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没有或很少条目链入本条目。 (2019年8月19日) |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8月19日) |
刘向信,1955年生,山东滨州人,中国共产党员,文学博士,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历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山东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2005年10月任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2011年4月24日6时2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5岁。
崇尚"进取、淡泊、善良"
刚到"知天命之年"的刘向信,5岁进入学堂开始读书,聪明早慧的他那时就感觉到读书是一种乐趣,书中有一个奇妙的世界。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5年的民办教师,从小学、初中教到高中,从语文、数学、自然、音乐、体育到物理、化学、生理,都一一涉猎,深受学生爱戴和崇拜;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他"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如饥似渴、不知疲倦地读书学习,4年间,他几乎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调到原山东省教委工作,先后担任省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处长,省教育厅副厅长。一路走来,从容淡定地应对了数次挑战。"过去从没想过要当大学校长"的他,2004年1月担任山东经济学院院长;22个月后,他又完成了人生中最快的一次角色转换,就任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奉行以人为本倡导和谐人生
宋人胡诠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踏青云,便弃笔砚。"说的是许多人本来是喜欢读书写作的,可一旦当了官,便与书籍和笔砚疏远了,甚至断绝了来往。但刘向信不是这样,不管是在省教育厅当副厅长,在经济学院当院长还是在科大当党委书记,他都坚持不懈读书写作。政务缠身却笔耕不辍的刘向信,潜心研究,成果颇丰。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迄今他已出版了《高教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与研究》、《艺术人才修养》、《家庭学》、《推广教学成果深化教学改革》、《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研究》、《中国现代人本主义美育思想研究》等学术著作8部;在《中国高等教育》、《文史哲》、《山东社会科学》、《齐鲁学刊》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这些成果既是他近20年来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又是他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思维结晶。就学术价值而言,刘向信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前沿的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就其内容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观、改革观、管理观、德育观、智育观无不涉及,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此外,他为省委省政府起草指导全省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关于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见》(鲁政发〔1992〕137号)、《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鲁政发〔1999〕106号)、《关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意见》(鲁发〔2003〕10号)、《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鲁政发〔2002〕66号)等,对全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奖项
"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与教学管理评价方案研究"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山东省高师试题库建设"获教育部研究成果一等奖;
"山东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健全三种机制促进学生成才》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科二等奖;
《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六个趋势》、《试论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建设》、《建设和谐校园 增强软实力》分别获山东省高校领导干部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作品特点
他的著作和文章笔法娴熟流畅,亦庄亦谐,可读性极强,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而且内容丰富,读后不仅耐人寻味,更使人受益匪浅。纵观刘向信的这些成果,最核心就是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生" 的理念。他主张以慈善之心予人以体贴入微的关怀,这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具体体现在要求把受教育者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不断满足受教育者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刘向信主持实施了"313"成才工程,以促进每个学生的成才。
病逝
2011年4月26日下午2时,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向信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滨州市滨城区殡仪馆举行。
刘向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1年4月24日6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5岁。
根据刘向信同志遗嘱,丧事从简。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等上级单位代表,山东科技大学校长王春秋等学校领导、校区与部门和单位代表,兄弟单位代表,刘向信同志的亲属、生前友好、老同事敬献花圈并前往殡仪馆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