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结构化学开放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动态结构实验室的基础上, 于1987年3月通过专家论证,经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成立的。实验室于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科学院与高等学校联合建立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简要概况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结构化学开放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动态结构实验室的基础上, 于1987年3月通过专家论证,经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成立的。实验室于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科学院与高等学校联合建立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研究领域
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方向为动态结构化学与动态结构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化学和功能体系分子工程学。实验室的研究领域为:结构生物化学,单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化学和生物体系中快速与超快速过程和瞬态结构研究,多核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功能体系的结构、表面和过程的研究和气相原子分子反应中瞬态物种结构研究等。
学术团队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建立起一支年龄、专业和层次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包括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3人。现有固定人员32人,其中研究人员28人,技术与管理人员4人。实验室现有物理化学学科及化学生物学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有博士生导师17人,已培养硕士及博士毕业生300余人。
项目成果
实验室主持并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包括攀登项目,973项目,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课题、面上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教育振兴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等。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开拓国内外学术交流渠道,通过执行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和承担国家科研任务,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和科学家进行合作研究,在提升重点实验室科研水平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视频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跳转 ↑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有多少个研究所?,个人图书馆,2018-02-26
- 跳转 ↑ 339个博士后流动站获批!哪些高校表现优秀?,搜狐,201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