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刘殿爵

移除 67 位元組, 1 年前
Young Main 已移動頁面 殿爵 覆蓋重新導向頁面至 刘殿爵,未留重新導向頁面:回退
| nationality = 中国
| ethnicity = 汉族}}
'''刘殿爵'''教授,法学博士,文学博士,文学硕士,文学士({{lang|en|Professor '''Din Cheuk Lau'''}},{{bd|1921年|3月8日|2010年|4月26日|catIdx=L劉殿爵}})<ref name=APPLE>[http://cloud.itsc.cuhk.edu.hk/enewsasp/app/article.aspx/25148C584E32F5833D13A6728DA0FF3C 劉殿爵教授辭世,大學同仁深切悼念],《中大电子通讯》, 2013-03-8</ref>
早岁肄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46年赴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攻读西洋哲学。1950年起任教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1970-1978年任伦敦大学中文讲座教授,是英国历来首位出任中文讲座教授的华人。 <ref>[http://www.cuhk.edu.hk/ugallery/sc/story/lau_din_cheuk.html 大师身影:刘殿爵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展览厅, 2015-07-14</ref>
1978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历任文学院院长、[[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 ]] 主编、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等职。1989年荣休后,嗣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及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教授。 <refname="POT">[https://www.cpr.cuhk.edu.hk/sc/press_detail.php?id=1235 本港唯一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冠名 中大「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成立],香港中文大学, 2016-09-27</ref>
刘教授精研哲学及语言学,治学严谨,翻译中国古籍,准确精练,其中[[ 老子 ]] [[ 孟子 ]] [[ 论语 ]] 三书英译,为西方学者研治中国哲学必读之经典,被誉为译坛权威之作。其他著述有《新式标点广雅疏证》、《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语言与思想之间》、《采掇英华》、《[[淮南子]]韵读及校勘》等 刘殿爵是粤语正音运动中提出粤语“正音”和“正读”的学者之一,但相关主张引起不少争论,学术界也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刘殿爵是粤语正音运动中提出粤语“正音”和“正读”的学者之一,但相关主张引起不少争论,学术界也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2010年4月26日,刘殿爵教授在香港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因病辞世,享寿八十九岁。<ref name=APPLE/>
== '''生平''' ==
=== '''早年生涯''' ===
  刘殿爵祖籍广东番禺,1921年3月8日生于香港,父亲是诗人[[刘伯端]](1887年-1963年),字景棠,任职华民政务司署文案,曾为[[粤剧]]花旦[[芳艳芬]]出版《燕芳词册》等作。刘殿爵幼承庭训,后来入读[[英皇书院]],1938年获港府奖学金入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他在校内表现杰出,但香港沦陷后提早毕业,于1942年1月以一级荣誉文学士资格获颁“战时学位”,同期毕业的知名好友有徐家祥、[[余叔韶]]和[[黄丽松]]等。 <ref>[http://www.galaxylink.com.hk/~john/paul/memoir9.htm  Paul Tsui's Memoirs Chapter 9],Paul TSUI, 2013-03-08</ref><ref name="HKUHON">[http://www4.hku.hk/hongrads/index.php/archive/graduate_detail/172 Lau, Din Cheuk, Honoaray Graduat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3-03-08</ref>
刘殿爵战时曾在中国大陆服务,[[香港重光]]后,港府与英国文化协会设立“胜利奖学金”(Victory Scholarship),以纪念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获胜。 刘殿爵在1946年取得该奖学金,乘坐“[[大不列颠号]]”(SS Britannic)到英国,入读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主修西方哲学,1949年再以一级荣誉资格毕业。刘殿爵在学期间因在逻辑学方面表现优异,而获颁“逻辑奖”(Logic Prize),是格拉斯哥大学创校以来首位获奖的海外学生。<ref name=HKUHON/>
=== '''学术生涯''' ===
==== '''翻译经典''' ====
  毕业后,适值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扩充,刘殿爵在1950年获聘出任讲师,在远东部任教中文和[[中国哲学]]。<ref name=HKUHON/>刘殿爵在1965年升任中国哲学高级讲师,至1971年高级讲师一位裁撤,他获任命为该校中文讲座教授,成为英国历来首位出任中文讲座教授的华人。<ref name="CUHK">《中文大学荣誉学位及各科学位,昨日举行颁授典礼》,《华侨日报》第六张第一页,1975年10月23日。</ref>刘殿爵在亚非学院有不少门生,比如安乐哲教授(Professor Roger T. Ames)和尤德爵士夫人彭雯丽(Pamela, Lady Youde)等。
在1959年,企鹅图书送来一份[[ 道德经 ]] 英文译本原稿,让刘殿爵审阅,不过这份原稿由缅甸文翻译而成,内文多有缺失,结果在刘殿爵建议下,企鹅图书没有接纳这份原稿。翌年,企鹅图书再送来一份修订本予刘殿爵审阅,惟稿件始终是译自缅甸版的《道德经》,翻译质素未能满足他的要求,刘殿爵遂决定自行翻译,经大约五年时间在1963年翻译成《道德经》英文版,后来再花七年时间在1970年出版《孟子》英文版,以及花近十年时间在1979年完成《论语》]]英文版,三大译作全部由企鹅图书出版。<ref name=HKUHON/>
  刘殿爵翻译的三本中国经典著作造诣甚高,极具水平,获国际公认为标准英文译本,西方不少研究中国文史哲的学者,亦多以他的译作为研究必读入门,影响甚巨。后来的[[邓仕梁]]教授认为,刘殿爵的译作风格受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 Ryle,1900年-1976年)影响,所以用字精炼澄澈,言简意赅,并以“秋水文章不染尘”一语赞扬他的译作。<ref>《采掇英华》编辑委員会编,《采掇英华:刘殿爵教授论著中译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年。</ref> 另方面,刘殿爵翻译成《道德经》英文版时,西方刚好兴起嬉皮文化,《道刘殿爵德经》提倡“道法自然”的思想正好透过他的译作进一步向西方传播。单是《道德经》英译本初版,截止1990年代初已在全球售出至少50万本。<ref name=HKUHON/>为表扬刘殿爵在海外弘扬中国文化所作的贡献,香港中文大学在1975年特地向他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ref name=CUHK/>
==== '''执教港中大''' ====
刘殿爵在亚非学院后期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参与为清代音韵学家[[王念孙]]的《 [[ 广雅疏证 ]] 》增补标点和索引,以及为稿件作最后审查,有关作品后来由中文大学于1978年出版,并定名为《广雅疏证:新式标点》。 同年,刘殿爵结束在亚非学院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获香港中文大学礼聘出任中文系讲座教授,由此展开在中文大学多年的教学生涯。 [[File:刘殿爵-2.jpg|缩略图|右|刘殿爵和安乐哲[https://wenhui.whb.cn/u/cms/www/201808/192138577u9c.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5%88%98%E6%AE%BF%E7%88%B5&src=tab_www&correct=%E5%88%98%E6%AE%BF%E7%88%B5&ancestor=list&cmsid=85df9971d2dc3b564c15970efe08a72d&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85#id=ef33863cd1413800d4e5d56800ad96e4&currsn=0&ps=60&pc=60 来自toutiao.com的图片]]]
刘殿爵教授 Professor D. C. Lau在加入中文大学之初,香港正值第二次中文运动,刘殿爵亦发挥其影响力,在1979年将中文大学原有的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重组为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并由他出任中心主任一职。<ref name="CHN">[http://www.cuhk.edu.hk/ics/clrc/ 《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 〈简介〉, 2013-03-08</ref>〈在1980年,中心获[[吴多泰]]巨款捐助,遂易名为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继续由他出任中心主任至2007年。<ref name=CHN/>另一方面,刘殿爵又在1979年接替[[全汉升]]教授担任《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主编,一任十六年,至1995年卸任。
刘殿爵在中文大学醉心学术研究,并多次公开表示不愿涉足大学行政工作,但他仍在1980年获推举当选为文学院院长。在任内,他提倡取消大学学位试, 而在1983年卸任文学院院长后,他连同[[金耀基]]教授、[[杨纲凯]]博士、李金汉博士和[[廖柏伟]]博士获中文大学校长[[马临]]教授委任到一个特别小组,专门检讨本科生的课程结构。 小组在1984年提交报告,提出采用[[学分制]]、将必修的副修课程改为选修、以及加强通识及语文教育等三大项建议。小组的建议后来获中文大学教务会采纳,并在1986年至1987年度学年起实施,至于中文大学创校以来沿行的学位试则予以取消。
==== '''粤语正音运动''' ====
刘殿爵对粤语有相当研究,在中文大学任教时,也是1970年代后期粤语正音运动的最初发起人之一,正音运动提倡粤语的“正音”和“正读”,在当时引起舆论的热烈讨论。在1981年,时任香港电台台长[[张敏仪]]听取刘殿爵及宋郁文的意见后,向全台播音员发指引,要求将“时间”的“间”字读成‘艰’音,而非粤语习惯读成的‘谏’音。 刘殿爵指出,根据近代语言学家[[黄锡凌]]所著的《粤音韵汇》,“间”字旁边标记了两个音,一为‘谏”音,另一为‘艰’音,不过却在‘谏’音旁边再加小注,强调‘谏’音用于“间格”和“离间”等语,因此结论“时间”一语应读“时‘艰’”而非“时‘谏’”。<ref name="CON">[http://www.cantoneseculture.com/page_TalkVirusPronu/page20070601.aspx “正音”事件来龙去脉], 《作家月刊》, 2013-03-08</ref>
虽然部分如[[黄沾]]等的学者文人支持刘殿爵的建议,不过很多电台听众和报章评论则大表不满,批评他矫枉过正,徒添麻烦。刘殿爵在同年12月再于《[[明报月刊]]》撰写〈论粤语“时间”一词的读音〉一文,为自己的主张辩护。 他除了引用[[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和宋代《[[广韵]]》佐证自己的说法外,又在文中声称“时间一直到三十年代后期还是读作时‘艰’”,读成“时‘谏’”是误读。 不过,刘殿爵的主张始终受到不少舆论质疑,也有报章舆论加以反驳,指早在二、三十年代,“时间”一语早已读成“时‘谏’”,因此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不应将之读成“时‘艰’” 。<ref name=CON/>  由于社会上的争议不断,港台最终让步,不再要求播音员将“时间”读作“时‘艰’”。然而,社会上始终无法就“时间”的“正音”达成共识,学界仍一直就此存有争议 。<ref name=CON/>
由于社会上的争议不断,港台最终让步,不再要求播音员将“时间”读作“时‘艰’”。然而,社会上始终无法就“时间”的“正音”达成共识,学界仍一直就此存有争议。<ref name=CON/>
=== '''晚年生涯''' ===
刘殿爵有份在1986年草创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亦是该院院歌填词人之一。自1986年至2005年间,刘殿爵是逸夫书院校董,1989年起任该院高级导师,2005年卸任校董后获任命为该院校董会高级顾问。另在1988年,他复获港府委任为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刘殿爵在翌年宣布荣休,但荣获香港中大校方终身聘任为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及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教授,同年他的母校香港大学向他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以志其对中文和比较哲学等各方面的贡献。<ref name=HKUHON/>
  荣休后的刘殿爵继续从事学术研究,除了重新修订他早年翻译的《道德经》、《孟子》和《论语》等作外, 他与[[陈方正]]博士在1988年获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拨款,为[[先秦]][[两汉]]一切传世的文献电脑化,以设立“先秦两汉全部传世文献计算机化数据库”(后来改称“汉达古文献数据库”),同时又着手编纂《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而数据库则在1992年完成。<ref>[http://www.ugc.edu.hk/rgc/english/documents/annual_rpt97/RGC/frame_hum1.htm "A Computerised Database of the Entire Body of Extent Han and Pre-Han (i.e. pre-220 A.D.) Traditional Chinese Text"], Research Grant Council of Hong Kong Annual Report,1997,, 2013-03-08</ref>-<ref name="DATA">[http://www.ugc.edu.hk/rgc/rgcnews6/Pages/TextDatabase-E.html "Database of 35 Million Characters Helps Scholars and Writers"], RESEARCH Frontiers Issue No. 6, 2013-03-08</ref>在1992年、1994年和1995年,他们再获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拨款,将魏晋南北朝的传世文献电脑化,并耗时多年,陆续出版成《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这些工作大大便利了中国文史哲方面的研究。<ref name=DATA/>
刘殿爵晚年退居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曾患肺癌,但后来治愈。在2010年初,刘殿爵因肺部感炎,多次入院接受治疗,虽然怀疑是肺癌复发,但没有带来很大痛苦。在同年4月中,他再因呼吸困难入院,并要靠氧气罩呼吸,至4月22日病情恶化,不少师生好友均前来探望。刘殿爵在2010年4月26日以89岁高龄病逝于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他生前不娶,并无子嗣,而遗作《淮南子韵读及校勘》则有待刊印。<ref name=APPLE/>刘殿爵的追思会在5月30日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内举行。<ref>[http://www.cuhk.edu.hk/ics/general/news/100530_service.pdf 刘殿爵教授追思会], 香港中文大学, 2013-03-08</ref>
=== '''个人生活''' ===   刘殿爵自少热爱下[[围棋]],另在英国时已习[[太极]],亦曾在中文大学中文系的活动上公开表演。至于在中文大学执教期间,他亦有习[[气功]],但认为气功不应与[[宗教]]连上关系。
在学习语文方面,刘殿爵强调背诵书本的重要性,认为要成功学习语文,就要对学习的语文产生感觉。至于在学习外语方面,更要熟练地掌握语法,才能“培养出敏锐的语言感觉”。
=== '''荣誉学位''' ===
====Ỻỻ'''荣誉法学博士''' ====
Ỻỻ香港中文大学 (1975年<ref name=CUHK/> ) 
====Ỻỻ'''荣誉文学博士''' ====
Ỻỻ香港大学 (1989年<ref name=CUHKHKUHON/>)
=== '''部分著作''' ===
</div>
=== '''人物评价''' ===
刘先生译《论语》,已快读其序文一过,真深思卓识之通人,岂仅迻译高手而已!书前介绍未言其生年,想极四十许人;才不可及,年更不可及也!(''[[钱钟书]]''评)<ref>[http://history.sina.com.cn/bk/mgs/2013-08-22/180551797.shtml 宋以朗:钱钟书夫妇是否看不起张爱玲?], 新浪网, 2016-09-27</ref>
刘殿爵穷半生学力精力为老子、孟子、孔子三家思想做的是起碇扬帆的夜航:他在意的不再是逐字逐句的迻译而是字里句里整套哲理体系的引渡。(''[[董桥]]''评)<ref>[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2-01/27/c_122620842.htm 港中大古籍中心冠名 刘殿爵为人治学之道留世],新华网, 2016-09-27</ref>
刘殿爵穷半生 教授治 严谨,对中国古籍的字词训诂,乃至每一词语在句子中的习惯用法、语法结构,均细心揣摩,条贯于胸,然后以极其 准的英语翻译。因此,所译经典著作,造诣极高, 老子 西方学者研习中国古代哲学必读之书,其中《道德经》英译,迄今全球售出超过七十万册;《论语》 孟子 孔子 《道德经》 家思想做 书英译,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英文译本,影响深远。刘教授 是起碇扬帆 英译著作,被视为严谨学术 夜航:他 典范,D. C. Lau之名, 意的 欧美汉学界,几无人 再是逐字逐句的迻译而是字里句里整套哲理体系的引渡 (''[[董桥]]香港中文大学''评)<ref>[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2-01/27/c_122620842.htm 港中大古籍中心冠名 刘殿爵为人治学之道留世],新华网, 2016-09-27</ref>
刘教授治学严谨,对中国古籍的字词训诂,乃至每一词语在句子中的习惯用法、语法结构,均细心揣摩,条贯于胸,然后以极其精准的英语翻译。因此,所译经典著作,造诣极高,为西方学者研习中国古代哲学必读之书,其中《道德经》英译,迄今全球售出超过七十万册;《论语》、《孟子》、《道德经》三书英译,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英文译本,影响深远。刘教授的英译著作,被视为严谨学术的典范,D. C. Lau之名,在欧美汉学界,几无人不晓。 (''香港中文大学''评) === '''后世纪念''' === 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冠名为“刘殿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以纪念已故国际知名学者刘殿爵教授对中国古籍研究中心之贡献。<ref name=POT/>
中心将继承刘教授的宏愿,进一步推动中国古籍研究及[[汉学]]至世界各地。<ref name=POT/>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人物類语言学家]][[Category:翻译家]][[Category:哲学家]][[Category: 香港 文社科藝術人物]]
4,0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