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文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文步,(1936年-2018年9月21日),男,汉族,天津人,相声演员[1]刘文步对相声艺术的探索和追求,受表哥郭荣启的影响,对相声艺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直在不断探索之中。80高龄,仍活跃在舞台上。

2018年9月21日,刘文步在天津逝世,享年83岁。 [2]刘文步辞世,相声界演员纷纷发文悼念:先生千古,其实刘文步并不能算是相声表演艺术家,他的相声,大多带点粗言粗语,很多人会说刘文步的相声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作为民间闲散艺人,刘文步的相声,真正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未必都有。

12岁拜杨少奎为师。出师后,在天津声远茶社演出。中国双簧第一人 ,中国太平歌词第一人。

人物生平

幼年学艺

刘文步,天津人,12岁拜杨少奎为师学说相声,学习四年,打下坚实的传统基本功。出师后,在天津声远茶社演出。刘文步从撂地儿起步,历经了磨难,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相声的追求。

职业生涯

1950年,开始相声表演,并兼演双簧。长期撂地演出使其演出风格与众不同,自成一派。他擅演说逗类曲目和闹活,尤其是在刻画小市民一类的人物时,往往能够入木三分,很见艺术功力。

1959年,加入天津市红桥区曲艺团,经常在京、津、冀等地演出。

十年浩劫中该团解散,刘先生并未放弃对相声艺术的探索和追求,受表哥郭荣起先生的影响,对相声艺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直在不断探索之中。

刘文步老师的表演轻松自然,蔫包袱层出不穷,尤其是与观众的感情交流亲切,因而场面火爆,能够受到普遍欢迎。曾在众友相声队与尹笑声、张永久等搭档。现演出于哈哈笑相声团,与郑福山合作。其常演曲目有《打灯谜》、《杂学唱》、《批行话》、《借火儿》、《大上寿》、《醋点灯》等。

传承育新

在天津茶馆相声中,论现场表演和观众反应的火爆程度,哈哈笑相声团的刘文步占据了当之无愧的一席。2006年5月7日,这位获得了“百姓喜爱的相声艺术家”称号的老先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明了培养相声后备力量的必要性:“相声不能失传!教学生要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本事藏起来没有意义,这只会让相声失去未来。”

“坏水儿!”通常是[[刘文步]]出场时喜爱他的观众对其的“称呼”,这来自于刘文步和郑福山段子中的一个经典包袱。[3]好水儿啊……在天津茶馆里,一个光头老汉的出场必然赢得这样的碰头彩,此公就是已经80的刘文步。因猥琐的台风,刘文步得了个“坏水儿”的绰号,三卫父老惯反讽,故而以“好水儿”呼之。

刘文步的表演以干脆、火爆著称,更有观众为他起了“刘坏水儿”的爱称。刘文步每天要演好几场, 70岁的他身体不错,并没有感觉吃不消,这在老艺人中实属难得。“虽然身体没有问题,但我常常忧虑,自己还能说几年呢?万一相声以后失传了怎么办?现在的年轻人听我们的相声,有一天我们不在了,他们去听谁的?所以我就和团长宋勇商量组建哈哈笑青年相声团的事情,现在这个相声团成了我们的‘后备军’。作为老艺人,我们根据不同的人的特点,将各自的段子传授给他们,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说到授业这件事,刘文步说:“有这种现象,有的人会有保留,结果就是他的段子从此没有别人会说,永远消失了,这就是相声的损失。这样没有意义,口传心授、毫无保留,这样才能将相声真正传播下去。”

晚年活动

刘文步说:“相声要传承,更要发展,发展光靠传统段子是远远不行的。在传统之上的创新需要过程,大家都在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需要不断地摸索。可能我在这次说相声的时候有五个地方属于‘糟粕’,那么我会注意并且改变,也许下次就剩下三个‘糟粕’甚至更少。但要想一下子就让传统段子改头换面基本不可能,那样没有实践的变化会让段子失去原有的韵味。”刘文步表演的《双簧》惟妙惟肖,堪称一绝,连姜昆也连连叫好、逢人推荐。刘文步表示:“我尽量为观众多演,这出《双簧》虽然极吃功夫、轻易不演,但我还是愿意在适当的时候为观众演出。换取大家的笑声,是我最大的心愿。”

刘文步老师年过七旬,依然活跃在相声舞台上,为中国相声事业倾尽毕生心血。

主要作品

作品 搭档 《树没叶》《论教书》《论梦》《拜年》《大保镖》《单刀会》《口吐莲花》《天文学》《结巴论》《山西家信》 郑福山

《说行话》《杂学唱》 王文林

代表作品

《大双簧》、《窦公训女》、《树没叶》、《失空斩》等。

视频

刘文步表演相声结巴论,观众乐疯了,不愧为刘坏水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