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分布式空间电磁信号测量与校准装置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分布式空间电磁信号测量与校准装置项目团队以物联网技术、频谱智能识别技术、TDOA定位技术为核心,实现基于网络化协同感知的无线电保障系统的设计。可以解决对高频率波段监测难、定位难的问题,产品设计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并且设计思路清晰。可以应用在地方监测站,用来查获黑广播或伪基站;可为重大会议、考试提供安全保障;也可在军事电子战中对敌方用频设备进行信号截获以及定位,具有很多实际应用意义。同时项目团队技术创新,成员搭配合理,产品的特色突出。

目录

技术要点

研究内容为设计一款分布式空间电磁信号测量与校准装置,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射频传感器硬件系统和可视化无线电终端软件,将中心监测测向站和无线电安全保障系统射频传感器有效融合。

(1)射频传感器[1]硬件系统:主要由射频接收机、网络继电器、4G通信模块、信号处理模块、GPS驯服钟、电源模块以及天线等组成。

射频接收机采用二次变频超外差原理和扫频技术,稳定性高,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频率特性;采用两个独立了的中频,且每个中频都设有一个相应的陷波滤波器,用于减少寄生响应,可有效抑制伪信号

采用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对各个模块开机,关机以及重启。4G通信模块可将分析测量数据传输至软件端。信号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调理、分析和测量,分析测量结果能够通过网络传输模块送到中心站。

(2)可视化无线电终端软件:终端软件结合频谱数据优化技术、单通道相关干涉仪算法、调制识别技术等,预计实现频谱生成及回传、频谱检测及检测结果回传、固定频率测向、辐射源定位及参数显示、信号特征分析识别等功能。

采用频谱数据优化技术,无论缩小或放大,每一屏均是2048个点,同时减少了计算量和有效剔除频谱毛刺;

采用单通道相关干涉仪测向算法,对测向的数据经过统计,可以确定指定频点信号最可能的发信方位;

采用时差频差定位技术,可实现对固定辐射源和移动辐射源的定位,提高定位精度;

采用调制类型识别技术,实现可识别的调制类型:FM、AM、2ASK、MSK、2/4/8PSK、16QAM、64QAM、GMSK的调制类型识别。

技术方案

(1)方案设计原则

方案阶段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和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联合发布的《无线电频谱使用评估通用方法》;工信部无2016379号-8 《VHFUHF监测网功能和能力评估规范》;工信部无2016379号-9 《无线电频率占用度测量要求及方法》;工信部无2016379号-10《数字信号调制参数测量与调制类型识别方法》等进行标准化目标分析,设计原则和技术指标严格遵守规格书中的标准,在其基础上总结并设计了本文遵循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指标。明确本项目标准化全部目标、工作范围,贯彻立项论证阶段提出的标准化要求。

(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国家无线电[2]办公室在通知中指出,搭载式(移动)和固定式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从时域、频域和空域三个维度,综合评估相关频段的频谱使用情况,完成本地相关频段频谱使用评估报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