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红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红忠
出生 1965年6月18日
浙江丽水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红忠(Liu Hong Zhong) [1] ,男,浙江丽水人,1965年6月18日出生。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系主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经济学学士(1988年)和硕士(1991年),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经济学博士(1998年)。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系主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上海市金融学会理事。

人物简介

刘红忠,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金融系系主任、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杜伦大学联合金融研究中心中方主任。 1998年7月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国际投资。讲授课程: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当代中国金融前沿专题研究(本科生)、国际金融专题研究、金融市场学专题研究(硕士研究生)、金融市场学专题(博士生)。曾先后赴英国牛津大学圣٠安东尼学院、日本国际大学国际管理学院、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沃克商学院、瑞典斯德歌尔摩经济学院欧洲日本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经济与金融系等校访学和工作。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以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盐城市政府、平安银行等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多项课题。已出版专著和教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投资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金融市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投资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金融市场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主持翻译了《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版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二版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等。论文发表于《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世界经济文汇》、《财经研究》等多种杂志。曾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获得者、第九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著作类三等奖)、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第三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论著类三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曙光学者以及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主要研究

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

学历

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9年至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中美经济学培训中心,参加由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主办的为期一年的经济学学习; 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6年至1997年,获中英政府友好奖学金 (SBFSS)资助,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St·Antony's College),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研究;

199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国内履历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 副教授,1995--1999;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 教授, 1999--;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 博士生导师,2001---;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 副系主任,1994--2000;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 系主任, 2000--;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副主任,2000--;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理事,2001---;

上海金融学会 理事,1999--;

中国金融学会 理事,2005----

国外讲学与访问

英国牛津大学圣٠安东尼学院,高级访问学者,1996/9-1997/9(St. Antony's College, University of Oxford, Senior Associate Member,1996/9-1997/9);

日本国际大学国际管理学院,访问教授,1999年1至2月(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Japan, Visiting Professor,Jan. To Feb.,1999);

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沃克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4月(Walker School of Business, 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 Senior William-Holland Fellow,April,1999);

日本国际大学国际管理学院,访问教授,2000年2至3月(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Japan, Visiting Professor, Feb. To Mar., 2000);

瑞典斯德歌尔摩经济学院欧洲日本研究所,访问教授,2000年8月(European Institute of Japanese Studies,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 Visiting Professor, August 2000);

日本国际大学国际管理学院,访问教授,2001年1至2月(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Japan, Visiting Professor, Jan. To Feb., 2000);

香港城市大学经济与金融系,客座教授,2004年6月至7月(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Visiting Professor, June to July,2004)

国际会议

瑞典斯德哥尔摩----"中日经济关系国际研讨会",特约评论员,2000年8月15-17(Symposium of Sino-Japanese Economic Relations , Stockholm, August 15-17, 2000, As a commentator);

美国哈佛大学-------"亚洲经济论坛成立仪式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2001年4月26-28(Opening Ceremony and the first conference of Asian Economic Panel, Harvard University, April 26-28, 2001, As a discussant);

韩国汉城-------"世界经济增长与中国:机遇与挑战"圆桌会议,主题发言,2001年10月23-24(China in the new World Economic Growth: Challenge or Opportunity , KIEP, Seoul, Oct.23-24, 2001, As a speaker );

韩国汉城------"亚洲经济论坛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特约评论员,2001年10月25-27(The Second Conference of Asian Economic Panel, KIEP, Seoul, Oct.25-27,2001, As a commentator);

日本庆应大学----"亚洲经济论坛第三次学术研讨会",特约评论员,2002年5月12-16(The Third Conference of Asian Economic Panel, Keio University,Tokyol, May.12-16,2002, As a commentator);

美国夏威夷------"东亚金融区域合作", 主题发言,2003年2月(Symposium of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KIEP, Hawaii,Feb,2003, making a presentation.)

香港大学--------"亚洲经济论坛第七次学术研讨会",特约评论员,2004年4月12-14(The Seventh Conference of Asian Economic Panel, KIEP, HK, April.12-14,2004, As a commentator);

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经济论坛第八次学术研讨会",特约评论员,2004年10月6-8(The Eighth Conference of Asian Economic Panel, KIEP, HK, August.6-8,2004, As a commentator);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东亚金融合作",大会论文,2004年10月13-14(The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presenter, Oct.13-14,2004)

日本庆应大学----"亚洲经济论坛第九次学术研讨会",特约评论员,2005年3月12-16(The 9th Conference of Asian Economic Panel, Keio University, Tokyo, March.12-16,2005, As a commentator);

荣誉

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

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1999年;

上海市曙光学者,1999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2001-2003年;

专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获得

"第九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著作类三等奖,2001年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第三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论著类三等奖,2001年

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

教学

在复旦大学,讲授国际投资、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国际金融等本科生课程,以及国际金融专题和金融市场学专题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

日本国际大学国际管理学院,为MBA学生讲授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等课程。

专著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与国际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教材:

金融市场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上海社科院出版社联合出版,2000年(第一作者);

新编国际投资》,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年;

金融市场学》研究生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投资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金融市场与机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译著

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Obstfeld & Rogoff,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Obstfeld & Rogoff, MIT press,1997);

近年发表的部分论文:

东亚金融合作的研究范式与架构》,《复旦学报》,2005/3;

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投资》,《复旦学报》,2004/5;

《中小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与金融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研究》,2003/4;

欧元稳定性的理论探讨》,《国际金融研究》,2000/10;

《货币一体化:国际金融架构的新趋势》,《中国外汇管理》,2001/3;

《从有效市场假说看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复旦学报》,2001/4;

《亚元诞生的现实性思考》,《世界经济文汇》,2001/4;

《孟代尔-佛莱明模型之后的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研究》,2001/1;

《对欧元前景的理论和政策层面的分析》,《中国外汇管理》,2001/1;

国际金融理论最新发展评述》,入选《2000-2001中国国际金融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对央行的影响分析》,《复旦学报》,2000/10(第二作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