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刺头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紫若冰仙讨论 | 贡献2020年10月23日 (五) 16:5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刺头菊</big> ''' |- | File:T01d13fdd6bb5092893.jpg|缩略图|…”)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刺头菊

刺头菊(学名:Cousinia affinis)为菊科刺头菊属的植物。分布在俄罗斯、蒙古以及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480米至800米的地区,见于沙丘或荒漠,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刺头菊
  • 学名;Cousinia affinis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亚科;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 族;菜蓟族 Cynareae
  • 亚族;飞廉亚族 Carduinae
  • 属;刺头菊属 Cousinia
  • 种;刺头菊
  • 分布区域;中国新疆,前苏联,蒙古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

根直伸,暗褐色

茎直立,灰白色,被密厚的绒毛或部分或全部脱毛而至无毛,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茎基粗厚,被褐色残存的叶柄及稠密的棉毛或绒毛。

基生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向下渐狭成具翼的叶柄,包括翼柄长8-12厘米,宽2-4厘米,边缘大锯齿或浅裂,大锯齿或浅裂片卵形、宽卵形或半圆形,先端钝或圆形或宽急尖,有针刺,针刺长2.5-5毫米,边缘针刺稀疏,较短,长0.5-1毫米,全部针刺淡黄色;下部茎叶比基生叶小,但与基生叶同形,边缘具等样的刺齿、浅裂及针刺;中部茎叶椭圆形、披针形、卵形或长卵形,较小,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具有等样的刺齿、浅裂及针刺;上部及最上部茎叶更小,卵形。全部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被稀疏蛛丝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或密厚的绒毛;中上部茎叶无柄,基部扩大耳状或圆形扩大抱茎。


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端,植株含少数头状花序,不形成明显的伞房状花序排列,花序枝粗。总苞球形或卵形,不包括边缘针刺直径1.5-2厘米,无毛或有稀疏蛛丝毛

总苞片9层,多数,100个以上,向内层渐长;中外层钻状长卵形至钻状长椭圆形,宽2-3毫米,包括顶端针刺长8-12毫米,边缘有缘毛,向上突然收窄成坚硬针刺,针刺淡黄色,长4-5毫米,向下或向外弧形反曲;内层长椭圆形或宽线形,长达15毫米,宽2-2.5毫米;背面有短糙毛,边缘有短缘毛,顶端刺尖;最内层线状倒披针形,长18毫米,宽2毫米,背面有糙毛,边缘有短缘毛。

顶端短刺尖。托毛平滑,边缘无糙毛亦无锯齿。小花白色,花冠长14毫米,檐部长9毫米。

瘦果倒长卵形,长4 毫米,宽2毫米,有花斑,4肋棱,肋棱在果顶伸出成斗刺尖,形成不完成发育的果缘

花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沙丘及荒漠,海拔480-8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新疆准噶尔盆地及阿尔泰山地区(布尔津、铁木耳塔木、奇台)。苏联中亚、蒙古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中亚列普萨地区。[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