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断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冲断层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2]、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
名词解释
冲断层(thrust fault )在地质术语中通常称逆冲断层,是指断层面倾角小于30度的低角度逆断层。冲断层一般总是将老地层推覆到较年轻的地层之上,造成地层在垂向上的重复叠置。由于冲断层的倾角平缓,甚至可似波状起伏,经剥蚀作用,冲断岩席若呈孤立的岩块残留在下盘较年轻的岩石之上,周围为断层线所围绕,就形成飞来峰;如果侵蚀作用仅在谷底局部切穿冲断层面,使下盘岩石得以在上盘岩石包围之中出露,则形成构造窗。
分类
断层的上盘为主动盘,称仰冲断层;下盘为主动盘,称俯冲断层。位移量达数千米以上的冲断岩席,称为推覆体(见推覆构造)。冲断层及其上的推覆体可合成为逆冲推覆构造。
发育情况
冲断层大多发育在板块碰撞造山带及前陆褶皱冲断带中。
典型的冲断层面常呈台阶式,即在一个软弱层内顺层滑动一段距离之后,斜切上覆强硬层而向另一个高层位的软弱层发展。顺层滑动的一段称断坪,向上斜切岩层的较陡段称断坡。由于几何效应,上盘岩层在断坡上方常形成一个无根的背斜构造。
一系列倾向相同的近等距排列的冲断层构成叠瓦状构造。叠瓦状构造中各种断层的发育方式有2种:①前展式,也称背驮式,其中每一新的冲断层发育在先成的冲断层的下面(下盘),背驮着其上的冲断层向前位移,各冲断层依次向逆冲方向或前陆扩展,位置最高的或最后侧的冲断层最早发生。这是叠瓦状构造最常见的发育方式。②后展式,每一新的冲断层发育在先成冲断层的上面上盘或后方,各冲断层依次向逆冲来源方向或腹陆发展。
双重逆冲构造,简称双冲构造,是冲断层的一种重要的组合型式。由位于顶部的顶板冲断层与位于底部的底板冲断层及其间的一系列叠瓦状断层组成。双冲构造中被叠瓦状断层所围限的断块称为断夹块。大型双冲构造一般是从腹陆向前陆方向顺序发展。根据双冲构造中叠瓦状断层的排列及其与逆冲方向的关系,可将其分为3类:倾向腹陆双冲构造、背形叠置双冲构造和倾向前陆双冲构造。 冲断层及其组合型式是在水平挤压下形成的。它们大多发育在板块碰撞造山带及前陆褶皱冲断带中,如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前陆冲断带,苏格兰加里东造山带西北侧的莫茵前陆冲断带,都是从山区向前陆逆冲的。板块内部的沉积盖层中在受挤压的条件下,也可发育冲断层。
参考文献
- ↑ 中国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专家:中华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书法|详解隶书发展的历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