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劉禹錫

移除 1,548 位元組, 5 年前
两度贬谪
=== 两度贬谪 ===
{{main|二王八司馬}}
唐順宗即位不久,[[中風]]病重,不能發聲,宦官[[俱文珍]]、[[劉光琦]]等人聯合[[西川節度使]][[韋皋]]、[[荊南節度使]][[裴鈞]]等逼宮,迫使[[唐順宗]][[禪讓]]予太子李純,史稱[[永貞內禪]]。[[李純]]即位,是為[[唐憲宗]],由于藩镇和宦官集团的压力,[[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王叔文被[[賜死]],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荆南]],又改授[[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共有八人,史称“八司马”。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f>《[[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三》(卷一百八十一):“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ref> 。在被贬期间,刘禹锡接触到民间风俗,作《[[竹枝詞]]》十余篇<ref>《[[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三》(卷一百八十一):“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伫。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ref> ,并深感不得志,创作《问大钧》、《谪九年》等诗赋数篇<ref>《[[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三》(卷一百八十一):“禹锡久落魄,郁郁不自聊,其吐辞多讽托幽远,作《问大钧》、《谪九年》等赋数篇。又叙:‘张九龄为宰相,建言放臣不宜与善地,悉徙五溪不毛处。然九龄自内职出始安,有瘴疠之叹;罢政事守荆州,有拘囚之思。身出遐陬,一失意不能堪,矧华人士族必致丑地,然后快意哉!议者以为开元良臣,而卒无嗣,岂忮心失恕,阴责最大,虽它美莫赎邪!’欲感讽权近,而憾不释。”</ref>
[[元和]]九年(815年),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被召回长安,欲任南省郎。但是刘禹锡在游览[[玄都观]]时,作《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又名《玄都观桃花》),讽刺时政,招致不满,不久又被贬为[[播州]]刺史。
後经[[御史中丞]][[裴度]]以其母年迈为由说情,改授[[连州]][[刺史]]<ref name="ma">《[[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三》(卷一百八十一):“诏下,御史中丞裴度为言:‘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诀,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帝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它人,尤不可赦。’度不敢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终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ref> 。因为思想的极度苦闷,刘禹锡开始将[[佛法]]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与僧人多有往来,但并没有陷入消极的精神状态中。[[元和]]十四年,刘禹锡母亲去世,遂回[[洛阳]]守丧。[[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授[[夔州]]刺史<ref name="ma" />。[[长庆]]四年,调任[[和州]]刺史。[[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冬卸任,并于次年春返[[洛阳]],再次游览玄都观,作《再游玄都观》诗,表达对权贵的蔑视与自己决志。
=== 晚年 ===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