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山前村访杏花(杨建雄)
作品欣赏
刘山前村访杏花
沿着曲曲弯弯的进山水泥路向刘山前村走去,越往山里走,看到的杏树越多。开始时只是路边一两株,三四株,花儿也稀稀落落的,这也足已引起我们的兴趣,同行者停下脚步,有的给杏花拍照,有的跑到杏树下自拍。临近刘山前村,杏树越多,花儿越繁,时不时就会在山坡上山坳里有一片片、一洼洼的杏花迎面而来。这时我们只顾惊呼,谁还记得拍照!来到前刘山村,放眼四望,漫山遍野都是杏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团团地绕在树枝上的粉白杏花是如此的娇娆美丽;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宁静清爽中处处弥漫着的淡淡的馨香。大概只有“香雪花”能形容眼前的杏花了。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心都陶醉了。站在高处细看周围的环境:四周群山起伏,高高的刘山亘列村后,这大概是村子名曰“刘山前”的原因吧。雄奇的虎山高居东侧,村西绵延的山岭向南延伸,成半包圆状围住村子,只有南面一条窄窄的冲积带与县城北部的平原连接,一条山溪从村东流过,几座大小不一的水库、水塘在春阳下熠熠闪光,好似散落在山间的一串珍珠。来时的路,犹如一枝细长的杏枝在春风里颤颤悠悠,前刘山村、中刘山村、后刘山村好似连缀在这杏枝上含苞绽放的三朵杏花。坐落在山坳的这三个山村得早春暖阳之气,气候温暖,难怪咋暖还寒之季,连山外早开的玉兰刚刚秀出毛茸茸的“木笔”,连翘枝条尚缀着微黄的花蕾,而这儿的杏花早已闹闹嚷嚷,挨挨挤挤,举行起盛大的花事,演绎着一曲清新悦耳的花的乐曲。杏花中的我们仿佛置身于仙境,心清气爽。“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句古诗说的就是眼前的杏花吧。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翻开古诗词杏花总是会和春雨联系在一起。我知道那是江南的“杏花春雨”。刘山前村的杏花不会等待春雨,在棉衣尚未脱掉之时就悄然来到我们的身旁,一朵朵杏花在春阳里笑盈盈地绽开了。向远处望过去,杏林上面好象飘着片片白云;低头细看,杏花的样子千姿百态:有红红小花蕾、有半绽的花骨朵、还有盛开的花儿;花儿白里透着粉,粉里透着红,花瓣薄薄嫩嫩,仿佛吹弹可破;花朵一簇簇一串串,粘在枝条上,满枝绯红;繁花满枝,温柔妩媚,清香宜人。一阵清风吹来,花儿立刻飞开了,一片片花瓣如天女散花似的落下来,好象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春雪……
漫步铺满落花的杏树下,穿行在花海里,不知时光的流逝。这儿的杏树粗壮,时不时会碰到树干虽说只有一两米高,但却有一搂粗的大杏树。这样的杏树树皮粗糙乌黑,显得铁杆虬枝,粗粗的树干上也开起了花,可谓“老树繁花”,甚是壮观。杏树下群鸡悠闲,居然还有一只野雉混在里面,同鸡们追逐嬉闹,甚为和群;一两声犬吠愈显杏花林的幽静空旷。山溪旁有村民在用喷灌机给小麦浇返青水,杏林边的菜地里金黄的菜花开成了片,有几个老人和妇女正在菜园子里栽种土豆,看得出,这儿的沟沟壑壑还基本保留着原始的地理地貌。临河的菜园子堰埂都是大块的鹅卵石砌成的,卵石上厚厚的青苔,无声的记载着久远的年头。同行的老赵说,“这园子鹅卵石砌成的堰埂可以‘申遗’,现在的人谁还会用滴流转的卵石干垒墙”。我们一阵大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张是陶渊明的粉丝,背诵完这段话后又说:“虽说刘山前的杏花,‘养在深闺人未识’,可这让人恍然如梦的景致,悠远得如同一则童话。这杏树下最适宜读陶诗,‘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当年戚继光抗倭之后北调修长城,路过武陵源,曾赋诗道:‘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与君王换此山。’我没有这么大的志向。却真想在这儿买一块田,在大杏树下盖一间竹篱茅舍,栽两行嫩韭红椒,种三五架瓜果青豆,养七八只土鸡,忘记山外的车水马龙、电脑网络、股票期货,‘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同行者中有人开玩笑说,“老张你过惯了‘花天酒地’的日子,如何耐得住这种寂寞?这里写诗作画行,可养不住侧室。”我们遂又大笑起来,笑声震落了满树杏花,正应了一句诗“花落香满衣”……
作者简介
杨建雄,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