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刽子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中央社台北29日电)英国当局28日宣布批准只需施打一剂的美国娇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卫生大臣韩考克(Matt Hancock)表示,这使得英国疫苗接种计画获得进一步助力。
  • 英国已订购2000万剂娇生疫苗,目前当地批准的疫苗还有辉瑞(Pfizer)、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及莫德纳(Moderna)的疫苗。

刽子手(executioner)又称处刑人或行刑者是古代对于从事直接处决犯人为职业的人的一种称呼。

  • 现在世界各国大多以法警、警员或是宪兵作为处决犯人者。
  • 一名刽子手正在用斩首的方式处决犯人。照片摄于晚清时期的中国。
  • 汉语中的“刽子手”一词,也可以用来骂人,当作“残忍”、“作恶多端”、“杀人如麻”的意思。
  • 法语中的死刑执行人名叫“Bourreau”。1787年1月12日,在当时就职的处刑人夏尔·亨利·桑松的请愿下,死刑执行人的正式名称被修改为“Exécuteur de Jugements Criminels”,意思是“有罪判决的执行者”,并禁止使用Bourreau的用法。不过在现今的法国,依然会使用Bourreau来代称死刑执行人。
  • 在首都巴黎就职的处刑人被叫做巴黎先生(Monsieur de Paris)。法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处刑人世家是桑松家族,该世家连续取得了六代“巴黎先生”的职位,其中第四代的夏尔·亨利·桑松由于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就职而知名。
  • 断头台这个处刑工具藉夏尔·亨利·桑松之手开始被运用之前,法国使用绞刑、斩首、火刑、车裂、死亡轮等处刑方式,另外死刑执行人也会使用鞭刑这类不会剥夺生命的刑罚。
  • 刽子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guìzishǒu,也称行刑者,是古代对于从事直接处决犯人的职业的人的一种称呼。 现泛指以各种方式杀人的凶手,比喻镇压人民、屠杀人民的专制统治者的爪牙,也可以用来当作骂人“残忍,作恶多端”的意思。
  • 古代指以执行死刑为业的人,后泛指以各种方式杀人的凶手,也比喻镇压人民、屠杀人民的专制统治者的爪牙。也可以用来当作骂人“残忍,作恶多端”的意思。

刽子手的历史定位及避讳

  • 在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出现刽子手处决犯人的场景,而且通常是在秋风扫落叶的季节,意即所谓“秋决”。
  • 有别于现今多半以“绞刑”或“枪决”等方式处决死刑犯,过去则是统一由“刽子手”来进行。
  • 想成为一名刽子手并不容易,光是入门就相当艰难,首先是要胆子大,再来是力气大,仅是这2个条件,就有很多人无法达标。
  • 而且刽子手毕生最多能行刑的数量及行刑的时间都有明确规定。
  • 据《每日头条》报导,要成为一名刽子手,除了胆子要够大、力气也要够大之外,还需要像其他学武之士一样拜师学艺,并经过长时间没日没夜的练习。
  • 练习时,师父会要求学徒砍冬瓜,必须达到“一刀下去,冬瓜正好切成两半”,才能算是完成最基本的“入门”。
  • 即便完成多年的训练,终于成一名合格的刽子手,也仍有许多业界规范必须严格遵守。
    • 例如,古代遵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作息,每逢秋季就是“收成、结算、算帐”的时候,因此朝廷规定,每年只有在“秋天”才能开始处决犯人,春天和夏天并不能对任何人行刑,这称之为“秋决”。
    • 刽子手也只有在这时后才会开始有工作。
  • 虽然刽子手被视为社会地位低下者所从事的职业,也常常被人看低,不过却是个赚钱速度快速的工作。
  • 一般要维持停一个月的开销需要一个大洋,不过刽子手只要砍了一颗头就能拿到三个大洋,生活状况绝对不会太差。
  • 再加上通常处决犯下大罪的重刑犯,往往不是只给一刀就能结束的,而是必须分成好几刀来行刑。
    • 这时有些犯人家属会为了让亲人能早点解脱,不必受到过多的疼痛与挣扎,会另外塞给刽子手红包,拜托他们一刀了断,这也相当于是刽子手额外的小费。
  • 由于这个职业会直接弄脏双手,担心会有损阴德,刽子手在行刑的人数方面也有所限制,行刑最高上限是99人,只要处决了99个犯人后,刽子手便会改行,这是因为在刽子手这一行流传著一句名言,“杀人过百,绝子绝孙”。
  • 清朝最后一位刽子手名叫邓海清,他砍头的技术据说非常高超,不管是衙门官府或是犯人家属都想找他执行,因此他一生总共砍了300颗人头,享尽荣华富贵。
  • 邓海清却孤老终生,原因是他砍了这么多的头,没有女性愿意嫁给他。
  • 晚年他没了收入无依无靠,甚至还常做恶梦,即便想出家当和尚,也没有一家寺庙敢收留他,人们都认为这是他的因果报应。
  • 随著时代的演变,清末以后,死刑的方式已改为更具效率的枪毙,刽子手们纷纷开始大量转行。
  • 就这样,砍头与刽子手这个职业一起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1]

刽子手为何在砍头前对刀子喷酒?

日 /综合报导

  • 中国历史上有各式各样的残忍刑罚,历史最悠久的刑罚之一,无疑是“斩首示众”,也衍生出了许多形式,负责让人头落地的的执行者,被称为“刽子手”。而在执行斩首时也有些禁忌跟迷信,像是“午时三刻”问斩或“秋后问斩”等,甚至行刑时,刽子手都会嘴含一口酒,将酒喷向刀子,在砍问斩之人的头,其中,喷酒竟然也有其意义。
  • 古代斩首行刑时间通常落在“午时三刻”,从史上有记载和小说中的描述来看,应该是“中午12点左右”,也就是正午的时间点。
  • 就是为了避免亡魂纠缠,因此选在大中午阳气最重,人的影子最短的时间,在这个时间点执行,相较于夜黑风高的夜晚,更能让化解心理上的隐忧。
  • 另外“秋后问斩”,唐、宋、明、清都有明文规定,除犯人情节特别严重,须立刻执行之外,正常来说都不得在立春之后、秋分之前执行。
    • 秋冬被认为是万物蛰伏的季节,选择在这样的季节执行,较符合古代对于“万物生长”的规律。
  • 至于刽子手“往刀喷酒”存在著“消毒”、“刽子手壮胆”、“祭刀”、“保护刀子”等说法。
  • 分析来看,第一种“消毒”,在现代,不管是受伤,还是手术前,医护人员都习惯用酒精或是碘酒消毒,而刽子手喷酒的行为,有人猜测是利用高浓度的白酒,也有消毒功能;但这样的说法,不被后人采信,毕竟砍头杀人又不是治病救人,最后总归是死路一条,应该没有必要性。
  • 第二种“刽子手壮胆”,如果被斩之人,抬起头来恶狠狠地用一对充满仇怨以及不满的眼神,看著刽子手,光想那对眼神就让人毛骨悚然,刽子手杀人,虽然只是工作,心里总是有些不安,喝点酒多少可以壮胆。
  • 第三种“祭刀”,有些人认为迷信,但仍希望将死之人,能够理解,杀人只是工作需要,不是故意杀人,希望刀上不要积攒太多的怨气,让对方死后来找自己报仇。
  • 第四种“保护刀子”也是最有根据的说法,因为刀起头落,往刀子上喷酒,是为了防止血液沾黏在刀子上,如果干掉,血液渗入刀子金属表面,很难去除掉,还会让刀子生锈,如果不好好保养,刀子寿命不会长,因此才在行刑前,含酒喷刀。 [2]

参考来源

  1. 大陆中心. 杀人过百,绝子绝孙”!古代刽子手最多只能砍99颗头. ETtoday. 2018-11-11 [2022-05-29] (中文). 
  2. 新奇中心. 杀人过百,绝子绝孙”!古代刽子手最多只能砍99颗头. 三立新闻网. 2022-05-07 [2022-05-29] (中文). 

d3685546.jpg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1111/1303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