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刺苞果(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刺苞果

刺苞果(学名:Acanthospermum australe (L.) Kuntze)是菊科,刺苞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5厘米,茎直立,有明显的节,叶片顶端宽尖或钝,有锯齿,基部楔形,头状花序小,顶生或腋生,总苞片草质,长圆状披针形,托片膜质,包围两性花,卵圆形,花冠舌状,舌片小,淡黄色,兜状椭圆形,上端钟形,花药基部截形,顶端窄尖。花柱不分裂,成熟的瘦果倒卵状长三角形,6-7月开花,8-9月结果。

原产南美洲,在中国云南分布甚广(自潞西、景东、勐海、普洱、元江至漾濞、普棚),生长在海拔350-1900米的平坡及河边沟旁。

该种成为中国云南南部的一种常见杂草,在果园、橡胶园、苗圃及农田中产生一定危害,入侵自然生态系统后,由于缺乏制约因素,数量不断增加。 该种已列入中国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名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刺苞果
  • 学名;Acanthospermum australe (L.) Kuntze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合瓣花亚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亚科;管状花亚科
  • 族;向日葵族
  • 属;刺苞果属
  • 种;刺苞果
  • 命名者及年代 ;(L.) Kuntze,1891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5-55厘米,有纺锤状根。茎直立,倾斜或匍匐,下部径4-6毫米,中空或具白色髓部,有明显的节,中部以上有两叉状分枝,上部及分枝被白色长柔毛。叶长或宽椭圆形或近菱形,长2-4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宽尖或钝,中部以上有锯齿,基部楔形,多少抱茎、两面及边缘被密刺毛。

头状花序小,顶生或腋生,有短花序梗或近无梗。总苞钟形;总苞片2层,外层5个,草质,长圆状披针形,外面及边缘被白色长柔毛,有明显的中脉及网脉;内层倒卵状长圆形,基部紧密包裹雌花,顶端具2直刺,长约2毫米,宽1毫米,花后增厚包围瘦果。托片膜质,包围两性花,卵圆形,具2-3条褶纹,长1.5-1.8毫米,顶端不规则撕裂。雌花1层,5-6个;花冠舌状,舌片小,淡黄色,兜状椭圆形,长1毫米,顶端有3齿,基部稍被细毛,上端钟形,有5裂片,具3-4个小腺点。花药基部截形,顶端窄尖。花柱不分裂,顶端稍膨大成棒状。

瘦果长圆形,压扁,藏于增厚变硬的内层总苞片中。成熟的瘦果倒卵状长三角形,长8毫米,基部稍狭,顶端截形,有两个不等长的开展的硬刺,周围有钩状的刺。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原产南美洲,在中国云南分布甚广(自潞西、景东、勐海、普洱、元江至漾濞、普棚)。生于平坡、河边、沟旁及路边;常在幼龄果园、橡胶园及秋收作物(玉米及谷子)田中危害,但发生量小,危害轻。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瘦果具钩状刺,钩附于在动物身体上传播。

物种危害

一般性杂草。在幼龄果园、橡胶园及秋收作物(玉米及谷子)田中危害,但发生量小。成为云南南部的一种常见杂草,在果园、橡胶园、苗圃及农田中产生一定危害,入侵自然生态系统后,由于缺乏制约因素,数量不断增加。

防治方法

化学防除:可使用丙炔氟草胺。丙炔氟草胺是苯基邻氨甲酰亚胺类除草剂,它和草铵膦预混后制成水溶颗粒剂。主要在果园和非耕地使用。

能快速可靠地清除陈年苗床和免耕田或者少耕田中的刺苞果。丙炔氟草胺可以象芽前使用治理难防除杂草一样帮助草甘膦和草铵膦快速可靠地清除陈年苗床。丙炔氟草胺和草甘膦或草铵膦混用可以控制陈年苗床、免耕田和少耕田的冬季刺苞果

丙炔氟草胺可以作为陈年苗床清理的一部分在播前或芽前处理,也可以作为棉花田储备的一个良好选择。在秋天施用的丙炔氟草胺甚至可以控制来年春天的刺苞果。它提供了灵活的施用选择。

丙炔氟草胺可以对草甘膦芽后施用难以控制的杂草进行旱季控制。它可以提供对草甘膦经常难以控制的越来越难以防除的刺苞果的可靠治理。 施用丙炔氟草胺后,下茬作物可以选择栽种诸如玉米、小麦、大麦、高粱、苜蓿干菜豆甚至甜菜等作物。丙炔氟草胺它的低水溶性、快速降解和低施用量保证了对环境安全,对地下水无污染[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