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明(院士)
刘昌明,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曾任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1992-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1997-2003年),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1997-2004年)。现任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刘昌明
出生日期:1934年5月15日
籍贯:湖南长沙
学位:博士
职 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前苏联莫斯科大学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水文科学创新研究进展》《中国水文地理》
性 别:男
国 籍:中国
人物简介
教育经历
1952.9-1956.7西北大学 大学毕业 中国;
1960.10-1962.11 莫斯科大学 研究生肄业 苏联;
1981.9-1982.10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访问学者 美国;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职情况
曾任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1992-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1997-2003年),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1997-2004年)。现任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工作经历
1959年在北京大学讲授《陆地水文学》。
1960年留苏,在莫斯科大学水文教研室与实验室作研究生进修。
1981年赴美国亚利桑纳水文水资源系与爱克伦大学访问。
1996年-1997年任日本千叶大学客座教授。
1964年至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
1984年被评为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
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获政府特殊津贴,任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IAHS国际水文科协国家委员会副主席。
1995年至1997年任国际雨水集流协会副主席、国际地理联合会水文对全球变化响应研究会主席。1997年至今任IGBP/BAHC中国国家工作委员会主席。
1998年至2001年任IGBP/BAHC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0年任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副主席,中国水利学会水文、水资源两个专业委员会委员。英国Hydrological Processes 杂志国际编委,中国地理学报主编,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主编。国家973项目(G19990436)首席科学家。
2012年11月9日受聘为pp河南理工大学[[教授。
共发表论文专著180余种,获国家和中科院及省部级奖励12次。
社会任职
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地理学报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等八种国内外刊物主编、编委
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副主席
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IUGG国家委员会委员
IAHS国家委员会副主席
IGBP/BAHC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与流域治理分会副理事长
获得荣誉
1970-1978, 小流域暴雨径流计算, 科学技术成果奖,全国科学大会;
1984-1988,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综合发展研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1986-1989, 四水转化与农业水文的研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中国科学院;
荣获2006年度“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
共获国家、中科院及省部级奖励12项。
发展了地学方向的水文学和水资源研究,在水循环、产汇流模式、水文试验、农业水文、森林水文、生态与环境水文、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等方面多有建树。将水文学的地球物理、工程方向与农田水利等学科相结合,在水文与水资源研究中开拓创新,有系统性的贡献。解决了缺少资料地区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难题,有突出创新;在南水北调环境影响的研究中,发展了地理系统分析,建立了模型;在水文过程、水量转化及调控研究中提出的多水转化,深化了水循环理论。提倡的雨水资源化具有概念上的革新。承担多个向国家咨询的重大咨询研究,包括“两院”关于全国、西北、东北、黄河、长江等水问题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至2004年已发表著作360余篇、本,获国家级、《院(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次:其主持完成的“小流域暴雨径流计算”被西北地区铁路新线设计推广应用,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综合发展的研究”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水转化与农业水文的研究”与“水资源在国土整治中的地位与作用“获1989年中科院科学进步二等奖,等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