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目的地(倪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到達目的地》是中國當代作家倪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到達目的地
每次外出到達目的地時我都有不同的心境。有時是出差即將要到達的新一個城市,從空中窺視這個城市風景,透過稀薄鬆散的雲層看到高高的大廈變得矮小,一片片的人流像螞蟻一樣慢慢走動,縱橫交錯的條條市井馬路,就像小學生練習本里的方格子,車子在方框中慢慢蠕動,幾條呈弧狀的鐵軌穿過城市心臟速度飛快地穿梭……我的心立刻會想到這個城市規模一定很大,城市設施一定很現代化,風景也一定會很旖旎秀美。
到達目的地是一種心境,想想起來也別有一番情趣,這心境來得非常突然,讓你一時很難很快適應。記得2003年11月中旬,我到湖南長沙郴州參加一個學術會,去之前主人來電話說湖南現在氣溫接近零度,我第一次去湖南別提心裡有多高興了,妻子連忙為我準備里二套外二套的,什麼防寒大毛衣、防寒帽、手套、足襪、防風鏡等收拾了一大堆,放在2個箱子裡足足有幾十斤重。啟程那天,單位用車子送我們去機場,辦好登記手續過了安檢就登上飛機直飛湖南的黃花機場。下了飛機,走出機場氣溫驟然下降,天氣陰霾,讓人頓覺走進另一個世界。主人在機場出口處接了我們,將行李放好就坐上旅遊車向南部直奔高速路3個多小時才到達郴州。進入市區,郴州的環境和建設令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作為廣東後花園的郴州,處處是花,目目皆景,高樓大廈在車窗中接踵而過,熹微的陽光透過玻璃照射着我們,顯得和諧而溫暖起來,與來之前我們腦海里的湖南冰天雪地,寒冷疏稀的兩重天的景象全然不同。
2006年7月,也是到達一個目的地,這次我是前往內蒙古海拉爾參加一個文學筆會的。到祖國的東北方對於一個海南人來說機會真是太難得了,這恐怕很多人一輩子也沒緣去得一次。機會既然來了,我當然要爭取去一趟。由於時間在7月,正是盛夏時節,海南這邊熱浪滔天,悶熱難耐。去內蒙之前我沒有多少準備,簡單拿點行囊就乘搭飛往北京的飛機,到了北京再轉乘坐火車,這途中需要幾天幾夜的時間在火車上度過。列車整夜哐啷哐啷的響的不停,往往到了凌晨4點醒來,看看窗外,這時大地已鍍上金色的陽光,列車不休止地一路狂飆,似乎在為我爭分奪秒,車窗兩旁景色重重疊疊,美不勝收,飛快地往後消逝。進人東北大興安嶺林區,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古天林木,偶爾見到工人身穿制服在林區里伐木的身影,然後用解放牌汽車拉往火車站貨場集中地,再裝上火車運往全國各地。從北京走京黑線到黑龍江,再進入內蒙古海拉爾市境內,一路上雖然十分辛苦和疲倦,也常常半夜起來看日出,但新鮮的感覺還是接連不斷,感受到東北方人的勤勞和智慧,一種走出家門滿載而歸的滿足感,立刻驅散了幾個晝夜乘坐火車的疲勞。終於,久違的海拉爾市展現在我的眼前。
每一次出差外地都有一種新鮮感,每一次到達不同的城市或離開都有不同的感覺。不管距離是近還是長途的跋涉,只要出去就想很快到達,將收穫帶回來,將見聞攝錄下來。工作以後我去過不少地方,每次出去都有新的收穫,因為時代不同了,社會時時都在進步,日新月異的景色和一日千里的建設成就,都會在每個城市留下動人的一頁,翻天覆地的變化都給人們的心靈留下深深的烙印。這就是到達目的地對我的神奇和誘惑。
離家到達目的地小住一段時間後,我還是有一種歸心似箭的衝動,抑或是想家的緣故吧。1998年3月,我因工作需要到廣州參加一個業務培訓班,時間定是3個月,儘管我每天忙於緊張的學習,但想家的感覺卻油然而生。每當夜深人靜時,我的大腦就浮想聯翩,想起親人們熟悉的臉孔,想起妻子孩子,心想學習到了結束時的那一天,回到家人的身邊,感受家庭的浪漫和溫馨。於是,歸家時也總是期待着儘快達到目的地。真的到了學習結束那天,同事們總是不約而同地拿起電話告訴家人什麼時候回家,坐汽車還是乘飛機,並且把到家的準確時間說得清清楚楚。接着三五成群到市里買些食品、特產之類的東西帶回去。到了乘機(車)那天,晚上總是翻來覆去睡不着,想着明天的行程,想着老婆孩子和父母們,在每個人的心裡,個個都心情激動,溢於言表。
那天我從廣州白雲機場出發,乘搭南方航空的飛機,在空中飛行足足有56分鐘後,飛機終於在海口機場徐徐降落,飛機的慣性使飛機不停地滑行,我的心也在怦怦跳動着,多麼希望下了飛機立刻見到家人!我們畢竟離家了90天啊!現在到達目的地了,和家人重逢就在這頃刻間。
到達目的地的感受太多了,我希望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和新的感覺。 [1]
作者簡介
倪平,(常用筆名萬音,發稿筆名霓虹、旖旎、李萍),男,漢族,海南省萬寧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