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长佑(清朝官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长佑(清朝官员) 刘长佑(1818年-1887年),字子默,号荫渠(一作印渠),湖南新宁人,清末湘军名将。

初在湖南办团练,与江忠源友善。1852年以拔贡随江忠源率乡勇赴广西镇压太平军及天地会起义。次年春因扑灭浏阳征义堂会众起事,擢知县,旋升同知。6月,太平军围困南昌时,奉命独领一军自长沙驰援南昌;旋即偕罗泽南赴援解吉安围,并分兵克泰和,后官擢知府。江忠源战死庐州(今合肥)后,奉湖南巡抚骆秉章命,偕忠源弟率军千人驰援,攻克袁州(今宜春)、临江(今樟树)等地,官加按察使衔。1857年袁州太平圩之战,全军溃败,下马引佩刀欲自裁,由刘坤-拥上马退保分宜。1859年回湖南与天地会作战,并追击石达开军。占柳州后,官擢广西布政使。次年任广西巡抚。1862年擢两广总督,旋即调任直隶总督,与鲁西北白莲教起义军张锡珠、宋景诗等部作战。

1867年沧州盐民在张六等领导下举行起义,以数千之众,逼近京畿,他因镇压不力被革职。1871年后历任广东巡抚、云贵总督等职。主张加强边防,抵抗法国侵略,支持刘永福援越抗法。后病逝原籍。谥武慎。著有《刘武慎公遗书》。

人物生平

刘长佑(1818-1887),湖南新宁县人,字子默,号荫渠(也作印渠),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

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

咸丰二年(1852)随江忠源楚勇进攻广西太平军。次年又随江忠源镇压浏阳征义堂周国虞等会众起事。此后,江忠源领军出境,在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与太平军作战,刘长佑多次赴援。江忠源战死庐州后,1856年1月任补用知府,镇压文东天地会起义军余部于湖南临武后。他奉湖南巡抚骆秉章命,率萧启江等军5000人楚勇由湖南入江西,援救曾国藩,先后攻占萍乡、袁州、临江等太平军据点,升道员。 [1] 咸丰七年(1857年)3月,被太平军击败于江西太平墟,受重伤。旋在袁州太平墟之战中,遭到太平军沉重打击,全军溃败,赖江忠义(江忠源堂弟)率练勇救援,才挽回颓势。

咸丰九年(1859),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南安进入湖南,攻克郴、桂,直迫永州.刘长佑、江忠义率军赴援,解永州围。石达开军围攻宝庆,刘与李续宜分扼东西两路堵击。石军久攻不下于8月撤围南走东安,转战广西。刘领兵追逐,攻占柳州,实授广西按察使,迁布政使。在广西扑灭了两广天地会建立的"大成国"政权,升广西巡抚。

同治元年(1862)分兵援浙江,率大军肃清境内之敌升任擢两广总督 ,将所部楚军交刘坤一统领,留防广西。不久,刘长佑调任直隶总督,与鲁西北农民起义军张锡珠、宋景诗部作战。同治五年(1866)年在海河一带试垦稻田,并整顿长芦盐法。同治六年(1867),沧州盐民张六起义,数千人攻袭固安、霸州,危及京城,刘长佑因疏于防范而被降级留任。

同治十年(1871)再度翻用,厉任广东、广西巡抚、任云贵总督达8年之久。时"越南逸匪窜扰,关外不靖"。长佑疏曰:"荒服之寇,可近击而不可远追;边隘之师,能协防而不能越剿,诚以穷追则必深入,后路或致空虚。越剿则必添兵,饷需倍形竭蹶。"与冯子材等会商,最终击溃之。1881年(道光七年),法国攻占河内后,又"兵窥越南东京",长佑上疏曰:法之"处心积虑,乃在通商云南",为边守计,举兵南下,援越抗法以卫国,成反帝爱国的有功之臣。

主要成就

为政广西 肃清吏治

接手广西政务之后,刘长佑认为以广西当时的局势,拯民生当先清吏治。他先后处置了贪赃枉法的同知(古时官名,称副职。清代府的同知为正五品)何性达,以及私自向越南贩卖肉桂、犀角的马元标等官员,一时官场风气大为好转。为严厉打击官员腐败,给下属树立榜样,他对家人也严格要求,严禁家人因其官位而腐化奢侈。咸丰十年(1860年),刘长佑妻李夫人、四子刘思训、弟刘又卿等率家人来广西躲避湖南寇乱,他不准当地官员擅自出入其家人的住所,坚决杜绝行贿受贿。

刘长佑整饬吏治,注意官员的选拔、考核。他选材不拘一格,反对以出身资历衡量人。对于有特殊才能的,总是提拔重用,如行伍出身的隆安县知县姚清臣。

战乱后,广西官署损坏严重,官员只能借民居或庙宇办公,影响政府正常工作,威信也难以树立。在财政万分困难的情况下,刘长佑多方筹集经费,利用六年时间对衙署进行修复,使地方政府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广西地处西南边疆,自元朝以来长期实行土司制度。虽然经过雍正时鄂尔泰大规模改土归流,但还是保留有大量土司。在处理土司问题时,刘长佑采取了谨慎、稳妥的措施。对于不能调解的土司暴政,刘长佑采取坚决惩治的办法。如南丹州土豪莫云义借办团练骄横跋扈,刘长佑派兵将其擒获,并处以极刑,百姓拍手称快。另外,田州(今田阳)土司官族岑宏与署土州岑森争袭土司职位,应当地百姓的要求,刘长佑便奏请改土归流,其地新设恩隆县,将田州靠近百色的地方划归百色,又派驻流官,驻扎军队,设立学校。

整顿赋税

刘长佑在广西任职期间,对战乱平息后新收复的州县,皆奏请为其蠲免钱粮,以减轻当地老百姓的负担。对历年积欠钱粮也一律豁免,现行征收或缓交或减少成数。他还奏免各种贡品的征收,如同治帝为讨慈禧欢心,想修复圆明园,要求广西提供大量桐板、陈黄松、杉木、油松等大材,刘长佑认为不切实际,即上奏提出:广西连年战乱,梁栋异材多遭兵燹,剩下一些杉木油松等都不中尺寸,枫柏、陈黄松之类,广西向不出产,而且广西道路崎岖,运输不易,不应提供。

清朝厘金的征收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抽税种类、设卡地点、办事程序等均由各地自主。地方官员为了捞取尽量多的好处,往往四处设立关卡,许多厘金被中饱私囊。这样大大妨碍了商业流通,商人怨声载道。为了革除厘金中的种种弊端,刘长佑选派信得过的右江道王华封总理厘金事务,其他办事人员通过抽签轮任;同时裁员减卡,将全省86处厘卡减至27处;降低税率,对小货实行免抽。为了保障商路畅通,他还派驻军队进行保护。

多年的战争打乱了社会秩序,人们流离失所,一些地主也到处流亡,田地或荒芜或几易其主,土地关系变化很大。为此,刘长佑督令地方对田亩重新丈量清理,加强田赋征收。广西地理条件适合养蚕,刘长佑便要求各地官员积极向百姓宣传推广。

上述措施的施行,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广西因豁免银减少的负担就达数十万两。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荒地大量开垦,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整顿厘金活跃了商业,方便了人民生活,大大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改变了广西经济穷困、常靠他省协饷的局面。

提倡文教

当时广西历经战乱,文化教育比较落后,有人曾概括为"文教不立,人才朴陋"。刘长佑恢复发展教育,首先提倡恢复礼。他看到桂林文庙祭礼废弛,专门从湖南醴陵请来教习予以恢复。

由于战乱频繁,广西境内考棚被毁,当局者亦无暇举办乡试科考,多次科考均被取消。刘长佑命人重修考棚,着手补行乡试。考虑到广西镇安府(治今广西德保)的贫穷学子若赶赴南宁科考,路途遥远,资费短绌,极为不便,他便在镇安建立考棚,以方便考生就近赶考。举办科考需大量经费,他看到广西财政困难,便带头捐款。在科举考试中,刘长佑严格考场纪律,严禁徇私舞弊。

历史评介

刘长佑是湘军著名将领,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忠勇善战,因战功受清廷重用,历任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刘长佑思想性格特征在晚清官僚群体中比较典型。其中,在用兵打仗方面,刘长佑在作战中剿抚兼施,柔中带刚,用兵周密谨慎,力求稳妥。他对军队训练严格,与将士同甘共苦。在绿营衰落之时,首创练军,促进近代军事改革。任职西南时,积极抵御法国侵略,维护国家边疆安全。与此同时,刘长佑为人谦卑,敦厚低调,不争功,不倨傲,因忠厚而受到朝廷重用。但因不善钻营,不谙官场经营之道,以致获罪罢官。在地方治理上,刘长佑亲民务实,清正廉洁,他关心百姓疾苦,减免课税,积极治理灾荒,努力减轻百姓负担。在整顿吏治中,以身作则,廉洁勤政,重视人才选拔。重视封建道德,积极发展封建教育,努力恢复当地封建秩序。其地方治理政策以守成为主,并不热心洋务。总而言之,刘长佑的思想性格有优有劣,他勇于任事,但缺乏变通;忠厚温和,但机敏不足。这种思想性格特征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在湘军乃至晚清大多数官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个人作品

2011年5月19日,《刘长佑集》在崀山举行首发式。此书作为《湖湘文库》重点书目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省内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刘长佑集》首发仪式,并在崀山进行为期四天的文化旅游资源考察。从汉建夫夷候国以来,崀山人才辈出,将星荟萃,南宋时有随岳飞抗金的民族英雄杨再兴,明有助郑成功七下西洋的两广总李敏,清代曾一度呈现"隔墙两制台,隔江两提台,五里七道台,十里八藩台"的鼎盛局面。晚清重臣刘长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新宁县县长李小坚认为,《刘长佑集》成功发行,为揭示崀山独特的历史文化提供了蓝本和范本作用。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