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变质作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冲击变质作用》是自然地理常识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1]、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2]。
名词解释
冲击变质作用名词解释:由较大的陨石高速碰撞地表岩石时其冲击波产生的一种特殊变质作用。主要见于陨石坑内,因此冲击变质现象是今天赖以鉴别地球上陨石坑的重要地质依据。其特点是作用时间短、定向压力很大、温度很高。它可使矿物晶体发生变形和破碎,形成柯石英、斯石英、金刚石等高压矿物及玻璃质,还可使磁铁矿等难熔矿物发生熔融。近年岩石冲击变质现象还用于古地震断裂、古火山喷发等高速变形事件的鉴定。
参考文献
- ↑ 中文为何越来越受欢迎?,搜狐,2021-12-30
- ↑ 中国能屹立几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么?汉文化的诞生和传承是关键,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