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劉禹錫

增加 13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刘禹锡'''({{bd|772年||842年|catIdx=L劉}}),字夢得,漢族,中國 [[ 唐朝 ]] 彭城(今徐州)人,祖籍 [[ 洛陽 ]] ,唐朝著名詩人,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有 “[[ 詩豪 ]]” 之稱。
==簡介==
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 [[ 儒學 ]] 相傳的書香門第。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早年曾學醫.
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週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main|永贞革新}}
德宗貞元九年(793年),廿二歲劉禹錫與[[柳宗元]]同榜登進士,又舉博學宏詞科,授太子校書,三十二歲授監察御史。當時唐朝政府內憂外患不斷,劉禹錫為了實現其政治理想,與柳宗元等參與[[王叔文]]「永貞革新集團」,於唐貞元二十一年(805),進行了一場政治革新。
這一年,唐德宗病死,順宗即位,王叔文集團在皇帝支持下,進行政治革新運動(史稱永貞革新)。劉禹錫與 [[ 王叔文 ]] 、[[王侄]]、 [[ 柳宗元 ]] 同為核心人物,被稱為「二王劉柳」,表現出卓越的才幹。
===八個人一律降職, 一同被貶為司馬,史稱「八司馬事件」===
{{main|二王八司馬}}
可惜革新只進行半年,就遭到 [[ 宦官 ]] 頭子[[ 俱文珍]] 勾結一批附和他的老臣,宣布順宗因為病重不能執政,擁立太子[[李純]]即位,號憲宗。革新宣告失敗。 王叔文被賜死,參與改革的官員也受到株連。憲宗下詔書,劉禹錫起初被貶為連州(今 [[ 廣東 ]] 連縣)刺史,後改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原來王叔文重用的八個人一律降職,一同被貶為司馬的共有八人,所以史稱「八司馬事件」。
===貶官期間>想從佛教深邃的哲理中找到精神慰籍===
在貶官期間,在揚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劉禹錫作《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答謝白居易,再道貶朗州司馬。落魄不自聊,吐詞多諷托幽遠。蠻俗好巫,嘗依騷人之旨。倚其聲作《竹枝詞》十餘篇,武陵溪洞間悉歌之。
劉禹錫沒有公務纏身,有更多的時間讀書為文和游歷山山水水。達期間,他感悟到「視身如傳舍,閱世似東流。」(《宿誠禪師山房題贈》)總想尋覓一條貶謫苦悶的解脫之道。如是他接觸了佛教,想從 [[ 佛教 ]] 深邃的哲理中找到精神慰籍。
他在朗州十年寫了近兩百篇詩文,其中不少是宣暢佛法,贊嘆高僧以及富涵禪味及禪境的篇章。其後,他為禪宗[[六祖大鑒禪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牛頭山[[第一祖法融大師]]、楊岐山故[[乘廣禪師]]等撰寫的碑文,以及撰寫的《佛衣銘》、《夔州始興寺移鐵像記》、《毗廬遮那佛華藏世界圖贊》、《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記》,均顯現了他受佛法的薰陶,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昇華,心身進入禪的新境界。[https://zensoul.org/%E4%BD%9B%E5%AD%B8%E7%B6%93%E5%85%B8/%E4%BD%9B%E6%95%99%E6%9C%88%E5%88%8A/item/2711-%E5%8A%89%E7%A6%B9%E9%8C%AB%E5%BB%A3%E7%B5%90%E4%BD%9B%E7%B7%A3.html 襌心學苑>劉禹錫廣結佛緣]</ref>
== 晚年 ==
劉禹錫於 [[ 唐文宗 ]] 大和二年(828年)入朝,任東都尚書省主客郎中,因裴度推薦,兼集賢殿學士。大和三年,改官禮部郎中,仍兼集賢殿學士。大和五年(831年),裴度罷知政事,劉禹錫也被外放,任蘇州刺史。大和八年,任汝州刺史。大和九年改同州刺史。開成元年(836年)秋,劉禹錫因患足疾,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禹錫素善詩,晚節尤精。不幸坐廢,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適。與白居易酬复頗多,居易嘗敘其詩曰: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又言其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其為名流推重如此。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二,贈戶部尚書。臨終前寫文章《子劉子自傳》。詩集十八卷,今編為十二卷。
湖南常德歷史學者、收藏家週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為了紀念朗州司馬劉禹錫,現專在柳葉湖邊建有“司馬樓”。<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009141c5cf.aspx 古詩文網>劉禹錫簡介]</ref>
==参考文献==
{{reflist|2}}
 
[[Category:唐朝军政人物]]
[[Category:唐朝诗人]]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
2,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