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永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永福
原图链接

刘永福(1837年10月10日-1917年1月9日),原名建业,字渊亭,汉族客家人,出生于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乡(现为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乡小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永福”是他转战越南时改用。清朝军事人物,为黑旗军领袖及创建者。

生平

加入天地会,投身于农民起义的行列

刘永福1837年出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1850年,13岁就开始在船上当水手。1852年,15岁时,他成了一名熟练的水手,被船主雇为“滩师”(引航师傅)。同时,他还拜一些武术高手为师,学得了一身好武艺。1854年,17岁那年,由于贫病交加,父母亲和叔父在几个月内相继病故。此时,他已经一无所有,只好藉了一间茅屋暂时落脚。 1857年,咸丰七年时年20岁的刘永福加入天地会,投身于农民起义的行列,后来,清朝政府大举清剿农民起义军,天地会首领吴凌云壮烈牺牲。1864年,刘永福投入黄泽宏部。

组建一支队伍,举黑旗作战,称为黑旗军=

1866年,刘永福带领馀部200多人同另支起义军首领吴鲲汇合,经过扩充整编,组建一个旗,刘永福被任为旗头。由于刘永福“胆艺过人,重信爱士”,深得部下爱戴和拥护,不久便成为吴鲲农民军中坐第三把交椅的“三哥头”。刘永福著手操使士兵,整肃纪律,选择人才,统一军令。当时他扎营于归顺州(今靖西)安德圩的北帝庙,看见北帝庙神像旁边的周公像手执著一面绘有“北斗七星”图案,镶有狗牙白边的黑色三角旗,就彷造黑旗作为自己队伍的旗帜。从此以后,这支队伍就举黑旗作战,称为黑旗军。 1867年秋,清政府调集兵力进剿桂西南农民军,刘永福率领的农民军伤亡惨重,军需银晌难以为继,农民军首领的意见不一。后来分道扬镳,各自率领所部转移到越南。 刘永福举义之日,正值越南多难之秋,内忧外患,国无宁日。1867年法国侵略者强行侵占了越南的南半部之后,疯狂地发动越南北部进攻,梦想灭亡越南,进而从西南入侵中国,建立一个所谓“伟大的法兰西东方帝国”。

中法战争,法军被迫退出河内

1873年11月20日,法国当局派安邺带兵180名和两艘炮舰突然轰击河内。刘永福见义勇为,挺身抗暴,亲自率军2000人,翻越宣光大岭,日夜兼程,南下抗法。黑旗军在河内郊外罗池与法军开战,击毙了法国主将安邺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并取得罗池大捷,法军被迫退出河内。越王擢升刘永福为三宣副督,又赐印信一颗,文曰:“山西、兴化、宣光副提督英勇将军印”。以彰表功绩,并命刘永福扼守红河两岸。 1874年8月,在兴化等地助剿黄崇英有功,获授正领兵官。越南王正式允许黑旗军在保胜设关收税,以补军用。同年10月,越南政府进剿黄崇英,命刘永福权充三宣副提督,督率四路大军。

举世闻名的纸桥之役愿

1882年4月,法国又进攻越北,直窥我国云南。刘永福率黑旗军三千人,在河内西面的纸桥击败法军,取得纸桥大捷。越南国王为表彰刘永福的功勋,晋升刘永福为三宣提督,一等男爵。 1883年农历三月初八,唐景崧作为天朝派来的“联络员”进驻黑旗军,成了刘永福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可以说:这是黑旗军从流寇成为正规军的第一步的开始——而且让刘永福欢欣鼓舞的是:唐景崧给他带来了可以恢复他和他的部队大清国国籍的确定回答——“天朝宽大为怀,凡我华夏子孙,但能御外侮,卫国疆者,皆是大清的好子民。” 同年法国国会任命李威利为总司令,率领法军2000人先后攻占河内和南定。接著又分兵进犯越南国都顺化及北宁、山西。刘永福满怀“为越南平寇,为祖国屏边”的宏愿,于5月6日率领黑旗军3000人挺进河内,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诱敌深入,使法兵腹背受敌,陷入重围。这一仗打死李威利及以下军官30多名,打死法兵200多名,夺得军械弹药无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纸桥之役。越王为了表彰刘永福纸桥大捷的军功,晋升他为三定提督,加赐一等义勇男的爵号。

收编了黑旗军,历年裁撤,成为清朝的官员,调署碣石镇总兵。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黑旗军在越南的山西等地抗法。8月,清政府正式对法宣战以后,收编了黑旗军,刘永福接受清政府给的“记名提督”头衔,成为清朝的官员。 1885年,清政府为了逼刘永福率部回国,一个月内就连下九次上谕,采取胁迫利诱,恩威兼施的手法,赐予刘永福“依博德恩巴图鲁”和“三代一品封典”的荣誉。 1885年8月,刘永福被迫率领黑旗军三个人从越南保胜启程入云南省文山县南溪,于同年10月,刘永福率3000黑旗军入关回国,清政府下令将黑旗军裁减大半,只留1200人。 1885年正月,黑旗军在左育与法军援师血战,予敌重大杀伤后败溃。同年刘永福回广西博白祭祖,慈禧太后赐“福”字大匾挂于华尖岭刘家祠堂。 1886年4月,任刘永福为南澳镇总兵。此后,黑旗兵又被历年裁撤,最后只剩300馀人。 1886年春清政府委任刘永福为闽粤南澳镇总兵。 1887年5月,成为清朝的官员成为清朝的官员。8月任职。

决心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命刘永福赴台督办防务。8月,刘永福率黑旗军赴台北,并在潮汕、台湾等地招募新兵,此时黑旗军兵力已扩充至八营,刘永福决心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

1895.5.25 台湾民主国于台北成立.jpg
原图链接

11895年4月,清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日本。为了迫使台湾人民投降,日本派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日军主力近卫师团,于5月27日在琉球群岛的中城湾海域集结,分兵两路进攻台湾。其中一路日军从貂角强行登陆,攻占基隆。接著,又进犯台北。巡抚唐景崧等人畏日如虎,纷纷逃回大陆。6月7日台北被日军攻陷。这时刘永福在台南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6月28日,台南地方绅民推举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国总统,领导抗日斗争。刘永福坚持不受,仍以帮办之职,统率防军与台湾义军抗敌保台。

痛心疾首,发出“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的悲叹!

1895年8月中旬,战争转入台中。为了保卫彰化,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大甲溪一带同日军展开激战,取得全胜,缴获日军枪械甚多。后来,日军不甘失败收买奸细带路,偷袭黑旗军后路,大甲溪遂为日军占据。大甲溪失守后,日军步步进逼,攻占台中等地。刘永福被迫率军退守彰化。 1895年8月28日,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刘永福命令黑旗军统领王德标迅速率领所部七星队北上增援,又派部将杨泗洪率黑旗军各营及各地义军密切配合,并亲赴嘉义前线坐镇指挥。相继克复云林、苗粟、反攻彰化。但黑旗军和义军在连续苦战之后,断晌缺械,刘永福派人回大陆求援,清政府不但不予救济,反而将内地募捐援台款项强烈扣留,并下令严密封锁沿海,断绝对台增援。刘永福痛心疾首,发出“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的悲叹!

仰天捶胸,呼号哭说:“我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

1895年9月11日,日本又派第二师团增援台湾。嘉义一战,日酋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重伤毙命。10月15日,日军进攻台南东南的打狗港。刘永福的养子刘成良率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后来守卫炮台的兵士饥饿不能战,刘成良率部退守台南。这时,据守曾文溪的黑旗军和义军将士,与进攻的日军展开白刃格壮举,孤军不敌,台南最后一道防线失守。 1895年10月18日,刘永福召集部将会议,商讨战守之计,未得结果,次日,日军大举进攻安平炮台,刘永福亲手点燃大炮,轰击敌舰。当晚,日军攻城益急,城内弹尽粮绝,在艰苦的恶战中,士兵筋疲力尽,至不能举枪挥刀。当时城内大乱,刘永福欲冲回城内,部属极力劝阻。刘永福见大势已去,仰天捶胸,呼号哭说:“我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当天深夜,刘永福带领养子刘成良等十多人乘坐小艇,然后搭上英国商船“迪利斯”号内渡厦门。21日台南陷落,台湾全境被日军占据。 [1]

对腐败无能的清廷,遂萌发了革命念头

1897年春回钦州闲居。刘永福对腐败无能的清廷投降卖国行径早已心怀不满,遂萌发了革命念头。次年,粤督谭锺麟电催回穗任军械局职,委辞不干。 1899年回南宁招募营勇,重建黑旗福军四营。回穗后几次奉令出兵镇压农民械斗而不行,力陈“并无作乱之事”真情,采取说服教育调解,使百姓免遭祸殃,深得众人称颂。

义和团革命斗争席卷北京

1899年冬,义和团革命斗争席卷北京。刘永福奉调入京镇守而迟迟不行,后经多次催促方始起程。但队伍抵衡州时,又奉电调回广东惠州、潮州弹压农民革命军。刘永福率军转回韶关后静观形势,直至事态平息始返广州。广东巡抚德寿又命令刘永福前往办理善后,永福以不熟悉情况而拒绝接受任务。刘永福同情农民,支持革命之心绪已在实际行动中显现出来。 1902年,粤督陶璜调永福署琼州镇,永福以情况不熟,地僻山荒难以适应,请改调碣石镇,获准。陶璜对刘永福德高望重,兵多将强早就畏惧三分,千方百计削弱刘永福兵力。

以风湿病发作三请辞职,不予批准

1903年,下令将刘部张来营调回省城。刘永福手下仅剩两营,已无足轻重,于是禀请销差。经两广总总督岑春煊批准,遣散为农,自己变成空名镇守。 1904年,刘永福干脆以风湿病发作三请辞职,粤督李鸿章批曰:“声望素孚,威扬中外,纵有微恙,卧治也可,”不予批准。只好回广州沙河刘家祠休养治病。 广州是孙中山革命党人宣传活动的中心之一,刘永福接受革命思想越来越多,认识越来越深,思想起了深刻变化,于是,从同情支持革命到积极参与革命,成为民主革命先躯者。[2]

老总兵厌恶贪腐--暗助孙文推翻满清

晚年相当认同孙中山理念,革命推翻满清

刘氏对清廷的贪污腐败耿耿于怀,年近七旬还积极参与孙中山的革命志业,为创建民国贡献不少,孙中山曾亲书“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刘永福年轻时反清,中年则被迫担任清朝命官,抗法、反日保台,晚年相当认同孙中山理念,革命推翻满清。

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

1911年7月刘氏在王和顺等人介绍下参加同盟会,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发,刘永福不顾74高龄之躯,还与留粤的革命党人联络,积极参与革命,10月先去了香港,11月9日广东独立,5日后兼程赶回广州,并应广东都督胡汉民之请,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节制广州数十万民军。两个月后广东恢复平静,民心安定,刘永福即辞官告老还乡。

钦州故居仙逝

1888年11月在钦州板桂街购买莫姓旧宅,筹建晚年定居公馆“三宣堂”(1891年三宣堂兴建完成,是钦州市现存最宏伟、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 1917年元月9日,刘永福走完了精彩的一生,在钦州故居仙逝,享年80岁,钦州故居仙逝位于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沙寮村老虎头山岭上,老总兵生前叱吒风云,让日、法军队闻风丧胆,而他去世之后的墓园也不平静,刘氏的墓园经常被盗挖,今年6月18日再次被盗,中国文物局为之震惊,要求广西自治区文物局评估损失,并偕同警方尽快破案,同时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3]

临终遗言

予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忠君爱国为本。无论事越事清,皆本此赤心,以图报称。故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虽幸战绩颇著,上邀国恩,中越均授以提督之职,居武臣极地,亦可谓荣矣。然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现今国事日危,外强虎视,若中政府不早定大计,任选贤将,练兵筹饷,振起纲维,各省督军不知和衷共济,竭力为国,以救危亡,因循坐误,内乱交作,蛮夷野性,必乘机入寇,割据瓜分,亡国奴隶,知所不免。吾今已矣,行将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儿曹均已成立,各宜发奋为雄,抱定强种主义,投军报效,以竟予未了之志。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最强美之国。若不能见用于时,亦宜将于之遗嘱,遍告当轴名公,求其人告大总统,务以尊贤任能为急务。远小人,贱货色,严边防,慎取舍,旁求山林逸才,延揽智谋健将;惜民力以裕财源,养民气以威夷狄;集群策群力,以鞭笞天下,则天下之尚力者,自然入我范围而不敢抗。如是,则国基巩固,国势富强,吾虽死,九泉之下,亦将额首而颂太和。

中国‧刘永福故居

又名“三宣堂”,建于1891年,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中心南边。因其在安南抗法有功,被封为三宣提督、一等义勇男爵,故便据此命名。

刘永福故居头门两边的对联是“枝栖古越,派衍彭城”,左右还各有“福”、“虎”文字图案。踏进头门,经过三十多公尺的过道,

便是一座两层楼房的二门。门顶上悬挂着“建威第”金字大匾,配以“恩承北阙,春满南天”的对联。二门内是开阔的

广场,宛若一座巨大的练兵场,仿佛可见黑旗军官兵依序列阵,演绎战术变化。广场南面有堵宽阔照壁,上书“卿云丽

日”,字迹圆润秀雅。前座门顶上有“钦赐花翎”的直匾,道出刘永福因军功受皇帝恩赏的事迹;门前一座刘永福半身

像,基座放置著香炉,雕像被线香袅袅烟雾所包围,至今仍有民众感念其功绩,前往合十祭拜。[4]

刘永福怎么逃出台南?“阿婆浪杠”报乎你知

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后,日本来接收台湾,当时清领政府为了抗日,成立“台湾民主国”,黑旗军的统领刘永福,一开始拥立当时得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但当唐景崧逃跑后,刘永福自立为大总统,最后受不了日军断粮、断水,刘永福在1895年10月从安平出逃。

谢国兴说,当时镇守在台南的刘永福,为了躲避日军追缉,堂堂大总统却打扮成老太婆的样貌逃亡,弃大军不顾,为乙未年日本接收台湾留下历史记录,刘永福最后躲入英国轮船从安平出逃,这就是台南人熟悉的“阿婆浪杠”的故事。[5]

坟园坍塌 清名将刘永福墓被盗

大陆媒体报导,位于钦州钦南区沙埠镇沙寮村老虎头村山岭上的刘永福(1837~1917)墓,早被大陆当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18日一大早,有人发现该墓被盗挖,墓碑区域基本坍塌,被挖开区域出现直径约60公分的盗洞。 民国时期被盗数十次 经查,墓园水泥封土最高处被挖下约1.5公尺,墓碑倒在墓前,现场一片狼藉,盗洞直通墓室内部。 负责管理的钦州市博物馆人员表示,从村民聚居地去墓地,虽只五、六百公尺远,但要经过杂草丛生的弯曲山路,平时很少有人去那里,草坪养护工人也不是天天去。现在只知道是6月18日早上发现被盗,无法判定具体发生时间。 此外,由于该墓不曾发掘,并无陪葬品资料,也就无从得知被盗走了什么。从现场情况分析,作案者应该不是专业的盗墓贼,否则不会导致墓碑区域大面积坍塌。 钦州市博物馆也承认,刘永福墓并非首次被盗,早在民国时期就曾被盗过数十次,1990年代中期也被盗过一次。[6]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