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李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圖片來自搜狐网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鹦鹉羽毛脱落离开金殿,独自在墙壁上哀鸣;后两句写能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被遗弃,最后飞向出生地。诗人以鹦鹉自比,通过鹦鹉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愤懑情怀。

原文

李白〔唐代〕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译文

落羽的凤凰不如鸡,离开了金銮殿,只好扇动锦衣孤寂哀鸣。

枪打出头鸟,谁叫你那么喜欢提意见?那么会说话?那么会作诗?让笨嘴鸟儿妒忌,现如今只好飞回陇西的故林了。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变相地放逐出京,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勃赐归山”。这首诗就作于他离开长安之前,即“初出金门”时,去寻访王侍御史,不遇,看到他壁上碱的鹦鹉,便借咏画,抒写自己的心情。

赏析

  四旬诗既是咏画中鹦鹉,又是写诗人自己。前两句说,鹦鹉羽毛脱落,离开了金殿,独自依托在侍御家的墙壁上哀鸣,实际上是在写自己遭受挫折,从翰林院失意归来,形单影只,前来向侍御史倾诉衷肠。后两句说,鹦鹉能模仿人说话,终究要被遗弃,最后还得飞向陇西出生之地,实际上也是在说,冉己敢于陈述意见,终究见弃于唐明皇,只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题画与言情,两相啮合,取譬精巧,可见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人用鹦鹉的能言喻指自己的才华,既然自己不为朝廷所用,那就只有回归故里了。古时陇西盛产鹦鹉,而陇西正是李白郡望所在,因而诗人对鹦鹉有同病相怜之感。诗中以“陇西”与“金殿”对举,其失落之感尤为强烈。

  而这只鹦鹉不是一般的鹦鹉,是从金殿里来的,金殿里的鹦鹉来到此地的原因:一是败羽,二是能言。正因为这样,所以只能孤鸣在野,而且叹息自己失去了锦绣衣装。因为“能言”而“终见弃”,所以只能独自飞向陇西,其实这是诗人以鹦鹉自比,写鹦鹉的遭遇,其实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怀,自己就是那只败羽而多言的鹦鹉。

简析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鹦鹉羽毛脱落离开金殿,独自在墙壁上哀鸣;后两句写能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被遗弃,最后飞向出生地。诗人以鹦鹉自比,通过鹦鹉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愤懑情怀。整首诗题画与言情,两相啮合、取譬精巧、天衣无缝,由此可见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