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克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劉克明 原圖來源
姓名 劉克明
別名 篁村小伶仙竹外寄園
香蓴無悔蓬川古翰龍岡
出生年  1884
死亡年  1967
參與團體 詠霓詩社、瀛社、高山文社
編著作品 《寄園詩葉》

劉克明(1884~1967),號篁村,又號小伶仙[1]廩生劉廷璧之子。

生平

劉克明原籍新竹,後遷臺北,居艋舺龍山寺町,宅名「寄園」。明治三十六年(1903)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畢業後,歷任師範附屬學校訓導、師範學校及臺北第三高女教諭、臺北第一師範學校囑託等。昭和十五年(1940)離開教育界,轉任文教局編修課囑託。戰後任臺北市立大同中學校長、臺灣省文化協進會常務理事、私立中國文化學院臺灣研究所理事等職。日治時期擔任《臺灣教育會雜誌》(後改名《臺灣教育》)主編,提倡以臺灣俚語作為臺灣兒童的修身教材。曾編纂多種與臺語相關書籍,包括《國語對譯臺語大成》、《教科摘要——臺灣語速修》、《實業教科——臺灣語及書翰文》、《新式速成實用國語會話》等,成為後代研究臺語的重要著作。又致力蒐集、整理地方文獻,著有《臺灣今古談》[2],內容包括臺灣各地史蹟、人物、軼聞、傳說。編纂有《中和庄誌》[3]、《艋舺龍山寺全志》。擅長草書,書法作品流傳至今,仍為各界雅愛。

著作

劉氏愛好吟詠,明治三十八年(1905)曾與黃純青王少濤魏清德等創立「詠霓詩社」,後為「瀛社」社員,亦多參與「高山文社」詩會活動。劉氏八十壽辰,曾自選編《寄園詩葉》,惜未出版,門生林蘭汀抄刻部分,於民國五十七年(1968)油印流傳,民國九十八年(2009)龍文出版社影印重刊。[4]以下詩作輯錄自龍文本《寄園詩葉》、《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教育》、《臺灣時報》、《臺南新報》、《專賣通訊》、《臺灣文藝叢誌》、《興南新聞》、《臺灣詩壇》、《詩文之友》、《中華詩苑》等詩集報刊,依發表或寫作時間排序,時間未詳者置於末[5][6]

七言律詩

日月潭
化蕃[7]居此記何年。編竹為盧[8]大似船。庭上石舂仙樂 美[9]。潭中魚射[10]曉餐鮮。屏山繚繞惟通徑。湖水周遭別有天[11]。寄語[12]來遊諸士女。休將惡俗教流傳。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臺灣時報》44期:124頁, 1923年03月01日。日月潭,在今南投縣魚池鄉。據《彰化縣志》記載,沙連,日月潭也。其中浮一島嶼,名珠仔山(即今日拉努島)。原住民欲往島上,乃划蟒甲而渡。故日月潭舊有「沙連」、「珠潭」、「水社湖」等稱呼。為邵族的聚居地。大正8年(1919)4月,臺灣總督命令籌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於是在這一年的8月間選定日月潭,著手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因有水利與湖光山色之風景而地區漸次開發,日月潭成為當時臺灣重要的遊憩之地。本詩描述的內容是指當時「水社化蕃」居住在日月潭的人文風華。作者首句起興不明白水社蕃居此有多長的時間,接續說明邵族大似船形的屋舍建築、與名聞於世的舂杵歌聲與射取潭鮮飲食之風俗,並闡述日月潭四周如洞天福地般的自然環境。然而日月潭的開發,使得遊客的增加,也加速「蕃民」與「遊人」間的互動,詩人則語重心長,希望原住民別受這些外來遊人所帶來的不良風氣的影響。

【延伸閱讀】
1.張湄〈水沙連〉,《全臺詩》第貳冊。
2.施梅樵〈日月潭櫂歌,二首〉,《鹿江集》。
3.莊太岳〈歲丁巳(1917)八月十四日同獻堂家本培火峯柱玉書元煌一行十餘人往遊日月潭復由此入埔里社而經北山坑龜仔頭雙冬等處以歸是遊為日八而得詩二十有七首爰名為水社遊草姑存之亦以紀雪泥爪印云日月潭漫興,二首〉,《太岳詩草》。

七言絕句

隨行詩草‧ 在阿緱
椰子檳榔共鬱蒼[13],南瀛秋色似春光。財源饒裕[14]堪思想,萬頃蔗園盡改良[15]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日日新報》,1914 年1 月28 日,3 版。1913 年臺灣民政長官內田嘉吉,到屏東一帶進行考察,時任總督府翻譯官的劉克明為隨行官員,留下詠歎沿途所見之南瀛風光,以及檳榔、椰子、甘蔗等物產的隨行詩句。高聳的椰子、檳榔與炎熱的熱帶氣候,是作者對於屏東的第一印象,至今也仍是屏東代表性的景觀。此外,作者這趟旅行,出於陪同官員巡視地方,所行所見當為官方施政之措舉,因此詩中也記錄下該地甘蔗品種改良的狀況,雖寥寥數語,亦可發揮補證史料的作用。

【延伸閱讀】
1. 沈光文〈椰子〉,《諸羅縣志》。

2. 張湄〈檳榔〉,《淡水廳志》。

3. 楊爾材〈甘蔗花〉,《近樗吟草》。

註釋

  1. 姚德昌〈敬和退嬰夫子週甲偶賦韻〉(《詩報》第二百六十七號,「詩壇」欄,1942年3月7日)有註云:「劉克明先生,號『小伶仙』;王少濤先生,號『小浪仙』;吾師號『小謫仙』。一日,某先生同吾師往觀新舞臺正音戲,適值排仙,某先生戲指臺上,曰某為『小伶仙』,某為『小浪仙』,持鐵拐者『小謫仙』也。越日,傳遍騷壇三仙,一時戲話,至今傳為韻事云。」退嬰夫子,指李碩卿(1882~1944)。又:劉克明又別署篁村、篁村生、篁村人、篁村山人、篁村迂叟、寄園、寄園生、寄園主人、劉香蓴、香蓴生、竹外、竹外生、竹外人、竹外散人、竹外閒人、劉無悔、無悔生、無悔道人、一笑生、蓬川生、古翰村、古翰樓、竹枝生、古月生、龍岡生、內江盲士。日治晚期曾改名龍岡克明。書房名為「晚佳樓」、「西翠岩」。
  2. 劉克明《臺灣今古談》(臺北:新高堂書店排印本,1930年11月),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臺灣地區》第156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
  3. 劉克明《中和庄誌》(海山郡中和庄役場,1932年排印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臺灣地區》第222-2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譯本見洪文慶、李宜森譯,《中和庄誌》(臺北: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1996年)。
  4. 提要主要參考:駱子珊〈劉克明先生墓誌銘〉,收於劉克明《寄園詩葉》(林蘭汀抄刻,1968年油印本)、許雪姬編《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社,2004年5月)、林正三、許惠玟編《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10月)。
  5. 劉克明詩編校稿,承蒙臺灣瀛社詩學會理事長林正三先生審閱,有所指正,特此致謝。
  6. 吳福助 撰
  7. 化蕃:即言歸化政府接受統治的原住民,此指日月潭的歸化番,概指今日之邵族,臺灣地區原住民族之一。聚居在日月潭一帶的水里鄉、魚池鄉境內。人口極少,民國五十三年時僅有三二三人。社會屬父系氏族社會。語言一般使用漢語系之閩南語,經濟以農業、觀光業為主。宗教信仰盛行祖靈崇拜。
  8. 盧:應作廬,房舍。
  9. 庭上石舂仙樂美:形容「杵聲(杵音)」,以杵擊石,發出叮叮咚咚聲即是「杵音」,多由邵族婦女所演奏,節奏強烈,廣受喜愛。
  10. 魚射:射魚,原住民捕魚方式之一。
  11. 別有天:別有洞天,指風景極為秀麗,引人入勝。
  12. 寄語:傳話、轉告。
  13. 鬱蒼:草木蒼翠茂盛的樣子。
  14. 饒裕:豐饒富裕。
  15. 改良:指栽種改良品種的甘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