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的黄河(肖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冰封的黄河》是中国当代作家肖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冰封的黄河
沿百里生态黄河廊道向前,行至黄河拐弯处,河面上飘浮着朵朵“冰莲花”,怒吼奔腾的黄河,失去了狂野的性格,静静横亘在河床里,在阳光下泛着冷冷的光。
每个季节,我都爱看黄河。春日里解冻的黄河,绿柳掩映,姹紫嫣红,浮冰随春水而下,河面上冒出春色气息,嫩绿的河水静静流淌。夏季浊浪汹涌着悲愤,黄褐色的湍流如脱缰野马,驰骋东去。秋高气爽,瓜果盈筐,深绿色黄河穿过沃野,农民笑容挂在脸庞。冰封山川,玉砌素妆,静谧的黄河沉睡着,天鹅歌吟,梅花绽放,苍茫大地呈现壮美景象。
壹
我站在河岸,凛冽的风呼啸而来,缠绕着黄河身躯,盘旋着在冰面上行进,卷起的冰屑飘在空中,细碎的树枝、冻土的颗粒甩打着,冰冷的痛从脸上手上直到脚趾尖。空气可见度很高,淡蓝的天空似干净透亮的薄冰,一咬便碎了。树木孤寂地站在河边,在风中倔强挺立,注目着冰封的河面。对岸高楼林立,繁华的景象昭示人世间的喧嚣,诉说着滚滚红尘往事。与天际融合的中条山顶白雪皑皑,通体泛着清冷的光,莽莽苍苍,恍若仙境。
这样的季节,适合到天鹅湾里去看天湾,在“河南摄影第一村”后地村,木栈道前挤满了看天鹅的人群,熙熙攘攘,攒动的人头向黄河湾道眺望,成群结队的白天鹅伫立在冰面上,或漫步行走,或自由觅食,或柔情蜜意,或酣然入睡。人们对着冰面上的天鹅指指点点,品评着体形神态。这时,更多的白天鹅向岸边走来,开启自由觅食模式。在河面未结冰的地方,它们将头扎进水中,尾部和脚直立,鱼虾和芦根成了最好的食物。也有天鹅沿河边踱步,慢慢向旅客靠近,人们撒下的玉米,成为白天鹅的美餐。在不远处的麦田里,碧绿的麦苗吸引着白天鹅,它们结伴而行,在蓝天和冰面映衬下,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贰
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横卧波面,从空中俯瞰,气势恢宏,似穿越黄河的苍龙,跃出群山,掠过河面,跨过平原,消失在天际云端。静静的冰面上,流水缓缓而动,尚未结冰的地方碧绿澄澈,如丝绸般滑润。已结冰处如盛开的“冰莲花”,漂浮在水面上,如诗画唯美。黄河岸边是沉积几十万年的黄土层,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在阳光下展现着豪迈与悠远的意象。这里的黄土是塞外的风从高土高原搬运而来,在平地上形成了黄土塬,如今,张汴塬、张村塬、东凡塬便是这种特有地貌的遗存。这里曾是周召分陕的地方,三门峡虢国博物馆院内,玻璃钢罩着一个三米多高、大树般粗细的石柱,这就是著名的“周召分陕石”。据史料记载,分陕之地有两种说法:《水经注》说是老陕州城一带(陕陌),《括地志》则说指陕塬(今陕州区张汴塬)。“周召分陕”,就是周公、召公以“陕”为分界线,把周王朝的统治区分为东西两大行政区,周公管理陕之东,召公管理陕之西。陕西之名,即渊源于此。
陕塬冬天是清冷的,寒风扫高木,蓝天让树枝切割成不规则的方块,炊烟从地平线下袅袅升起,最抚游子心灵。星罗棋布的地坑院落分布在这里,这是具有四千年历史的地下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他们依阴阳八卦方位,掘地而居,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座座地坑院落。居民住在地下四方院内,抬头仰望蓝天,飞鸟从头顶掠过,白云从树梢飘过,行人从崖上走过,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不变的地坑院落,变换的岁月容颜,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寂落寞。
一场铺天盖地的雪降落陕塬,地坑院成了白色的世界。地面上只留下黑窟窿,深䆳空洞。崖上的树枝上挂满雪条,寒风袭过,纷扬而下,落在头顶脖颈,凉彻全身。不远处一树火红杮子,在雪地里格外明媚。几只喜鹊从枝头飞过,喳喳叫着,啄着冰冷与甜蜜。此刻,所有寒冷在冬日里带着暖意,将那一团火红融化在心田。
雪后的陕塬热闹起来了。小黄狗和大公鸡从地坑院里跑了上来,在雪地上留下一串竹叶和梅花,一溜烟消失在远处的柴草旁。身着军大衣叫卖冰糖葫芦的青年男子,粗犷的声音在黄土塬上回荡,红衣少妇牵着小孩,为孩子买下一支糖葫芦,灿烂的笑容温暖了冬天。佝偻着身子的大娘,用扫帚在雪地上掠开一条小路,大伯将厚厚的雪堆成雪人,引得一群儿童围着雪人拍手欢笑,快乐追逐。身着黑色棉袄的大爷,头戴厚帽,手持羊鞭,赶着羊群走向远方。
黄昏时,上灯了。陕塬笼罩在漆黑的天地里,夜空中挂着昏沉的星,窑洞里点着昏黄的灯。窑内土炕热起来了,孩子围在一起看电视,大人们坐在桌前喝茶聊天,老人坐在榻前剪纸,身影倒映窗棂,勾勒出雪夜中温馨而幸福的场景。
待到冰雪消融,叮叮当当的棒槌起落,棉布上印染着各种花色图案;窑膛内柴火熊熊,澄泥砚方寸显乾坤;一曲高亢的锣鼓书声唤醒了整个陕塬,桃红柳绿的季节悄然来临!
叁
雄伟的三门峡大坝锁住滚滚黄河,拦腰斩断了急流,人门、神门、鬼门化成尘埃。高峡平湖,百鸟翔集,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看冰封的黄河,水面上卷起雪白的冰花。白色冰凌从宽广的河面上浮过,盛开在滔滔东逝的黄河之上,形成别样的冬季奇观。距黄河两岸十多米处,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声响。黄河两岸山势高峻,黑色的巉岩冷冷地注视着河面,俯瞰黄河千百年来不歇奔流。
大禹公园坐落在三门峡大坝上游。漫步公园,大禹石像高大巍峨,线条粗犷奔放,他手持耒锸,双目炯炯有神,深情地凝望着黄河大坝。此时,我的思绪飞往那遥远的上古时代,黄河泛滥,大禹受命于尧、舜,负责治水。自那一刻起,大禹立志走遍天下百川,他洒泪告别新婚妻子,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畏酷暑严寒,在中原大地山水间遍留足迹。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披星戴月,吃住在工地,在黄河上凿开三门,理山泄洪,清淤除障,采用疏导之法,历时十三年载,耗尽心血,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从此,河水被驯服,山中鸟鸣花香,田间绿树农桑,人们过了富裕的生活,大禹治水精神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三门峡上英雄汉,动地惊天大史诗。”在见证“黄河第一坝”雄伟与壮观的同时,也让人了解修建大坝的背景与艰辛。1957年4月三门峡大坝破土动工,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在众多革命老前辈关心支持下,也是在英雄的建设者们克服苏联专家无情撤离的“严冬”,不畏重重困难,付出艰辛努力下,历时四年,终于建成了黄河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使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三门峡市因坝而兴,是新中国水利水电的摇篮。1957年4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大家来支援三门峡啊》,全国各地大批专家人才应召而来,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建设,最高峰时参建者达8万多人。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黄河岸边早已结冰,但仍阻止不了建设者火热的激情。在大坝建设工地上,工人们荒野安营、河滩扎寨、披星戴月、肩挑手扛,衣服破了,一声不吭,手磨出血,咬牙坚持,工人们自力更生,刻苦攻关,克服居住简陋、粝食粗餐的困难,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硬是让巨坝一尺尺、一丈丈地向上挺立,短短三年终于筑成了长713.2米、高106米的峡谷“巨龙”。近四载春秋,三门峡黄河大坝在1960年基本竣工,并开始蓄水。三门峡大坝工程之大,气魄之雄,当时在我国首屈一指,也为世界瞩目。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顺利实现了调水调沙和浑水发电,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成功经验。如今的三门峡大坝,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旅游,特别是冬春蓄水季节,高峡平湖,碧波荡漾,天鹅飞翔,大雁成行,风景如画;夏日泄洪期间,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壮观。形成了一幅黄河、大坝与自然生态融合的唯美画卷。
肆
封黄河顺流而下,便到了赵里河村黄河古栈道。昔日奔腾喧嚣的急流跃过险石滩,如今结冰的河水似乎停滞不前,仔细分辨才发现,距离岸边十多米的地方已结出厚厚冰层,河水在冰层下暗流涌动,只有河中央的流水如绿色丝绸,沿河道缓缓滑过。碧空似洗,悬崖耸峙,大河如练,青松虬枝斜挂,苍鹭起起落落。
据史料记载,这里河道险恶,三门峡黄河大坝没有建设之前,凡来往船只,十有八九要被河水吞没。曾经有诗这样形容“鬼门幽幽深百篙,人门逼窄愈两牢,舟人叫渡口流血,性命咫尺轻鸿毛。”虽然这里河道凶险,但又是水路必经之地,古代大量的粮食物品要从此运进运出。从西汉开始,每年枯水季节,都要征调大批人力物力对这一段黄河进行疏通,并修凿栈道。这里现存最早的石刻是东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50年)。但这方石刻是刻在重修后的栈道上的,可见栈道开凿时间还要更早些。栈道上还可以看到魏、隋、唐、宋、明、清的石刻。
登上古栈道,还会发现开凿在栈道壁上的一个挨一个的四方洞和牛鼻形穿孔。这些四方洞,散布在整个栈道的石壁上,大约八九百个。古时石洞上钉进木桩,人们借以向石壁攀登。“牛鼻”是系上绳索让纤夫攀援,遇到风浪,还可就近把船拴牢。
这时,在我脑海中呈现一幅画面:漫天搅动的雪花,拉纤的船夫艰难而行,船上载着沉重的粮食和货物,沿着黄河水面缓缓向上行进,纤夫古铜色的肩臂迸发出生命的力量,浑厚嘹亮的黄河号子在山谷间回荡。越过险滩,纤夫累了,将纤绳系在栈道石壁的牛鼻凹槽里,在船上架起三根木头,吊起一口铁锅,从河边取来冰冷的水,燃起熊熊烈火,在锅里放上肉菜,炊烟、饭香在河面漫散、山谷升腾。也有纤夫将从黄河里捕捞的大鲤鱼炖在锅里,那更是罕见的人间美味,后来演变成“吊锅大鲤鱼”这道名菜。
明清古村坐落在黄河南岸,站在村里就可看到冰封的黄河,这里青砖黛瓦,相传为明末清初郭氏富商所建,现存古建筑遗迹基本保存完整。古建筑群以四合窑院为主,是纯砖瓦结构建造,建筑材料有木材、古砖、龙头瓦等,当时是通过村黄河古栈道商船从西安航运而来,后经不断修葺完善,便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明清古村落。
沿着明清古村落前行,这里悬崖峭壁间杂草丛生,光秃秃的缺乏生机,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寒意。而到每年二月,春风吹绿黄河,穿越明清古村,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开了,十里桃花凝望着东去的黄河,笑成了树树嫣然。
伍
伫立在中国地图前凝望黄河,它沿着巴颜喀拉山一路奔腾而来,怒滔翻滚,汹涌澎湃,带着中华民族的无上荣光,蜿蜒起伏,千里汪洋,穿越九省区,向东流入大海。
冰封的黄河,万籁俱寂。黄河发源地白雪覆盖,冰层下潺潺水流涌动,伴随着支流的汇入,它不断壮大,经过大峡、龙羊峡、李家峡、青铜峡后,越过河套平原,从壶口陡然跌落在万丈峡谷,形成冰挂奇观。穿过绛州龙门,在平原大地上匍匐前行,走过三门峡、小浪底,抖落征尘,滋养万物,拥入大海怀抱,进入甜美梦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华夏大地山河如诗,田畴似画,风光旖旎,国泰民安。新时代赋予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和使命,唱响黄河之歌,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1]
作者简介
肖伟,男,汉,1980年生,河南渑池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文学签约作家、河南思客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