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德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德斌

来自 吉林大学 的图片

刘德斌,男,1957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2],公共外交学院创始院长。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史》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先后攻读历史学学士、硕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曾先后赴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剑桥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of Virginia)学习、从事合作研究和做富布莱特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以及软实力和公共外交等。曾经在《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历史》、《外交评论》、《国际政治研究》、《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争鸣》、《历史教学问题》、《社会科学战线》、《史学集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和《第三世界季刊》(Third World Quarterly)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出生地点----吉林省长春市

出生日期----1957年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美国世界战略》、《撒切尔夫人传》、《国际关系史》(主编)等

职 称 ---- 教授

研究领域

刘德斌教授多年来专注于国际关系体系的历史演进和国际关系形态的历史变化,基于国际关系体系的历史演进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国际关系史解读体系;基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国际关系形态的历史性变化提出了"公共外交时代"的论断;并努力推动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提出了全球化时代无论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学事实上都已经演化为学科群的观点,同时提出了现代国家的历史类型学分析,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基于非西方国家历史经验提出了"我者"与"他者"的相互转化和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中的"共同体"转向问题,在历史学界和国际关系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撰写、主编和主译相关著作十余部,发表相关论文四十余篇。

论文

《开启国际关系学的"第三次奠基"--评<全球国际关系学的构建>》,《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14日。

《大变局形势下的世界历史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第3期。

《百年变局中的历史转换与战略机遇》,《世界历史》,2020年第6期;《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3期转载。

《历史学中的"国际关系"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2期,《新华文摘》2021年第3期转载。

《作为历史学家的巴里·布赞》,《国际关系研究》,2020年第4期。

《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叠加与观念重塑》,《史学集刊》,2020年第4期。

《重复与超越:世界历史上疫情防治的经验和教训》,《国际政治研究》,2020年第3期。

《国家形态与国际领导权》,《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20年第2期。

《世界的重塑:百年历史演进的动力》,《南大亚太评论》,2020年第1期。

《世界的重塑:从"帝国"到"民族国家"》,《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扬帆远航正当时:中国国际关系学科70周年回顾与展望》,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网,2019年10月22日。

《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史学集刊》,2019年第3期。

《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8期转载。

《西方的"困局"与"出路"》,《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9年第2期。

《一战结束百年,我们还需要反思什么》,《人民日报》海外网,2018年11月12日。

《中国叙事、公共外交与时代博弈》,《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2期。

《中国史学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30日。

《中俄关系与欧亚变局》,《东北亚论坛》,2017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8期转载。

《公共外交时代更有条件合作共赢》,《人民日报》(理论版),2016年5月8日。

刘德斌

来自 西北大学 的图片

《历史的轮回和新篇》,《史学集刊》,2016年第3期。

《史海扁舟,甲子昂扬》,《史学集刊》,2016年第1期。

《世界秩序的崩塌与重构》,《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介入全球化:中国的视角》,《第三世界季刊》2015年第11期("Engagingwith globalisation: Chinese perspective", ThirdWorld Quarterly, 2015, No.11.)。

《全球历史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史学集刊》,2015年第5期。

《公共外交时代》,《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3期。

《世界秩序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取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17日。

《中国安全的大局和谋局》,《人民论坛》,2014年第10期。

《国际关系史解读的几个问题》,《史学集刊》,2014年第5期。

《管控中美关系"漂流状态"》,《人民论坛》,2013年第19期。

《亟需重新定义中国与这个世界--美国视野下中国外交的判定》,《人民论坛》,2013年第12期。

《聚合与裂变:当代世界的历史演进》,《史学集刊》,2012年第5期。

《国家类型的划分--拓展国际安全研究的一种思路》,《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9期转载。

《中国之路的世界历史意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史学集刊》,2011年第4期。

《文化的交流、碰撞与国际体系的变迁》,《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2期。

《霸权与帝国: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与逻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

《东北亚史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史学集刊》,2010年第6期。

《当代世界的不同解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3期。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拓展》,《史学集刊》,2008年第5期。

《30年后的新起点》,《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2期。

《巴里•布赞与英国学派》,《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全球历史观"的困局与机遇》,《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1期。

《"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新的历史诠释与新的学科构建》,《史学集刊》,2004年第2期。

《世界历史的视野与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建--来自巴里•布赞的挑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后冷战时代"的推测与判定》,《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

《软权力:美国霸权的挑战与启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4期转载。

《现代化研究的新视角--<改革与现代化>评介》,《史学集刊》,2000年第4期。

《中美关系的特点与实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世纪之交: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长白学刊》,2000年第1期。

《关于中美关系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第9期。

《世纪之交的历史回想》,《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6期。

《历史学:在遥远的历史与鲜活的现实之间》,《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5期。

《难以告别的20世纪--20世纪留给21世纪的几个主要问题》,《史学集刊》,1999年第4期。

《也谈历史的"终结"》,《史学集刊》,1996年第2期。

《冷战后的美国政治与美国外交》,《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2期。

《现代化的演进与国际关系的变革──历史的考察》,《长白学刊》,1996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6期转载。

《核时代、核威慑与"核和平"--战后历史的奇遇》,《史学集刊》,1995年第3期。

《史学家的前途在于走出历史》,《史学集刊》,1994年第4期。

《十年来的中国史学及其发展趋势》,《史学集刊》,1989年第3期。

《概论美国国家战略思想的演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第5期。

《"史学危机"的摆脱与中国改革的前途》,《史学理论》,1988年第4期。

《中产阶级:西方民主化的推进力量》,《探索与争 鸣》,1988年第2期。

《论美国两党制度的产生及演变》,《世界历史》,1988年第2期。

著作

《全球国际关系学的构建:百年国际关系学的起源和演进》(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

"英国学派理论"译丛(《早期现代世界的国际秩序:西方崛起的前夜》(2019年)、《文明与帝国:中国与日本遭遇欧洲国际社会》(2019年)、《国际社会的演进》(2019年)、《英国学派理论导论》(2018年)、《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2015年))(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第二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全球化关键词》(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解说中国"系列丛书(《多元一体:当代中国的历史解说》、《东方智慧:中国思想与思想家》、《碰撞融合:中国与西方的交流》、《钟灵毓秀: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大国风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历程》、《时代脉动:当代中国时尚》、《节日情韵: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多姿多彩:中国少数民族》、《革故鼎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个三十年》、《水墨丹青:中国书画艺术》)(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

《英国学派理论与国际关系史研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东北亚史》(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

《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当代国际关系问题》(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撒切尔夫人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美国世界战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学术访谈

《公共外交领域的先行者--专访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创始院长刘德斌》,吴建民公益基金会,2019年5月1日。

《21世纪以来世界史与国际关系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刘德斌教授访谈》,《国际政治研究》,2018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1期转载。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专访英国学派理论领军人物巴里•布赞教授》,《中国与世界》(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文明与大国崛起--访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迈克•亚达斯》,《中国与世界》(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全球文明对话语境中的中国与世界--两岸学者的对话》,《中国与世界》(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中东局势多迷乱 各方态度需务实--卡瓦诺夫大使谈中东局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年7 月21 日。

《探求"英国学派"及国际社会--巴里•布赞与刘德斌对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11日。

《从苏联到俄罗斯:历史学科的变化与前景--专访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主任卡尔波夫教授和副主任鲍罗德金教授》,《史学集刊》,2006年第4期。

学术交流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应邀参加俄国革命10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发表"中俄革命的异同"学术演讲,2017年9月27-28日。

韩国,成均馆大学,应邀参加韩中建交二十五周年国际研讨会"韩中关系的昨天、今天与未来",并发表题为"深度拓展公共外交,让中韩关系逐步成熟起来"的主题演讲,2017年8月21-22日。

韩国,应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邀请参加"2017年中日韩合作论坛",并发表题为"中日韩:在应对不确定性的挑战中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演讲,2017年4月18日。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应邀参加金砖五国"全球研究中的紧迫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题为"中国的世界秩序观与金砖国家战略"的主题演讲,2016年5月24-26日。

韩国,成均馆大学,应邀参加第三届韩中公共外交研究论坛,并发表题为"中国的智库建设与中韩智库的交流与合作"的主题演讲,2015年5月8日。

韩国,首尔大学,应韩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主席朴海镇教授邀请参加韩国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甲午年间的东亚与未来的韩国,1894-2014",并发表题为"东亚秩序的崩塌与在21世纪重构的可能性"的主题演讲,2014年10月24日。

韩国,成均馆大学,应邀参加首届中韩公共外交研究论坛,并发表题为"中国的公共外交与中韩公共外交的未来之路"的主题演讲,2014年9月3日。

越南,胡志明市,应胡志明大学邀请参加"跨文化视角下的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2013年6月30日。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