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列山墓地

列山墓地位于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列山。1982年8月首次发掘清理。199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建的联合考古队再次进行考古发掘。

中文名:列山墓地

地理位置: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列山

首次发掘时间:1982年8月

贡 献:吐蕃时期陵寝制度等方面重要资料

目录

地理结构

列山古墓葬群分布在列山南麓地势相对平缓的坡地上。墓地分布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共发现不同大小、不同形制的墓葬210座[1]。整个古墓葬群被深沟和山梁分隔为东、西两区。墓葬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东区,西区保存有大约近10座墓葬。2000年列山墓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列山古墓葬形制特点鲜明,均为封土墓,墓的平面形状有方形、梯形和圆形,还有少数的“亚”字形和复合变形类墓葬。墓葬封土堆面积差异很大,根据面积的大小,墓葬分为大、中、小三类。封土边长在25米以上,占地6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墓有20余座;封土边长在25米以下,占地不足600平方米的中型墓有70余座;封土边长在10米以下,占地10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墓60余座。封土的高度一般在1-3米不等,最高达14米。墓葬封土最大者,其一侧的边长可达66米,封土边长最短者仅2米多。

1993年发掘的第12号墓,墓葬形制复杂,墓地表有高2米,边长5-6米的近方形封土堆,封土下面是用大石块堆砌成的墓室,墓室顶部用石片和木柱构建成拱形,其技法简单实用。墓室内未发现有价值的随葬品。

1993年发掘的第155号墓的形制则是另一类结构,墓地表有一边长6-7米长的近方形封土堆,部分已经遭到破坏,现存的封土堆最高为2米,最低为0.7米。封土下边为一个长方形的覆斗状竖穴土坑,坑内填满砾石块、土和木料。在墓底南部形成一个侧室,侧室顶用直径0.4米的8根原木搭建。

在第155号墓填土中还发现木制品,这是该墓地发现的重要出土物件,木制品为长1米左右的木制条形构件,其截面基本呈方形,木条表面加工细致,有的尚留墨线,个别木条上发现有墨写的单个字母,字母与现代藏语中的元音字母相似。

1993年在列山古墓葬清理出两座石碑座。碑座用整石雕成,龟形,头部已残缺,但仍可辨识龟的四肢。碑座通长1.2米,残高0.66米。

墓葬形制

列山墓地分布在列山南麓地势相对平缓的坡地上,南边是金东曲(河)自东向西流淌,并注入雅鲁藏布江,再南边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距墓地西方约1公里,就是当地人称的列村。

经过考古工作者1982年、1993年先后3次的工作,对列山墓地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基本了解。目前列山墓地共发现不同大小、不同形制的墓葬数量有210座以上之多,墓地分布面积约50万平方米。墓葬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东部,据此往西约2公里,还保存有大约近10座墓葬。

规模巨大

今石碑已流失。列山墓地规模之大、墓葬数量之多,在西藏境内是罕见的。列山墓地提供了吐蕃时期陵寝制度、丧葬礼仪方面重要的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