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分眾分類法

分眾分类法

圖片來自researchgate

分眾分类法(Folksonomy),是一个英語合成词,中文譯名尚未被普遍認同,又稱「大眾分類法」。由社会性书签服务中最具特色的自定义标签(Tag)功能衍生而来。[1]

目录

词源

大众分类法是由“Folks”和“Taxonomy”组合而来,Folks在英文中是比较口语化的词,表示一群人,一伙人的意思。Taxonomy则是指分类法,它是信息构架中一个重要部分。而“Folksonomy”是指“群众”自发性定义的平面型非层级结构式标签分类,現有“分众分类法”,“通俗分类法”,“大眾分类法”,“民眾分类法”,“俗民分類法”等不同的翻譯名称。

定義

是指一種由使用者以任意關鍵字進行分類的協同工作。這個現象源於2004出現的許多社會性軟體(social software)。

通常,大家會認為「大眾分類法」就是使用自訂的標籤(tagging)進行分類。但是使用者自行標籤與大眾分類仍然有所不同。如Gmail的標籤分類也是一種自訂關鍵字的分類方法,不過它並不能說是大眾分類法,因為使用者彼此之間並不能分享分類的資訊。

「大眾分類法」與圖書資訊學中的「分面分類法」(faceted classification)並沒有直接關係。

社會科學人類學领域已經對「俗民分類系統」(folk classifications)〝非專業者如何分類〞進行了長期的研究。Harold Conklin的《Folk Classification: A Topically Arranged Bibliography of Contemporary and Background References Through 1971》就是其中之一。

參考文獻

  1. 分眾分类法,researchg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