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冰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冰臼是指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石臼。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冰臼是在2010年在北京发现的白龙潭冰臼。冰臼的三大特征是“口小、肚大、底平”。冰臼是冰川的直接产物。两三百万年前在巨厚冰层覆盖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时,由于冰层内有巨大压力,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覆基岩及冰川漂砾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最终形成深坑,这些坑极像南方舂米的石臼,因此称为冰臼。

发现历史

在我国,冰臼的首次发现是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也仅仅是在黄山、庐山和西藏等地有过零星的记录,世界上也仅有北欧、北美、南极等地,2010年延庆巨大石坑被称为我国地质学界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我国最初对冰臼的研究是源自于西方,而最初翻译的名称就是冰臼。

形成过程

古代冰川融化后,大量冰川融水(包括0℃以下压融水和0℃以上的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缝向下流,强烈冲击、研磨冰川下的岩石而形成一个个孔穴。 由于冰川作用,在巨厚冰层覆盖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溶化沿着冰川缝隙向下流动,在冰层的巨大压力下,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而形成深坑,于是形成冰臼。

滴水穿石“钻”成奇观,如此奇特的“冰臼”是如何形成的?年逾七旬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专程赶赴白龙潭,亲自下到坑底进行拍照、勘测。 “当时延庆地区曾经覆盖着厚达千米以上的冰川,冰川融化过程中,水垂直落下来冲击巨石形成巨坑。”韩同林告诉记者,冰臼的形成,即古冰川融水沿冰层的表层裂缝,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形成滚流“水钻”,对下面坚硬的花岗岩石进行强烈冲击而成。 “之所以叫做冰臼,是因为其具有口小、肚大的特点,酷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经过冰川融水携带巨大滚圆砾石的冲刷、研磨,小山的表面打磨得十分精密,摸起来光滑极了!”[1]

冰臼群分布

大青山冰臼

世界上最大的冰臼群——内蒙古大青山冰臼群:大青山冰臼群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新井乡关东车村北,距赤峰中心城区220公里,距经绷镇30公里左右,在大青山海拔1500多米的山顶上方圆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大小冰臼1000余个,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实属世界罕见,称世界上最大的冰臼群。其平面上多数呈圆形、近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的形状。有的象葫芦,有的象梅花,有的象瓜子。一般冰臼口稍小,中下部较大,底多较平或呈锅底微凹。形体“似臼”、“似盘”、“似盆”、“似匙”等,可以说应有尽有。

有的冰臼光洁如洗,无任何残留物和充填物,但很多冰臼中,都填满风尘黄土物质,已长满花、草或乔木、灌木,形成大小不同的“天然盆景”,置于坚硬平坦的花岗岩山脊上,十分壮观,给人极大的神奇感和奥秘感。当地人很早就给这里起了"九缸十八锅"的名称,地质界权威人士说:"大青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是我国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海拔最高、形态各异、保存完好、特征十分明显的古冰川遗迹"。其中有一处非常奇特的“姊妹臼”。冰臼直径多为I~3米,大者可达10多米,深度大多在0.5~l.5米。周围山上还有石冰川、石林、角峰、石河、刃脊等冰川地貌伴生。1998年这里被开发成冰臼公园。拾阶而上有如登泰山之情趣,达峰巅更似驾云到仙境。

学术界对这种天然锅穴的成因还在进一步探讨中,有以中国地质科学院韩同林教授为代表的“冰川成因”说,有以北大一些学者为代表的“风化成因”说,还有冰川、风化双成因说等。探讨其成因,目的是为探讨地球气候、环境的演化,有利于预测和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因此,大青山冰臼群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科普价值。这里现已成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2]

九龙洞冰臼

冰臼,以往在我国的黄山、庐山和西藏等地有过零星的记录,北欧、北美、南极等地也有一些报道。冰臼在中华大地上的大量发现是自1997年开始的,自高纬度区的北国到低纬度、低海拔的海南岛、广东等地,也有广泛分布。

中国地质科学家在福安市白云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发现史上罕见的千古冰臼奇观,具体在福建福安穆云乡与晓阳镇交接处。 这些石臼分布在白云山占溪下游长达数千米的河床上,酷似“漏斗”、“交椅”、“板壁”、“龙爪印”是古冰川运动存在的有力证据,由此可推断在距今大约二百万至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福安曾为冰川所覆盖。在福安市白云山占溪下游长达数千米的河床和峡谷间,分布着上千个奇形怪状的石臼,它们或缸状、或碗状、或盆状、或壶形、或柱状,犹如一个现代派雕塑的艺术大观园。日前,一则关于这些石臼的报道在国内引起轰动。中国地质科学家判断石臼应为冰臼奇观。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韩同林教授和陈尚平教授考察了冰臼,他们认为,白云山古冰川遗迹资源集中、规模巨大,是冰川、冰臼考察发现史上绝无仅有的,完全具备申报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冰川遗迹地质公园的条件。冰臼,以往在中国的黄山、庐山和西藏等地有过零星的记录,北欧、北美、南极等地也有一些报道。

这些冰臼群主要分布于白云山九龙洞景区及金钟山龙亭溪峡谷景区,大多位于溪段河谷。由于山势险峻、悬崖峭壁众多,呈原生态状态,可进入性差。在当地村民的引领下,搬来六七米长的梯子,循着当年樵夫进山砍柴的崎岖小道,专家们摸爬滚打,踏上了从蟾溪到九龙洞、长达6公里的冰川遗迹考察之旅。

中源冰臼

中源冰臼位于江西省靖安县中源乡境内,一条延绵5公里长的古河道上分布500多个“冰臼”。如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的“冰臼群”实属罕见。当地有关部门通过比对相关资料后认为,该“冰臼”符合资料记载的冰臼特征,推测是两三百万年前冰川运动遗迹。

“冰臼群”在中源乡港口村一个重山环绕的小河谷。据考察人员介绍,从现场看,“冰臼”大多呈口小底大特征,臼体的平面一般为圆形、椭圆形、匙形和不规则半圆形。最大冰臼直径近3米,最小冰臼直径也有十多厘米,平缓宽敞的基岩冰床磨蚀现象。

当地村民把这些分布在河床上的石臼叫做“石窝”。这里一贯有石窝瀑布群的说法,据称,以前只有枯水期才能发现,因上游建了电站,河里大块的花岗岩裸露出来,人们才能看见这么奇特壮美、更多更集中的“石窝”群。

遂川高山冰臼

2010年6月6日,江西省遂川县戴家埔乡阡陌村高山“冰臼”景观,景色独特,蔚为壮观。 遂川县“冰臼”景观位于阡陌村海拔1200多米的两山峡谷间,长约300米,宽约20米,上平下陡,有大小“冰臼”上百个,形态各异,自然圆弧,中间有大小2个“冰臼”,大的称“仙女玉池”,小的叫“宫女浴盆”。据悉,每逢雨季时,山溪直下,“冰臼”景观,又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群,景象万千。

北京冰臼

发现 2010年10月,北京延庆县大庄科乡,昌(平)赤(城)公路边的白龙潭,发现一处冰臼,位于北纬40度24分51.42秒,东经116度14分38.22秒,海拔477米,最大宽口竟有20米,最深处也有18米,全部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 随着现场勘测的进行,专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原来这个巨型的深潭是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冰川时期的“冰臼”,而且是我国已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冰臼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最为壮观和完美的冰臼。经过鉴定证实,这还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冰臼之一,堪称冰臼王国中的极品。

形成

当时延庆地区曾经覆盖着厚达千米以上的冰川,冰川融化过程中,水垂直落下来冲击巨石形成巨坑。在北京地区长陵镇望宝川村、怀柔琉璃庙地区都曾发现过由数十厘米至两三米深的冰臼,但延庆这么深的冰臼还是首次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巨型冰臼的底端,还耸立着一座6米多高十分奇特的“小山”。经过冰川融水携带巨大滚圆砾石的冲刷、研磨,小山的表面打磨得十分精密,摸起来光滑极了。

意义

这个巨型冰臼足以证明,古时候的延庆和北京地区,就像南极和格陵兰冰盖一样,白茫茫连成一片被冰雪覆盖,冰层厚度最少在千米以上,温度大约在-15℃以下。韩同林分析说,从冰川气候全球性变化的特征,以及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的冰川发育情况来看,只有全球最大冰川发育时期才有可能到达延庆和北京地区,因此白龙潭巨型冰臼大约形成于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

白龙潭冰臼的发现,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不但有利于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更对现代气候和环境的分析、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从大规模的冰川消融到全球变暖,其间经历的变化幅度相当大。由此可见,当前全球频频出现的极端天气也不足为奇了。我们要有思想准备,未来还可能会面临千年不遇的极端气候。

九佛山冰臼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九佛山风景区毗邻克什克腾旗大青山风景区,同为第四纪冰川活动遗迹,2005 年8 月22 日,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吕洪波教授一行对林西县九佛山第四纪冰川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 确认了冰臼、古冰斗、刃脊、角峰、剥离面理等冰川遗迹。

九佛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西南四公里处, 这里奇峰林立、怪石遍布, 形成多座天然石佛像景观,,被世人称做----九佛山。


由于九佛山所处的地理纬度、海拨高度、岩性及相对高差等地貌特征, 使得大量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保留下来. 像冰臼、古冰斗、冰斗群、刃脊、角峰、剥离面理等, 在林西九佛山广泛分布, 其中冰臼多分布在海拔1300 多米至1400 多米的刃脊上, 不可能是构造、河流流水或风化作用形成, 冰川作用无疑. 通过对九佛山的实地考察, 结合赤峰地区其他已经发现的冰川地貌区的分布,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赤峰地区第四纪冰川广泛发育,为中国北方第四纪大陆冰川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吕洪波教授等相继在山东境内的花岗岩山脊上发现冰臼与剥离面理的组合, 并认为: 中国境内所报道的绝大部分冰臼确实是冰川作用的结果, 其中, 发育在中国北方花岗岩山脊上的冰臼是典型的大陆冰川作用的结果, 而发育于山谷中的冰臼则是山岳冰川的记录 。结合赤峰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存在, 中国境内第四纪大冰盖的范围至少可以达到山东蒙山以南的范围, 而全球更新世大冰盖的范围值得重新厘定。 这一结论必将对研究中国甚至世界第四纪以来气候和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

箭板古镇冰臼

箭板古镇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县城县城以东42公里,龙溪河河畔,宜宾、沐川、犍为三县交界处。箭板冰臼分布于龙溪口火尾子和上游黄沙溪共10多公里的龙溪河河滩一带。 其中,特别集中在箭板镇中段王爷庙大石板滩上。每至冬季枯水时节,都能清楚地看到这片大石板滩上分布的数千个形状各异的冰臼石坑,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弯月形、葫芦形、马蹄形等等,而且冰臼大的超过1米,小的只有鸡蛋大小。其范围之大、数量之多、形状之美,在全川乃至全国也都是极其少见的。[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