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副极地气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副极地气候(subpolar climate),又名副极地大陆性气候、亚寒带气候(Subarctic climate)、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或雪林气候、极北气候(boreal climate),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北纬50ºN至65ºN之间的气候类型[1]

分布

分布在北半球陆地的50ºN至70ºN左右。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地区。在亚欧大陆分布于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北部起向东经芬兰和俄罗斯西部(南界沿圣彼得堡——下诺夫哥罗德——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俄罗斯东部、蒙古最北端以及以及中国东北的西部,北部以年可能蒸散量350mm与极地长寒气候分界,大致区域为西伯利亚绝大部分地区。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海洋所覆盖,故不存在此气候带。

主要天气系统

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的源地。冬季常受北极气团侵入,暖季有时受热带大陆气团伸入。

气候特征与成因

副极地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是冬季长而严寒,每年至少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西伯利亚地区在1月更成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其中奥伊米亚康曾经出现-71.2℃的北半球最低气温纪录[2];夏季短促,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10至20摄氏度之间,普遍凉爽,夜间气温也可降至0℃以下,偶尔出现30℃以上的高温,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均很大。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的发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此外,由于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多,导致全年降水量少。然而,低温使得水分蒸发也较为少,因此相对湿度高,仍属于湿润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主要类型有气旋雨和对流雨;冬季温度低,水汽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陆反气旋控制,所以降水稀少。

分类

  • 大陆西岸的副北极气候
大致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西缘,因为受暖流影响,全年有。此型气候在柯本气候分类法的表示法为“Df”。
  • 大陆东岸的副北极气候
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东缘,因为受寒流影响,只有在寒流减弱的夏季有雨。此型气候在柯本气候分类法的表示法为“Dw”

视频

副极地气候 相关视频

德纳里国家公园是其他地区无法比的,也是对极地气候的探索
科学家为了解极地冰层和气候,飞跃雪山和冰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