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刘雅红

来自 名人简历网 的图片

刘雅红,女,汉族,1966年5月出生,黑龙江泰来人,华南农业大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专业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198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及1993年分别获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7月获华南农业大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7月留校任教,1997年9月至2001年2月期间先后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兽医学院和密歇根大学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晋升为教授。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1年受聘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20年1月10日,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

现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常委、副书记、校长[3]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黑龙江泰来

出生日期----1966年5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年受聘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毕业院校----东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人物履历

1990年07月东北农业大学兽医本科毕业

1993年07月获东北农业大学兽医药理学硕士学位

1996年07月获华南农业大学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6年留校任教,1996年晋升为讲师,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晋升为教授

1997年09月至12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兽医学院做访问学者

2000年06月至2001年02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1年05月至2006年12月任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常务副主任

2007年01月至2008年12月任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副院长

2009年01月至2014年07月任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院长

2014年07月至2018年12月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2018年12月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22年01月任广东省女科技工作者联合会会长。

2023年01月至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党的二十大代表。

主管工作

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分管审计处。联系动物科学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联系中国民主促进会华南农业大学基层委员会。

人事任免

2023年1月16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刘雅红(女)为副主任。

学术兼职

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兽药残留与耐药性控制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农业农村部新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分会副理事长等。

刘雅红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研究领域

兽医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研究、新兽药研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质粒协助沙门菌的适应性及其机制研究(30520103918),2016-2020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31125026),2011-2015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兽用抗菌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IRT13063),2014-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政府联合基金:抗菌药残留对动物病原菌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影响(U1201214),2013-2017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传播机制研究(201203040),2012-201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畜禽重要病原菌耐药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S2012030006590),2014-2018

广东省产业联盟科技项目:新型动物专用抗生素肠溶微囊制剂的研究(2012A020800004),2012-2016

研究成果

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联合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发表文章70多篇,SCI收录的文章50多篇。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1个,主译国际专著《兽医药理学与治疗学》,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

2016年9月26日,刘雅红教授团队在持续的耐药性监测中分离到一株同时耐受碳青霉烯类和粘菌素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介导这两类药物的耐药基因位于可转移的质粒上,并且可以高效地转移给其他的菌株,如果该质粒转移给临床致病菌,将会给人医临床的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 Microbiology(doi:10.1038/nmicrobiol.2016.176)在线发表。研究人员发现,这两个质粒是通过IS26和nic的两步重组才形成了杂合质粒。该携带杂合质粒的菌株十分稳定,在空白培养基上连续传代也极少发生质粒丢失的现象,说明细菌一旦获得该杂合质粒,将长时间保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粘菌素耐药的能力。该研究揭示了细菌在进化过程中可以通过质粒的融合和重组形成多重耐药质粒,研究中基于质粒序列特征提出的质粒进化模型为后续研究类似的杂合质粒提供了可行的范本,同时阐明的质粒进化机制为有效制定"超级细菌"防控策略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由刘雅红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成果"动物专用新型抗菌原料药及制剂创制与应用"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攻克了溶葡萄球菌酶的产业化难题,创新了动物专用抗菌药沃尼妙林、头孢喹肟和头孢噻呋原料药的合成技术和制剂工艺,达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产品代替进口产品,并出口国际的目标。构建新模型指导科学用药,开拓了兽药评价的新方向。研发的产品大规模应用,市场占有率连年保持国内第一。该成果引领了我国兽药研发方向,提升兽药产业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该成果的获奖人还有吴连勇,黄青山,曾振灵,方炳虎,黄显会,程雪娇,孔梅,丁焕中,张晓会。

代表性论文

1. Sun J, Deng H, Li L, Chen MY, Yang QE, Liu YH*, Liao XP*.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59:738-741, 2015.

2. Xiao X, Sun J, Yang T, Fang X, Wu D, Chen Y, Shi W,Liu YH*.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59:3754-3760, 2015.

3. Fang LX, Sun J, Li L, Deng H, Huang T, Li X, Chen MY, Liao XP,Liu YH*.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46:209-213, 2015.

4. Zhao DH, Zhou YF, Yu Y, Shi W, Yang X, Xiao X, Deng H, Qiao GG, Fang BH, Liu YH*. Vet J 201:109-115, 2014.

5. Li L, Liao XP, Liu ZZ, Huang T, Li X, Sun J, Liu BT, Zhang Q, Liu YH*.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44:263-268, 2014.

6. Chen X, He L, Li Y, Zeng Z, Deng Y, Liu YH*, Liu JH*. Vet Microbiol 174:267-271, 2014.

7. Li L, Liao X, Yang Y, Sun J, Li L, Liu B, Ma J, Li X, Zhang Q, Liu YH*. J Antimicrob Chemother 68:2263-2268, 2013.

8. Yang SS, Sun J, Liao XP, Liu BT, Li L, Fang LX, Huang T, Liu YH*. J Antimicrob Chemother 68:1930-1932, 2013.

9. Liu BT, Wang XM, Liao XP, Sun J, Zhu HQ, Chen XY, Liu YH*. J Antimicrob Chemother 66:1638-1639, 2011.

10. Yue L, Jiang HX, Liao XP, Liu JH, Li SJ, Chen XY, Chen CX, Lu DH, Liu YH*. Vet Microbiol 132:414-420, 2008.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