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从仌(bīng)从隼(sǔn)。今通准

"准"与"准"在古代是两个独立汉字,各有内涵外延,并不完全相等,在《汉语大字典》袖珍本中,"准"字列在第746页,"准"列在第128页。但在古时这两个字有时也有通用的情形。"准"字今为"准"的简体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准 [1]

笔顺编号 41324 1112 112

四角号码 30401

UniCode CJK

结构 上下结构

部首

读音

zhǔn

部首笔画

部首:冫,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五笔86&98:UWYF

仓颉:IGJ

统一汉字:U+51D6

字形字义

准zhǔnㄓㄨㄣˇ形声,字从冫,从隼,隼亦声。"隼"指"猎隼",引申为"对准目标"。"冫"指"冰估乐判篮",引申为"凝固"、"冻结"。"冫"与"隼"联合起来表示"猎隼艰良拒锁定目标"。

本义:(猎隼)锁定目标。

引申义:1.在水平仪上将刻度指针锁定在"零度"(绝对水平)上。2.测量水平度或倾斜度。度量。

再引申义:1.水平("倾斜"的反义词)。2.均等。相等。3.标准。准则。4.准确。正确。5.确切。确实。6.依照。依据。7.比照。揣度。8.准许。允许。

转义:1.箭靶。2.(有指针和刻度盘的)水平仪。3.定音器。4.鼻子。5.监狱官员。6.木工刨子。

◎ 见"准"③准⑦。

English◎ rule, guideline, standard

《汉语字典》的解释

准,准 zhǔn【形】

(形声。从水汗雅台,隼(sǔn)声。本义:平,不倾斜)同本义(取义于水平,侧重于平稳)〖level〗准,平也。--《说文》。

字亦俗作准。段玉裁注:"谓水之平也。天下莫平淋誉察于水,水平谓之准"推而放诸东海而准。--《礼记·祭义》。

注:"犹平也。"亦指其他物体的平辀注则利准,利准则久,和则安。--《周礼·考工记》

又如:准望(测绘地图的方法之一)准确〖accurate;precise;exact〗。如:不知准不准;投篮准;打得准;猜得准;准成(准星;准确可靠);准当(准确恰当);那准不对;没准儿轻重相当;

均等〖equal〗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系辞》

幸少从女言,得厚息,略相准。--《聊斋志异》

准,准zhǔn【名】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level〗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汉书·律历志上》

又如:准平(测量平面的仪器)标准;法则〖standard;rule〗礼者,节之准也。--《荀子·致士》

又如:准式,准格(标准,准则);准限(标准)箭靶,靶子。通"埻"〖target〗我有平肩舆,前途犹准的。--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

又如:准的(箭靶;标准;准则);准执(箭靶);准鹄(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准式(标准;楷模);准格(犹寒验乌全言标准、规格)鼻子〖nose〗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李白《梁甫吟》

姓准准zhǔn【动】

允许;批准〖permit;allow;grant〗。唐、宋以来公文上许可的批语,俗作"准"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我要放他,你又苦苦的不准。--《儿女英雄传》

又如拳浆:准查记录;准行(准许;许可);准奏(君主批准臣属的奏章)料想;打算〖expect〗。如;准拟(料想;打算);准承(料想;打算)仿效,效法〖follow〗始都乐寿,号金城宫,备百官,准开皇故事。--《新唐书》

又如:准遵(遵循;依照);准据(依据);准拟(遵循;模仿)

《汉语大词典》

准1 [zhǔn ㄓㄨㄣˇ]同" 准1 "。 宋 唐庚《受代有日遥希鸦呈谈勉翁谢与权》诗:"分题踊跃谁避席,得句欢呼同破准。" 明何景明 《进舟赋》:"泥轨度而局促兮,放准墨而外求。"

准1 [zhǔn ㄓㄨㄣˇ][《广韵》之尹切,上准,章。]亦作" 准1 "。" 𬘯1 "的今字。

1.水之平。《说文·水部》:"准,平也。" 段玉裁 注:"谓水之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水平谓之准。"

2.指其它物体的平。《周礼·考工记·辀人》:"辀注则利准,利准则久,和则安。" 郑玄 注:"'准则久'谓辀之在舆下者平如准则能久也。" 贾公彦 疏:"准,平也,亦水之类,故以准为平解之。"

3.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韩非子·有度》:"故绳直而枉木斲,准夷而高科削。"《汉书·律历志上》:"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新唐书·天文志一》:"至七年仪(浑仪)成。表里三重,下据准基,状如十字。"

4.标准;准则。《荀子·致仕》:"程者,物之准也;礼者,节之准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馀于终,则撮辞以举要……故三准既定,次讨字句。" 清 陈鳣 《对策》卷五:" 董仲舒 、 华令思 何以尚此,可谓后生之准也。"

5.指使合乎标准。

6.确定的主意、方式、规律等。 元 袁易 《烛影摇红》词:"几多心绪,鹊语无凭,灯花无准。"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三:"现在呢,她只要去'串门子',他就是这么说的。只要去同人叙道,就像他同她谈话一样,这个她有准,别人一定也会欢迎她的。" 胡万春 《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哪儿去找沈阿四呀?"他这个人呀,没一个准。'"

7.符合;等齐;相当。《易·系辞上》:"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孔颖达 疏:"言圣人作《易》与天地相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廉肉相准,皎然可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生以所言物价告父。父颇不信,姑以馀赀半从其教。既归,所自置货,赀本大亏;幸少从女言,得厚息,略相准。"

8.衡量,比较。《韩非子·难二》:"以刑名收臣,以度量准下。"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言不计乎得失而遇善,行不准乎是非而遇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交州外城记》曰:'从日南郡 南去,到 林邑国 ,四百馀里。'准径相符。"《新唐书·郑元璹传》:"夷狄以马羊准盛衰,今 突厥 六畜不蕃……不三年必亡。"

9.引申为揣度。《淮南子·览冥训》:"大夫隐道而不言,群臣准上意而怀当。" 高诱 注:"准,望。"

10.瞄准;测定。《淮南子·齐俗训》:"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宋史·苏轼传》:" 轼 始至 颍 ,遣吏以水平准之, 淮 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 施复自己也摸出等子来准一准,还觉轻些,又争添上一二分,也就罢了。"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称水》:"自元旦至十二日,当一岁之月,以瓶汲水,准其轻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