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季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季述(?-公元901年),唐朝宦官。他出身低微,在唐僖宗时显露端倪,曾任有军中尉。文德元年,与杨复恭合谋,拥立唐昭宗李晔登基为皇帝,昭宗痛恨宦官专权,依靠朝臣和藩镇的力量,裁抑宦官权势,除掉了杨复恭景务修宋道弼等宦官。对此,刘季述通过勾结藩镇朱全忠,将昭宗加以囚禁,最后在宰相崔胤策划下,刘季述被孙德昭杀死。

  • 刘季述在唐僖宗时他才始露头角,屡升至枢密使。当时昭宗依靠朝臣和藩镇,一再削弱宦官的势力,但神策军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宦官的手里,由刘季述、王仲先分别坦任左右中尉。
  • 刘季述和宰相崔胤的矛盾很深,又怀疑昭宗要害他,于是与藩镇中势力最大的朱全忠勾结,利用昭宗醉后沉睡的机会.发动宫廷改变,在宫中尽杀亲昭宗分子,立太子。痛责昭宗的罪行,然后将之严密囚禁。
  • 崔胤设计离间了刘季述和朱全忠,争取了朱全忠对自己的支持,又策动被刘季述等侮辱的神策军将领孙德昭等在宫内武装作乱,把刘季述等杀死,帮昭宗复了帝位。

基本信息

姓名    刘季述  
字号    不详      
民族    汉族      
官职    枢密使、神策军左中尉、唐末宦官
出生地   不详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901年 
所处时代   唐朝   

人物经历

宫廷政变,禁锢皇上

  • 唐昭宗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之弟,他目睹了宦官专权的惨酷现实,登基后便与宰相崔胤密谋除掉他们,宦官宋迫弼和景务修因此被杀。
  • 宦官的势力,刘季述与右军中尉王仲先、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等宦官密谋一场宫廷政变,打算拥立太子为帝,尊唐昭宗为太上皇。
  •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刘季述趁昭宗沉睡之际,率领禁卫士兵一千多人,发动了宫廷政变,尊奉小太子继承帝位,同时又假借皇后的名义,连夜传出命令:“皇帝听倍馋言,肆意胡闹,随便杀人,皆大逆不道。两位神策军的中尉(指刘季述和王仲先)知道得很清楚。现在请让皇太子主持朝政。”
  • 随后,刘季述陈兵殿廷,控诉皇帝沉湎酒色,不配主持朝政,并把伪造好的请太子监国的文状出示百官,令签署名字。宰相崔胤一筹莫展,不得不委屈地与百官署名签字。接着刘季述带兵护卫营太子到了紫廷院,左有神策军的头目,及驻京的十道照官都到思玄门高呼万岁,欢迎太子登基。
  • 刘季接着领兵胁迫唐昭宗、皇后将传国玉玺交了出来,然后又将唐昭宗和皇后囚禁在少阳院。为了防止唐昭宗给外边通风报信,刘季述下令一支笔、一张纸也不准送进去。为了防止意外,任何金屑器具,如兵器、针、刀等,一律不准送入,饮食也全由在墙上挖的小窟窿里递送。
  • 刘季述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广泛收拢入心,大赦天下,滥封官爵。对于平时受昭宗宠幸的宫人、方士等人,一律活活打死,就连昭宗的弟弟睦王李倚也没有幸免。而且他还常在夜间杀人,白天分十车藏尸运出,有的一车只装一、二具尸体,想以此显示自己的威风。
  • 刘季述还想杀死崔胤,而崔胤和朱全忠有知交,他害怕朱全忠,只得解除了崔胤的度支、盐铁、转运使,宰相如故。也有朗臣正宜敢言,司天监胡秀林痛斥刘季述说;“军容囚禁皇帝,还要滥杀无辜吗?”刘季述畏其言而未杀害他。

被灭九族

  • 刘季述虽然囚禁昭宗,拥立太子,挟制皇帝,大施淫威,但未得到地方藩镇的支持,一些有志之士,纷纷致书节帅兴兵勤王。进士李愚客居华州,给韩建上书,请其率先以图反正,韩建是宦官的支持者,终末采纳李愚的意见。朱全忠在定州行营,听说宫廷发生政变,立即返回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刘季述为了稳定政局,派自己的干儿子刘希度到大梁,找到镇守河南握有重兵的朱全忠,说明废立皇帝的原因,并许诺把唐政权交给朱全忠,又派遣供奉官李奉本将伪造的太上皇的退位诏书给朱全忠看,以求得朱全忠的支持。而宰相崔胤为了挽救残局,也私下给朱全忠修书一封,请他带兵攻打刘季述,靖君难,清君侧。
  • 朱全忠反而把崔胤的信交给了刘季述,并说崔胤反复无常,应及早除掉。刘季述看了信后,立即把崔胤找来进行责问。崔胤急中生智,推说信件是奸人伪造,同时又与刘季述订立了共同对付朱全忠的盟约。事后,崔胤又给朱全忠写信,请他带兵攻打刘季述,靖君难,清君侧。
  • 朱全忠在双方的争取下,一时也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朱全忠召集僚佐商议去就,有人说:“朝廷大事,不是藩镇所应该管的。”大家议论纷纷,只有天平节度副使李振慷慨言辞表示了反对。朱全忠听了李振的言辞后坚定了讨伐宦官的决心,立即下令将刘希度一伙人扣押,同时派李振到京城与崔胤密谋讨伐短逆之事。
  • 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初一,王仲先坐着轿子上朝,行至安福门时,预先埋伏好的士兵齐发,当即将王仲先斩首。然后,孙德昭提着王仲先的脑袋,捉住了监守少阳院的将士,接着恭请昭宗与皇后一起出了少阳院。宰相崔胤扶昭宗登上长乐门城楼,率领百宫齐呼万岁,表示祝贸。
  • 之后刘季述和王彦范也一齐被抓,二人在长乐门前被活活地打死。他们的家属和族人皆受株连被杀。[1]

史书记载——《新唐书.刘季述传》

  • 刘季述者,本微单,稍显于僖、昭间,擢累枢密使。杨复恭之斥,帝以西门重遂为右神策军中尉、观军容使。时李茂贞得兴元,愈跋扈不轨,宰相杜让能与内枢密使李周讠童及重遂谋诛之,乃兴师,以嗣覃王戒丕为京西招讨使,神策大将军李钅岁副之。茂贞引兵迎壁盩厔,薄兴平,王师溃。遂逼临皋以阵,暴言让能等罪,京师震恐,帝坐安福门,斩重遂、周讠童以谢茂贞,更以骆全瓘刘景宣代为两中尉。乾宁二年,茂贞与王行瑜韩建以兵入朝,李克用率师讨茂贞,次渭北。同州节度使王行实奔京师,谓景宣等曰:“沙陀十万至矣,请奉天子出幸避其锋。”景宣方与茂贞睦,故全瓘与凤翔卫将阎圭共胁帝狩岐,王行实及景宣子继晟纵火剽东市,帝登承天门,矢着楼阖。帝惧,暮出莎城,士民从者数十万。至谷口,人?曷死十三,夜为盗掠,哭声殷山。徙驻石门。茂贞恐,乃杀全瓘、景宣及圭自解。天子还京师,以景务修、宋道弼代之,俄专国。宰相崔胤恶之,徐彦若、王抟惧祸不解,稍抑胤以和北军。胤怒,劾抟党宦竖,不忠,罢去,俄赐死;流道弼驩州,务修爱州,并死灞桥;逐彦若于南海。乃以季述、王仲先为左右中尉,疾胤尤甚。
  • 时帝嗜酒,怒责左右不常,季述等愈自危。先是,王子病,季述引内医工车让、谢筠,久不出,季述等共白帝,宫中不可妄处人。帝不纳,诏着籍不禁。由是疑帝与有谋,乃外约朱全忠为兄弟,遣从子希正与汴邸官程岩谋废帝。会全忠遣天平节度副使李振上计京师,岩因曰:“主上严急,内外惴恐,左军中尉欲废昏立明,若何?”振曰:“百岁奴事三岁郎主,常也。乱国不义,废君不祥,非吾敢闻。”希正大沮。帝夜猎苑中,醉杀侍女三人,明日午漏上,门不启。季述见胤曰:“宫中殆不测。”与仲先率王彦范薛齐偓李师虔徐彦回总卫士千人毁关入,谋所立,未决。是夜,宫监窃取太子以入,季述等因矫皇后令曰:“车让、谢筠劝上杀人,禳塞灾咎,皆大不道。两军军容知之,今立皇太子,以主社稷。”黎明,陈兵廷中,谓宰相曰:“上所为如此,非社稷主,今当以太子见群臣。”即召百官署奏,胤不得对。季述卫皇太子至紫廷院,左右军及十道邸官俞潭、程岩等诣思玄门请对,士皆呼万岁。入思政殿,遇者辄杀。帝方坐乞巧楼,见兵入,惊堕于床,将走,季述、仲先持帝坐,以所持扣杖画地责帝曰:“某日某事尔不从我,罪一也。”至数十未止。皇后出,遍拜曰:“护宅家,勿使怖,若有罪,惟军容议。”季述出百官奏,曰:“陛下瞀,倦于勤,愿奉太子监国,陛下自颐东宫。”帝曰:“昨与而等饮甚乐,何至是?”后曰:“陛下如军容语。”宫监掖帝出思政殿,后倡言曰:“军容一心辅持,请上养疾。”帝亦曰:“朕久疾,令太子监国。”岩等皆呼万岁。后以传国宝授季述,就帝辇,左右十馀人,入囚少阳院。季述液金以完鐍,师虔以兵守。太子即位于武德殿,帝号太上皇,皇后为太上皇后,大赦天下,东宫官属三品赐爵一级,四品以下一阶,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群臣加爵秩厚赐,欲媚附上下。改东宫为问安宫。季述等皆先诛戮以立威,夜鞭笞,昼出尸十辇,凡有宠于帝,悉榜杀之。杀帝弟睦王。师虔尤苛察,左右出入搜索,天子动静辄白季述。帝衣昼服夜浣,食自窦进,下至笔纸铜铁,疑作诏书兵器,皆不与。方寒,公主嫔御无衾纩,哀闻外廷。
  • 胤告难于朱全忠,使以兵除君侧,全忠封胤书与季述曰:“彼翻覆,宜图之。”季述以责胤,胤曰:“奸人伪书,从古有之,必以为罪,请诛不及族。”季述易之,乃与盟。胤谢全忠曰:“左军与胤盟,不相害,然仆归心于公,并送二侍儿。”全忠得书,恚曰:“季述使我为两面人。”自是始离。季述子希度至汴,言废立本计,又遣李奉本赍示太上皇诰,全忠狐疑不决。李振入见曰:“竖刁、伊戾之乱,以资霸者。今阉奴幽劫天子,公不讨,无以令诸侯。”乃囚希度、奉本,遣振至京师与胤谋。是时季述欲尽诛百官,乃弑帝,挟太子令天下。都将孙德昭、董从实盗没钱五千缗,仲先众辱之,督其偿,株连甚众。胤间其不逞,曰:“能杀两中尉,迎太上皇,而立大功,何小罪足羞!”又遣客密告德昭,割带内蜜丸通意。德昭邀别将周承诲,期十二月晦,伏士安福门待旦。仲先乘肩舆造朝,德昭等劫之,斩东宫门外,叩少阳院呼曰:“逆贼斩矣。”帝疑未信,皇后曰:“可献贼首。”德昭掷仲先头以进,宫人毁扉,出御长乐门,群臣称贺。承诲驰入左军,执季述、彦范至楼前,胤先戒京兆尹郑元规集万人持大梃,帝诘季述未已,万梃皆进,二人同死梃下,遂尸之。两军支党死者数十人。中官奉太子遁入左军,收传国玺。齐偓死井中,出其尸斩之。全忠槛送岩京师,斩于市。季述等夷三族。以德昭检校太保、静海军节度使,从实检校司徒、容管节度使,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氏李,曰继昭,曰彦弼。承诲亦检校司徒、邕管节度使,视宰相秩。皆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图形凌烟阁,留宿卫凡十日乃休,竭内库珍宝赐之。当时号“三使相”,人臣无比。
  • 初,延英宰相奏事,帝平可否,枢密使立侍,得与闻,及出,或矫上旨谓未然,数改易桡权。至是,诏如大中故事,对延英,两中尉先降,枢密使候旨殿西,宰相奏事已毕,案前受事。师虔请于屏风后录宰相所奏,帝以侵官,不许,下诏与徐彦回同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