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海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海藩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刘海藩,1935年11月出生在湖南涟源。1951年5月至7月在湖南革命大学学习,同年8月后任湖南有色金属管理局保卫科干事,中南有色金属管理局保卫处干事、民改工作组组长。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南有色冶金建设公司科员、第九冶金建筑总公司第二机电安装公司党办代副主任,株洲市委学习室理论教员。1960年8月到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读书,1965年7月分配到中央党校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教师。1969年6月到中央党校"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11月起,任襄樊铁路分局宣传科副科长、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党校政治部秘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教师、经济管理教研室筹备组负责人、教务办副主任、科研办副主任兼校机关党委副书记,校委委员[1]、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校委委员、教育长。1994年3月任中央党校副校长[2]。刘海藩是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刘海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5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3]

刘海藩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外文名称----Liu Haifan

出生日期----1935年11月

逝世日期----2014年5月13日

出生地点----湖南涟源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行政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发展中国论坛(CDF)顾问,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一副会长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湖南革命大学

代表作品----《改革的难点和对策》、《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新探索》

职业

逝 世 前: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县镇发展年鉴编委会编委 ,中国经济前沿决策顾问中心副理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发展中国论坛(CDF)顾问,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央视八套2013年12月3日晚7点黄金强档播出的--中国首部以沙漠治理、生态文明为题材的22集主旋律电视连续剧《沙漠情深之五月花开》总监制。该剧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姜春云担任总顾问,并题写片名。

出品人:杨再清

制片人:朱梦棣

编剧:卓玛达娃、赵思捷

导演:苗月

领衔主演:马跃、剧雪、白凡、吕一丁。

曾 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

1935年生,白马镇泉冲村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一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刘海藩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简历

1951年由省立十五中(现涟源一中)保送至湖南革命大学学习,并加入青年团。毕业分配到中南有色金属管理局工作,1956年任副科长。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由省委党校理教班毕业即到株洲市委讲师团,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195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 。1965年毕业,分配到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室。"文革"中遭受迫害,殃及妻子刘莲(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为高级建筑师)由北京地铁工程局下放襄阳铁路工区。1973年随妻调襄樊铁路分局,由工人至宣传部副部长。1977年调回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从1982年起,在中央党校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教务部副主任、科研部主任、教育长、副校长,先后兼任函授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书记、研究生院院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个人著作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国民经济管理学》、《城市经济学》、《涉外经济管理》、《中国行政管理》、《现代企业管理》、《领导者的素质与领导规律》、《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国领导科学文库》、《改革的难点和对策》、《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新探索》、《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正气》、《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及《刘海藩论文选》等。

学术贡献

提出商品经济观点与经济体制改革

1979年3月,在无锡召开的全国经济理论讨论会上发言,提出了商品经济的观点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1"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除了统一性的一面,还具有经济条件的差别性和经济利益的矛盾性的一面。这就使社会主义企业的劳动产品仍然保留着商品的性质。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又具有商品经济的特点。""问题在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是不是商品?……长期以来,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和交换,已经不具有商品的性质,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也不是商品关系。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各个企业分别使用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经营时,由于主观条件不同,所取得的成果是不同的。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劳动者的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劳动能力存在着差别,社会也必须默认这种不同的劳动能力是'天赋特权'。同时,各个企业的劳动,又是局部劳动,不能直接表现为无差别的社会劳动。要使这种局部劳动表现为无差别的社会劳动,衡量各自的劳动成果和体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将各企业的劳动产品当做商品,通过等价交换这个迂回过程,才能实现。""商品生产的存在,价值规律也必然存在并发挥调节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水平还比较低,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生产,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国民经济进行计划调节时,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调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1979年6月10日中央党校《理论动态》)

2、"为了把计划调节建立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之上,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权力过分集中和偏重行政方法管理经济的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改革的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改变单纯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办法,运用经济手段和法规手段管理经济。改革的重点,是确定企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地位,正确处理中央、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利益关系。还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把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职工的物质利益联系起来,以调动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这应当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导向。"重视资源环境

1982年起,在中央党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课堂,多次强调了重视资源环境,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1、"合理开发、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进行社会生产的一个经常的必要条件,任何国家,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自然资源的需要却是无限的。因此,只有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分别论及了农业自然资源,矿产能源资源、森林草原资源、海洋资源等等。首先是"土地资源乃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的立足之所,也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的有限性及位置的固定性,使它成为弥足珍贵的资源。对土地使用的科学规划、合理使用、严格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能源资源,特别论及了"从整个世界的生产发展过程来看,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是从新的能源革命和动力装置开始突破的。重视能源管理,在现代经济中特别重要。从我国的历史经验看,由于经济建设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可采资源、开发技术和管理水平又存在差距,因此,矛盾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指出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全民、集体、个体一起上,共同开发能源,如不统一规划、加强指导、明确法规、严格管理,势必造成滥采滥伐,浪费和破坏资源的严重后果。"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一是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二是要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三是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物质资源,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讲稿选》1984年版)

刘海藩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2、保持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既是一切物质资料的源泉,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在开发自然资源、从事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加强环境保护,是与人类的长远利益息息相关的。不仅是当代人的长远利益,更是子孙后代的基本利益。只有切实保护自然环境,才能保持生产可持续、生活可持续、人类生存可持续。特别是中国做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世界各国都将环境问题摆在重要位置的时候,我们有责任对维护一个好的地球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提出了:"一是要有坚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一个好的环境,才有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有人的安全与健康。二是要有明确的环境保持目标。要规定自然环境达到一定的目标,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实质上是人类对环境的要求。这种要求,关系到人们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等各个方面。同时,是随着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美学观点以及伦理道德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环境标准,应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三是要加强环境管理。主要是认真制订生态保持和环境治理规划,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落实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特别是要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到单位、到人头,并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奖惩"。(《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物质资源,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讲稿选》1984年版)

批判私有化观点

90年代初,在理论界私有化思潮泛滥时,即多次在中央党校课堂及一些社会上的研讨会严肃批判全盘私有化、否定公有制,特别是贬损国有经济的错误观点。

1、针对一些人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误读,即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观点,指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论题中应有之义。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提出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作为前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作为一定社会形态、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自然是该社会形态、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内在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忽视或否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重要性,在理论上容易模糊不同社会形态或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界限,在实践中则不能提出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指导改革,最终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996年12月22日《光明日报》)

2、关于国有经济,强调"国有经济,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实行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批判了"国有企业的亏损是同企业的国有性质造成"的错误观点,指出了"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从体制上看,是权责利不清晰。从历史上看,首先是长期造成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合理;其次是长期忽视技术更新改造。从政策方面看,一是国有企业担负着大量的社会政治职能,要支付很多社会成本;二是随着国家投资政策变化,不少国有企业债务包袱沉重;三是国有企业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财政负担过重;四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不少国企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向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带走了技术、信息和市场。此外,还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国有企业大量应收资金收不回来。这些问题,只要遵循正确的途径深化改革,都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批判了"改革的关键是向政府开刀"、"政府必须完全退出市场和企业"的观点,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实行政企分开,但党和政府必须领导改革。在企业内部,要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与保证企业领导人依法行使职权统一起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1996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四个基本特征

新世纪初,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产生了各种岐义,特别是混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区别的时候,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四个基本特征",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框架。"要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真正结合起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相结合,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方向";

"2、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3、市场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4、市场经济与党的领导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卓有成效的政治保证"。同时提出了,"对外要积极应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国际竞争环境,即要正确判断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和性质,全面分析与有效策应国际市场的机遇和风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内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起效率与公平相协调的和谐发展机制。"(《谈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4月)

参考来源

  1. 刘海藩 ,娄底名人网
  2.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在京召开理论研讨会 ,光明网, 2013-12-12
  3. 刘海藩同志逝世 ,人民网, 201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