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硬铸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冷硬铸铁是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1]、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2]。
名词解释
冷硬铸铁亦称为“激冷铸铁”。制作铸型时,在铸件表面要求耐磨的部 位做成冷却速度较快的金属型,其余部位做成砂型。适当调整铸铁的化学成分(如降低含硅量) , 就可使铸件在耐磨表面得到白口铁组织,在其余部分得到灰口铁和麻口铁组织,使铸件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又具有较好的韧性。这种铸铁即称为冷硬铸铁。常用作轧辊、火车轮、行车轮和粉碎机部件等。如有特殊要求,可加入铬、镍等合金元 素以改善性能。
介绍
采用激冷方法使某些部分的碳保持化合碳的形式而形成白口或麻口的特种铸铁。被激冷的工件表面要求高硬度、高耐磨性。它常采用金属型铸造,使其冷却较快,得到一定深度的白口层。其余部分用砂型铸造,冷却较慢(包括用金属型铸造的内层),得到麻口层和灰口组织。它常用作耐磨零件如轧辊、车轮和破碎机零件等。冷却速度、化学成分、工艺因素等对于白口层和麻口层的深度和硬度以及铸铁件质量和耐磨性有很大影响。
冷却速度
冷却速度对铸铁组织有直接的影响,同一成分的铁水,当快速冷却时可以得到白口组织;当缓慢冷却时却能得到灰口组织;;当冷却速度介于二者之间时,则形成既有渗碳体又有游离石墨的麻口组织,冷硬铸铁就是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制得的。如图1表示冷却速度对冷硬铸铁组织形成的影响。下图1中v1表示获得白口层所需的最小冷却速度。v2表示保证中心灰口区的最大冷却速度。通常采用金属型来控制其冷却速度,与金属型接触的铸件表面形成白口组织。远离接触面的心部形成灰口,白口与灰口之间为过渡区,即为麻口组织。白口区的大小决定铸件的耐磨性,白口区越大,耐磨性越高。而白口区深度与白口区加上麻口区的总深度之比,称为相对深度。相对深度一般为0.25~0.45。相对深度的大小影响冷硬铸铁的强度。在同样的白口深度条件下,相对深度越大,则麻口区越小,与其相应冷硬铸铁的强度也越高,故要求麻口区越小越好。
通常采用激冷铸型来改变传热条件而影响铸件的冷却速度。铸型传热越快,白口深度就越大。而铸型的传热条件与铸型厚度、铸件接触时间和涂料层厚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铸型壁厚越大,白口深度也越大;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增加型壁厚度,由于铸型积蓄的热量使铸件产生“自行退火”,反而使白口深度减少。某厂经验认为,轧辊金属型壁厚S可按下列式子求得,S=(0.15R+100)mm。式中R为轧辊直径(mm)。铸件与铸型接触时间越长,则白口深度越大。如果铸件与铸型中间形成空隙,降低散热速度,白口层就会减少。所以铸件下部、水平部分要比垂直、上部水平部分的激冷效果好,白口层深度就大。光滑的铸型激冷比粗糙铸型的激冷效果好。铸型上涂料和预热也有一定的影响,涂料越厚,预热温度越高,则白口深度越小。一般涂料厚度为0.15~0.35mm,铸型的预热温度为70~120℃。
参考文献
- ↑ 中文为何越来越受欢迎?,搜狐,2021-12-30
- ↑ 中国能屹立几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么?汉文化的诞生和传承是关键,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