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初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初亏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气承当。四平八稳,神州永昌。她讲究字体的间架结构,平衡布局。也讲求字形的沉稳厚重,大气端庄。横要平竖则直,切不可头重脚轻根底轻飘[2]

名词解释

初亏是发生日食(或月食)的一个阶段,它的出现表明日食(或月食)已经开始。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月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

原因

在朔日(即农历初一),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发生月球掩蔽太阳的现象,这时就会出现日食。所谓"食"就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我们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平面与白道平面不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平均有5°09′的夹角,并且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只有在朔日,当月球运行到黄道和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日食分为全食、偏食、环食三种,并且只能在狭窄的地带内看到。在南北极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而要想在这里看到日全食,需要等上大约1年半的时间。每年至少会发生两次日食,最多不会超过五次,如果出现了五次,那么一定都是日偏食。

名称由来

西方的天文学把日(月)全食分为五个过程,这五个过程要直接翻译成中文就叫做第一次接触、第二次接触、食的中心、第三接触、最后一次接触。其实中国将关于日全食描述的五个过程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自古有之,并非从西方翻译的。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创造的天文学名词,把第一次接触叫初亏,就是月亮东边跟太阳的西边刚刚接触,这叫初亏。

历史记载

在我国,约4000年前就出现了关于日食的记载,《尚书》所载:“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这是世界最早日食记录。

由于地球轨道与月球轨道有一个5度的夹角,在特定的时间月球会运行至一个特别的位置,令太阳、月球及地球连成一线,这时月球刚好遮掩了太阳的光球,这样便形成一次日食。

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月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是一次日全食过程中五个时期之一,也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

全食五个时期

日(月)全食总共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其中初亏是月球(地球)边沿刚刚与太阳(月球)边沿外切,刚刚开始遮挡;食既是月球(地球)边沿和太阳(月球)边沿内切,就是太阳(月亮)已经被月亮(地球)完全遮住了;食甚则是太阳(月球)中心与月球(地球)中心最近的时候;生光是日(月)全食的后期,是太阳(或月亮)被遮挡后的第一缕光;复原后的太阳(或月亮)已经变圆,说明全食已经结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