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中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中树
出生 1935年
吉林集安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师
知名于 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校长。
知名作品鲁迅的文学观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史论
〈呐喊〉〈彷徨〉艺术论

刘中树[1] 中共党员。现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教育家。1935年生于吉林集安。1948年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历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校长。 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顾问,日本创价大学、乌克兰基辅大学名誉博士。

个人简历

先后担任过教育部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等。现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顾问、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国际东亚汉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顾问、吉林省文学学会会长等。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为本科生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写作、鲁迅的文学观、鲁迅的早期思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题、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小说、现代文学研究的史观与史法等课程。主编或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简明教程》、《中国现代文学基础》、《中国当代文学》等系列教材,教学成果影响广泛,并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 在鲁迅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史、五四文学与中外文化关系、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东北亚区域文化等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独立出版《鲁迅的文学观》、《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史论》、《〈呐喊〉〈彷徨〉艺术论》等学术专著6部,发表《史识: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灵魂》、《“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新时期的文化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的文学比较研究理论初探》、《21世纪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展望》、《在世界文化中创造中国现代先进的民族文化》等学术论文100余篇。多次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奖、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成就奖、吉林省和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并多次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科研项目。 2009年6月被聘任为吉林大学第二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


现为吉林大学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吉林省高级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黑龙江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学术顾问,乌克兰基辅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兼任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国际东亚汉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顾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东亚国际汉学学会名誉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2] 吉林省文学学会会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经任职

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代表性著作

出版《中国现代百部中长篇小说论析》、鲁迅的文学观》、《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史论》、《〈呐喊〉〈彷徨〉艺术论》、《刘中树文学论集》等学术专著;主编或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简明教程》、《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基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等教材。[3]

代表性论文

《 对〈新青年〉发动批改及文学革命的再认识》、《晚明文学与五四文学的时差与异质》、》、《在世界文化中创造中国现代先进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创造中国现代先进的民族文化》、《史识: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灵魂》、《新时期的文化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在世界文化中创造中国现代先进的民族文化》等学术论文百余篇。[4]

所获奖项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史论》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论文《晚明文学与五四文学的时差与异质》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

所教课程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写作"等专业基础课和"鲁迅的文学观"、"鲁迅的早期思想"、"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等选修课;为研究生讲授"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问题"、"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史观与史法问题"等学位课

守正纳新——刘中树的治学四字

主编完成“马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教材初稿,完成《治学之道》、《教育文字辑录》、《辜鸿铭与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合著)等四部研究论著,发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论》等数篇文章,一部关于家族历史的书稿也完成了大部分……这些是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刘中树2014年所做的工作。

除此之外,耄耋之年的刘中树先生还在给博士生上课,指导硕士生论文,还时常给本科生开讲座。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记者来到长春闹市中的一间小院拜访了刘中树先生。

革命中受到文艺启蒙

在先生书房中,一张镶嵌起来的黑白老照片显得很是特别。那是刘氏一家20多口人在家乡集安老宅子前拍下的全家福。刘中树告诉记者,拍下这张照片后,全家就参加革命去了,那年他11岁。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宣传活动中,十几岁的刘中树开始接触新文艺,扭秧歌、打花棍、演活报剧、看鸭绿江文工团出演、学唱《八路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1948年,他加入辽宁省公安总处东丰侦察组,从教育者那里,他知道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熟悉了解放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进而萌发了对文学的爱好。

因崇仰作家、艺术家,1954年,刘中树考入东北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前身)中文系。“不过也没当成作家,毕业以后留校搞教学、研究了。”先生笑着说道。

刘中树在鲁迅研究方面著述颇丰,也深受鲁迅精神的影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就与鲁迅研究结缘的渊源,刘中树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废名先生在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任教,正在写《跟青年谈鲁迅》,也开设了相关专题课。从听废名先生的课开始读鲁迅,在一次学术讨论中受到时任校长匡亚明的鼓励,于是便开始了鲁迅研究。 “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世界最先进的一种理论”

从事教学科研半个多世纪,刘中树在鲁迅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史、五四文学与中外文化关系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东北亚区域文化研究等领域多有创见,成就瞩目。在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中,刘中树形成了自己的治学理念,并归结为“守正纳新”四字。

“我这个‘守正’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个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另一个是坚信认定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由历史实践证实了的、具有真理性的、被认可的思想文化成果。”刘中树表示,“而‘纳新’则是要结合现实,与时俱进,吸纳新的理论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创新。”

刘中树对“守正纳新”的认识,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他表示,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思潮都是从不同角度来反思和批判资本主义而得出的理论,而这也有互相启发,互为借鉴的部分。“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世界最先进的一种理论。”

辛勤园丁本分身

“辛勤园丁本分身,执着杏坛写春秋,甘为蜡烛自燃烬,心慰才俊竞风流。”刘中树用这样一首诗给出了自我定位。

实际上,除教学和研究工作外,刘中树还担任过很多行政职务。1987—2002年间,他历任吉林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校长。然而在他看来,行政工作是应该做的奉献。“我的本色是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才能教好课。”刘中树采访中说道。

在担任吉林大学校领导期间,刘中树给自己定了几条“硬规定”: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课要上、讲座要讲、学术活动能参加一定要参加、每年发一篇文章、三年出一本书。在行政上,刘中树主张分工负责,互相监督。他告诉记者,多年来自己晚上的时间几乎都用来搞业务,从未在夜里12点前休息过。当初给自己定的任务都履行了,“大家也没有觉得我当校领导就离开了学术圈子。”他开心地表示。

今年的工作计划依然安排得满满的,在他的计划清单中:继续完成家族历史书稿、出版印刷《20世纪中国文学史》……此外,刘中树还计划梳理20世纪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及重大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做些研究,将来也可以给学生们讲讲,这些就够做一阵子的了。”

参考文献

  1. 个人简历网
  2. 刘中树,吉林大学文学院官网 . 2013-07-31
  3. 刘中树,吉林大学 . 2017-01-22
  4. 刘中树,吉林大学 . 201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