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冲击波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冲击波弹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冲击波弹

第三条: 爆发机制

冲击波弹:它是一种小型氢弹,采用了慢化吸收中子技术,减少了中子活化削弱辐射的作用,其爆炸后,部队可迅速进入爆炸区投入战斗。冲击波弹是以冲击波效应为主要杀伤破坏因素的特殊性能氢弹,又称弱剩余辐射弹。与中子弹正相反,冲击波弹是在核爆炸时增强其冲击波效应,同时削弱核辐射效应。[1]

发展历史

美国1956年便进行了旨在降低放射性沉降的氢弹试验。1980年,宣布研制成功冲击波弹,并称这种核弹的放射性沉降要比同威力纯裂变武器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且光辐射效应的破坏作用也显著减少。冲击波弹属于战术核武器,其杀伤破坏作用与常规武器相近,能以地面或接近地面的核爆炸摧毁敌方坚固的军事目标,且产生的放射性沉降较少,爆炸后不久,己方部队即可进入爆区。因此适合在战场上使用。

爆发机制

冲击波 40%-60%

热辐射 30%-50%

原始粒子辐射 4.9%

核电磁脉冲 0.1%

残留放射性(放射性尘埃) 5%-10%

能量以何种形式被释放还要仰赖武器的设计以及爆炸时的环境。放射性尘埃的能量释放是持续的,而其他三种都是立即的短暂的爆发。

这最初三种机制释放的能量根据炸弹的尺寸而有区别。热辐射机制相对于距离衰减最缓慢,所以越是大当量的核弹,这种机制就越显得重要。粒子辐射被大气强烈吸收,所以他只在小威力的爆炸中体现出重要性。而冲击波效应的衰减,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 在爆发的一瞬间,核装药在一微秒内达到平衡温度。在这一时刻,大约75%的能量都以热辐射形式,特别是以软X射线的形式存在,而其他的残余能量则都表现为武器碎片的动能。接下来,这些软X射线和碎片怎样与周围媒质作用就成为冲击波和光以及粒子之间怎样分摊能量的决定因素。总的来说,若是在爆心周围物质很密集,那么它们将非常有效的吸收能量,冲击波的强度将会被加强。

当爆发在接近海平面的大气中进行时,绝大多数的软X射线将在数英尺内被吸收。一些能量转而形成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辐射,但更多的被用来加热空气,形成火球。 在高空的爆发中,由于空气密度的降低,软X射线更趋向于行走更长的距离,在它们终究被吸收后,只有更少量的能量用来推动冲击波(海平面的50%或更少),而剩余的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热辐射。

当量:核武器的爆发的主要机制(冲击波和辐射)所造成的效果可以和传统炸药相比较。主要的不同是,核武器的能量释放更迅速也更强烈。因此,人们常用同等爆炸威力的黄色炸药(三硝基甲苯/TNT)的质量来衡量。

杀伤力

冲击波弹的内核(扳机)是低当量小型原子弹,外壳采用硼或含氢的材料作为反射阻尼层,使原子弹裂变反应放出的中子减速并被硼或氢吸收而转化成冲击波和光辐射,而使冲击波(超压)成为主要杀伤破坏因素。其当量一般在千吨TNT以下。美国于1980年宣布已研制成功冲击波弹,其当量小到10吨级,大到1000吨级。在美国核武库中,已经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冲击波弹。

冲击波弹的杀伤破坏作用与常规武器相近,能以地面或接近地面的核爆炸摧毁敌方较坚固的军事目标等,且产生的放射性沉降较少,核爆炸后部队即可进入核爆区,因而作战运用十分方便。它是一种战役战术核武器,用于攻击战役、战术纵深内重要目标,例如地面装甲车队,集结部队、飞机跑道、港口、交能枢纽、电子设施,也可炸成大弹坑或摧毁重要山口通道以阻止敌军前进。

以对人员杀伤为例,冲击波效应主要以超压的挤压和动压的撞击,使人员受挤压、摔掷而损伤内脏或造成外伤骨折脑震荡等。一枚1 000吨级当量核弹头低空(60-120米)爆炸时,人员致死和重伤立即丧失战斗力的范围分别是260米和340米。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