰慧的她是荀派名家孫毓敏的高徒;來自京劇重鎮上海的馮蘊,從事的是常常被忽視的武旦行當,昨天的演出中更是獨挑技巧繁難的《鋸大缸》。這些在娛樂年代堅守傳統藝術的年輕人,也正應了著名戲曲主持人白燕升的書名《冷門裡,有戲》。

2015年6月26日一場由上海京劇院的青年京劇演員組成的街舞團隊在上海完成了一次令人眼前一亮的「快閃秀」。傅希如高紅梅、田慧、王璽龍、陳麟、馮蘊、楊亞男、郝傑趙宏運等一批青年演員或扮戲或以青春時尚的裝扮示人,在動感時尚的節奏中,跳起了融入京劇元素的街舞。一場上海京劇院建院60周年「青春之歌」演出季的發布會隨後舉行。田慧、董洪松、胡靜郝傑在活動現場為觀眾進行了京劇傳統唱段的彩唱表演。在人群中注視着這一切的除了圍觀市民外,還有中國劇協主席尚長榮、京劇表演名家夏慧華等。[2]

上海京劇院建院六十周年系列演出之三【青春之歌】,京劇《虹橋贈珠》,時間:2015.08.04,地點:逸夫舞台 [3]

演員:碧波仙子-馮蘊、楊亞男、魏娟,二郎神-孫偉,白詠-楊楠,大水族-魯佳亮,鼓師:童青青,笛師:沈美高,藝術指導:譙翠蓉閻巍,屠喬麗。執行排練:李曉陽,舞台監督:周春光,劇務:王楠楠

上海京劇院演出京劇經典大戲《楊門女將》,演出時間:2015.12.12.19:15,演出地點:逸夫舞台。藝術指導:孫元意。演員:穆桂英-高紅梅,佘太君-何婷,楊文廣-楊亞男,楊七娘-馮蘊,寇準-齊寶玉,採藥老人-陳聖傑,宋仁宗-何澍,王輝-王盾,王文-王易山,柴郡主-郭睿玥,焦廷貴-陳宇,孟懷遠-張海峰,張彪-郝傑,楊洪-殷玉忠,王翔-謝添賜,魏賈-朱何吉。鼓:劉磊,琴:楊梅、呂弓長和。執行排練:劉濤、李笑陽,舞台監督:周春光。 ​​​​

2016年9月8日-10日連續三天,上海京劇院在逸夫舞台推出了「京武會」武戲專場演出季,三場七出武戲共有近四十位武戲演員參與,集結了上海京劇院從50後到90後幾代武戲名家和新秀,幾乎全樑上壩。因為陣容龐大劇目難得,演出現場的氣氛十分火爆,第二天的演出甚至滿場爆棚。

在三天的演出里,數十年未現舞台的武旦大戲《取金陵》也是一大看點。這是京劇武旦名家、藝名「九陣風」的閻嵐秋代表劇目,因為文武並重,行當齊全,習武旦者都將此劇視為本行當的巔峰之作。

主演該劇的上海京劇院武旦演員馮蘊告訴記者,過去能演《取金陵》,就意味着武旦演員可以挑班演戲了。但這齣劇從自己的師爺爺、閻派傳承人閻世善恢復此劇後,就希望重新發展創新後演出,但始終未能完成。閻先生故去後,師承閻世善的譙翠蓉仍未間斷對於該劇的整理工作,與原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趙景勃老師經過反覆推敲,最終定稿。對以往略顯繁冗的過場戲進行了刪減,使節奏更為緊湊,也更加貼合現代人觀劇習慣。

也因此,此次恢復《取金陵》可謂歷經幾十餘載,飽含三代京劇人的心血,本次演出是整理後首次在上海與觀眾見面。馮蘊介紹說,這齣劇最難最精彩的當屬「打八將」一場,她主演的鳳吉公主不僅要將八員大將所用的兵器:男大刀、雙刀、槍、鐧、鞭、錘等一一奪過,還要穿插着各種兵器的交換、「拋刀」、「飛鞭」、「奪槍」等。不但要掌握各種長短兵器的打法,還要打出招數,「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對武旦演員是個大考驗。

此外,此劇打破了京劇「打出手」(常用於武戲群戰的特技)大部分是「妖打出手」的慣例,而開創了「人打出手」的先河。和她配合「打出手」的不再是京劇常練「打出手」的武行演員,而是扎靠的武生,這也給配合練習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馮蘊表示,《取金陵》這樣的劇目對於自己的年紀來說,其實已經是很大的挑戰,但自己還是心存焦慮:再不恢復整理演出,會這些老戲的老先生們越來越少了。為此,她希望《取金陵》今後能調整修改經常演出,她也計劃再把《奪太倉》、《湘江會》這些劇目恢復起來。

2016年12月24日、25日下午14:00,由上海京劇院、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和成都市京劇研究院聯合演出的《白蛇傳》將作為本次活動的壓軸演出在錦江劇場上演。《白蛇傳》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劇中,《掙鎖下凡》《阻途收青》《船舟借傘》《扯符吊打》《蒲陽驚變》《水漫金山》等主要折戲由成都市川劇研究院青年演員虞佳、李玲琳、張亮、李熙、彭漢、薛川等主演,《盜仙草》《斷橋》等折戲由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國靜、馮蘊和楊楠李文文等飾演。

京劇《龍鳳呈祥》2018年2月17日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上海京劇院選擇大年初二推出傳統老戲,特地集結眾多名角新秀進行反串,大家選擇與本行當反差大的角色亮相,演員演得過癮,觀眾看得新奇。2012年名丑嚴慶谷在《龍鳳呈祥》中出演過喬玄一角,當時蹬上厚底練台步,穿上蟒袍找感覺,頗下了一番苦功,今年再演事半功倍。《龍鳳呈祥》中,最令戲迷翹首以待的非三組劉備、孫尚香魔術。淨角董洪松演劉備,平添一份英氣,旦角隋曉慶、馮蘊反串劉備,也能嘗嘗「抱得美人歸」的感覺。三位孫尚香分別由傅希如陳聖傑魯肅飾演,演員表一公布,戲迷微信群炸鍋,「大家都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想想扮相也該是美艷動人,求孫尚香們的合影」,魯肅扮演孫尚香,率先在網絡平台發了一段排練視頻,獲得不小反響,連京劇院同事們也在調侃,「她穿上厚底在習慣中,他的身段已很標緻,而宮女們很妖嬈。」作為偶爾為之反串版,演職人員休息時調侃聲不絕於耳,彩排全力以赴,嚴摳身段、唱腔,「不是搞笑,而是一場嚴肅認真的演出。」 [4]

CCTV空中劇院將於2018年5月2日19:20播出京劇《驅車戰將》《壽州救駕》。京劇《壽州救駕》又名《女殺四門》,是一出文武並重的武旦戲。一招一式無不彰顯刀馬旦演員能唱、能念、能做、能打的藝術魅力。其中需要武旦演員背負十幾斤重的大靠演出,開打後還有一大段開唱。另外「踢花槍」、「耍大刀」也是該劇的一大看點。上海京劇院優秀武旦演員馮蘊將領銜「劉金定」一角,與武旦新秀王倩瀾魏娟共同演出。[5]

人物軼事

英姿颯爽蘊光華

2016年9月9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座無虛席,上海京劇院推出的「京武會」引發了武戲熱,由上海京劇院優秀武旦演員馮蘊主演的《取金陵》已經多年不見於舞台了,台下掌聲不斷、叫好連連。

《取金陵》可以說是京劇武旦足以蹲底的大戲,當年藝名「九陣風」的閻嵐秋先生以此為拿手傑作。閻嵐秋是武旦行當一位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他的岳父是清代著名的武旦老藝人朱文英,朱文英技藝的主要繼承者是女婿閻嵐秋和兒子朱桂芳,閻嵐秋以戲路寬、能戲多、富有表現力與創新力而聞名,創造了「閻派」,閻嵐秋的侄子閻世善是閻派最具代表性的傳人,宋德珠班世超李金鴻陳金彪等武旦大家也都是閻嵐秋的學生,藝術上都有閻派的營養。馮蘊的》《取金陵》是由中國戲曲學院譙翠蓉教授傳授的,譙翠蓉教授是多年跟隨閻世善先生學習、教學的閻派專家,所以這齣《取金陵》是閻派一脈相承的經典作品。

《取金陵》講的是元末朱元璋率紅巾軍攻金陵,鎮守金陵的元駙馬赤福壽驍勇善戰,遊俠伍福於陣前迫降赤福壽,赤福壽自刎。赤福壽妻鳳吉公主聞訊率兵替夫報仇,因寡不敵眾也自刎城下,以全忠節,朱元璋部得以攻占金陵。當年閻嵐秋閻世善等眾多名家都擅演此劇,尤以閻派演法最為講究。蓋叫天駱連翔宋富亭等諸先生都扮演過赤福壽,蕭長華先生演伍福也非常精彩。

閻嵐秋的《取金陵》與眾不同,進行了精細的加工,開創了「人與人打出手」的先河。一般的武旦戲「打出手」是常見的,是以神、妖戲題材為主,而《取金陵》是一出人與人交戰的戲,鳳吉公主的「出手」是為了渲染女主人公的武藝高強和戰鬥的激烈。

京劇中每個行當、流派都有不同境界、格調的劇目,有的劇目適合基礎教學,有的則用於拓寬戲路、彰顯演員的功底,有的則別具一格、以奇取勝,而《取金陵》可以說是綜合體現武旦演員全面功底和表現力的一出高級劇目,需要演員技巧紮實、表演嫻熟和舞台上的氣度。譙翠蓉教授曾得閻世善先生親授,對《取金陵》花費心血多,也最為鍾愛,多年來一直思考着對這此戲進行整理,然而復排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是選擇繼承的演員。多年來有很多學生提出想學此劇,但譙翠蓉都覺得人選不夠合適、時機還未成熟。直到近年來,馮蘊鄭重向老師提出要恢復《取金陵》。馮蘊從大學本科時即從譙翠蓉教授學習,畢業後到上海京劇院工作,迅速嶄露頭角,又入第五屆「青研班」深造,歷年來獲獎頗多,如2001年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獲一等獎,2004年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武戲擂台賽以主演《百草泉》獲銀獎,2008年第六屆CCTV全國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賽獲金獎……她已成為全國中生代武旦演員的佼佼者。馮蘊的個頭身材、扮相、嗓音、技巧和年齡、氣度都屬上乘,尤其是「手裡好」最符合此劇的要求,而她所供職的上海京劇院更是全國知名、實力雄厚的大院團,所以譙翠蓉答應了馮蘊的請求,着手《取金陵》的整理。一方面需要對劇本進行重新整理,另一方面還要對技巧重新進行梳理和設計。

譙翠蓉教授當年隨閻世善先生學習《取金陵》時曾經繪製了數百張調度圖並整理了劇本(收錄於《京劇選編》),這都為本次復排打下了基礎,劇本整理方面譙翠蓉和馮蘊師生請趙景勃教授執筆,還有李文才教授和優秀青年教師劉宸等參與復排。原劇結構有些鬆散,全劇將近2小時,前半出筆墨較多,主角鳳吉公主無用武之地,有不少場子太碎,趙景勃先生保留了老本精華,刪去不必要的枝蔓,突出了鳳吉公主的主人公地位,劇情也更為緊湊。劇本整理是以「取捨有度」為基本原則的,比如老本「伍福迫降」一場就儘可能地保留,因為這是劇情轉折的關鍵。

鳳吉公主最突出的表演是「破八將」,即與朱元璋陣營中的名武將對陣、「打出手」。其難點在於時間長、武器多、技巧繁,八人各有武器,鳳吉公主不但要用自己的武器,還要分別奪過八人的武器「出手」,與大將有單套的對打、多人的「出手過傢伙」,打下一個又續上一個,胡大海使大刀、俞通海使槍、郭英使雙刀、廖永忠使雙鐧、湯和使雙鞭、沐英使雙錘、鄧玉使女大刀、常遇春使鞭和槍,每員大將都是出色人才,車輪大戰,足見鳳吉公主驍勇了得。作為武旦演員來說,就不是只使槍、刀即可了,每樣武器都應拿得起來、耍得靈動、「出手」精準,且與八將要配合默契。可以說馮蘊「破八將」的特點是「穩健中見驚奇」。「穩健」指的是整體節奏,武場鑼鼓是以相對舒緩的【一封書】為主的,演員打的是招數、滋味。在京劇的武戲中「快」和「沖」是相對容易的,而「慢」和「穩」是難度大而級別高的,每個武器都其打法和特點,一招一式都要清晰、準確、流暢,不能含混而過,「快」往往可以掩蓋工架的瑕疵,「慢」則突出展示出武打的舞蹈美。馮蘊表現精彩,這基於她的身體素質,她的臂膀、腿都很修長,在舞動中形成了空間中鮮明的線與面的變化,她腰、頸活動迅捷,瞬時的體態變化最具魅力,閃展騰挪尤其矯健與颯爽。「破八將」中鳳吉公主的舞颱風貌與《鐵籠山》的姜維、《一箭仇》的史文恭、《艷陽樓》的高登等人物相類似,不以速度取勝,而以氣度和韻律贏人。這一套「破八將」在舞台上需要20分鐘,馮蘊幾乎沒有停歇,必須全神貫注、高潮迭出,她也是經過了循序漸進地練習才達到預期目標的。「穩健」並不代表技巧弱化,「破八將」的另一方面是「驚奇」-----「拋刀」、「飛鞭」、「奪槍」……花樣繁出,不斷給人以欣賞的期待。譙翠蓉教授又為馮蘊設計一些新的技巧和動作,比如與不同人開打有【四擊頭】亮相,使大刀時,原先是扔刀轉身接住亮相,如今則加工為踢對方搶背,連續翻身、飛腳、倒把、順勢再翻身亮相,令人目不暇接,而且每個【四擊頭】亮相都不同,每次台下都好聲大作!必須說明的是這次與馮蘊完成「破八將」的不是往常「扔出手」的演員,為了演好這些名將,這次選用的都是「能唱一出」的老生、武生演員,而他們當中很多人平時幾乎不動武戲,即便是武生演員也不熟悉武旦的「出手」,然而「出手」恰恰是最講究配合和熟練的,排練的難度可想而知。應該說《取金陵》的成功復排也是上海京劇院優秀團隊合作的結果。

傳統戲的整理須因戲而異,《取金陵》除了做了精簡之外,還有增益的內容,比如鳳吉公主的結局,原先是大戰以後,公主【水底魚】上場,與城上對話,簡單交手,翻搶背「被擒」。主人公顯得有些被動,結局也不夠明了。趙景勃先生整理時增加了最後的戲份,鳳吉公主在【得勝令】中被逼上城樓,兩張桌「下高」,用【哭批】來表現其山窮水盡的境地,馮蘊的基本功特別紮實,「下高」乾脆利落,走翻身、烏龍攪柱等技巧遊刃有餘。鳳吉公主被眾逼降,痛下決心壯烈地自刎疆場,忠於元朝,追隨夫君而去,戲份也足了,人物也更為完整。「取金陵」是元朝與朱元璋反元勢力最後一戰,這樣處理也是比較充分的。

馮蘊是一位藝術的有心人,從藝道路上一直穩紮穩打,不斷嘗試不同角色和表演風格。馮蘊坦言,自己定位於「傳承者」,她一方面細緻地加工自己所學的所有武旦、刀馬旦劇目,努力讓它們都在上海的舞台上呈現,另一方面她還不斷廣采博收,兢兢業業,除了做紅花之外,還甘配綠葉,她也特別注重悉心學習南方的演法和特色,比如《盤絲洞》是當年上海京劇院編創的轟動一時的名劇,馮蘊覺得這齣戲緊湊而精彩,觀眾很歡迎,由她領銜的「青春版」也贏得行內外的認可。在京劇的歷史上,南北交流融合是一個長久持續的話題,尤其南北武戲淵源頗深,各有千秋而互相借鑑,比如當年閻世善先生就曾經在上海演出多年,博得了「小九陣風」的稱號。馮蘊更感到她有責任把自己所學的閻派以及北方風格的武旦刀馬旦劇目在上海這方藝術沃土上傳承好,《取金陵》就是這項工作的成果。由於種種原因,京劇武戲流失非常嚴重,相比於文戲來說,武戲的失傳更是不可挽回的,而武旦面臨的現實境遇似乎更為嚴峻------劇目有限、人才缺乏、後繼無人。馮蘊一直如饑似渴地學習傳統劇目,因為她對老戲、「老玩意兒」有崇敬感,她認為傳統是一個京劇演員的根,這是創作的本源。我想這就是有遠見的青年演員對京劇藝術、對所演行當最深沉的眷戀、最理智的理解。比如這次排《取金陵》,當被問到需要什麼硬件條件的時候,馮蘊回答說:「不用新布景,不用做新道具,不用設計燈光,我們在保持老戲的格調的同時把技巧練好了,讓人感覺到『玩意兒』有新意就成功了。」果然,在戲迷觀眾那裡,馮蘊和同事們贏得了預期的效果。她還計劃着再把《奪太倉》、《湘江會》等恢復起來,讓這些瀕於失傳的老戲重現光彩。傳統藝術領域常常說創新,什麼是創新呢?在新時代里,讓觀眾欣賞的歷久彌新的好東西,這就是創新,這是新時代京劇人的基本使命,我們欣喜地從馮蘊身上看到了這種精神。都說「教學相長」,除了在劇院的演出之外,馮蘊還到上海戲劇學院及附屬戲曲學校教授劇目,她覺得在舞台上是傳播,在講台上也是一樣。代課教師的工資並不高,馮蘊更看重的是她能把在中國戲曲學院所學的北方的武旦劇目和風格傳播到上海,幾年來教了《扈家莊》《打焦贊》《盜仙草》《戰金山》《青石山》《竹林記》《紅桃山》……與南派風格交相輝映,這對於上海戲曲的人才培養是大有裨益的。而教學中的梳理、重新思考,使得馮蘊對藝術有了更深的體會,她覺得自己在舞台呈現和教學示範上都還保持着最好的狀態和旺盛的精力,這傳承的最有利條件。

《取金陵》的成功復排對馮蘊是巨大的鼓舞。這次為了適應「京武會」的時長,戲做了精簡,馮蘊和她的同事還將繼續加工,把更優質的版本奉獻給觀眾。武戲演員的舞台生活是受各種限制的,比如年齡、身體和家庭種種等等,女性武旦刀馬旦演員更是如此,很多時候等到藝術上開了竅,體力又已然走下坡路了。馮蘊的舞台感悟力、表現力和年齡、體力恰好都處在最佳時段,正是出好戲的時候,她還盼望着能有一出適合她的新作。上海京劇院擁有深厚武戲傳統,在近年來全國武戲人才緊缺的情況下,上海京劇劇院尤為重視武戲傳承,這是馮蘊等年輕武戲人的幸運,我們相信在這一方大本營中,馮蘊能開出更多絢爛的武戲之花。

視頻

鋸大缸 馮蘊 焦敬閣

京劇《青石山》馮蘊 李陽鳴 奚中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