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加勒比松

         
 加勒比松

 

 

 

加勒比松(学名:Pinus caribaea Morelet )是松科松属植物,乔木,在原产地(中美)高达45米,胸径137厘米,树干枝下高达20米,树冠广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树皮灰色或淡红褐色;幼枝初呈绿色。针叶通常3针一束,稀2针一束,幼时多为4-5针一束。雄球花圆柱形,长1.2-3.2厘米。球果近顶生,弯垂,卵状圆柱形;种鳞微反曲或斜伸,鳞盾有光泽;种子斜方状窄卵圆形,顶端尖,基部钝,微呈三棱状,种翅深灰色,长2-2.5厘米,下部关节松、易脱落(中美及巴哈马群岛产的变种),或种翅基部紧包种子边部、不易脱落(古巴产的变种)。

分布于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哈马群岛、古巴西部、中美东部沿海地区的洪都拉斯、危地马拉东部及尼加拉瓜东北部。中国于1963-1964年引种,多栽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为喜光树种,抗风力较强,对土壤适应性广,一般山地土壤均适宜生长。

木材强度大,坚重,粗疏纹理,密度0.620克/厘米。10年生林木管胞长度3.298毫米。综纤维素含量为65%,α-纤维素45%。木材可当湿地松利用,广泛用于桩木、梁柱、杆材、枕木、坑木、承重地,承重木结构、细木工等;含松脂多,干燥稍慢,不耐腐,做屋外用材需作防腐处理,还可用于造纸,使用混合木浆生产包装纸。

目录

中文名

加勒比松 学 名Pinus caribaea Morelet

别 称 古巴松

目录

形态特征

主要变种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 采种 ▪ 播种

栽培技术

▪ 选地 ▪ 整地 ▪ 移植 ▪ 抚育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乔木,在原产地(中美)高达45米,胸径137厘

米,树干枝下高达20米,在古巴、巴哈马群岛则大小中等,很少高达21米,胸径30厘米,树冠广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树皮灰色或淡红褐色,裂成扁平的大片脱落;枝条每年生长多轮,节间很短;幼枝初呈绿色,有白粉,后变呈橘褐色,一年生枝微有白粉;冬芽圆柱形,芽鳞窄披针形,边缘有白色睫毛。

针叶通常3针一束,稀2针一束,幼时多为4-5针一束,第二年脱落,稍有光泽,深绿色或淡黄绿色,长15-30厘米,径约1.5毫米,每边均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有角质尖头;树脂道内生,2-8(多为3-4)个;叶鞘宿存,长1-1.5毫米,淡褐色。

雄球花圆柱形,长1.2-3.2厘米,无梗,多数集生于小枝上端,雄蕊的药隔淡紫色,花药黄色。球果近顶生,弯垂,卵状圆柱形,长5-10厘米,稀达12厘米,径2.5-3.8厘米,脱落后通常有基部的几枚种鳞残留梗上;种鳞微反曲或斜伸,鳞盾有光泽,茶褐色或淡红褐色,肥厚隆起,有横脊,鳞脐宽4-5毫米,顶端有小刺尖头,长不及1毫米;种子斜方状窄卵圆形,顶端尖,基部钝,微呈三棱状,长6-7毫米,有灰色或淡褐色斑点,种翅深灰色,长2-2.5厘米,下部关节松、易脱落(中美及巴哈马群岛产的变种),或种翅基部紧包种子边部、不易脱落(古巴产的变种)。

主要变种

加勒比松有三个变种: 古巴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MoreletVar.caribaea):即古巴产的加勒比松,古巴加勒比松成熟树木的针叶、球果及种子特征与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相同,针叶3针一束,少数4或5针,极少2针;树脂管典型数为3-4个(2-7个);球果一般长7-10厘米,种子长5.7-6.5毫米。古巴加勒比松的苗木和幼树的特征与巴哈马加勒比松近似,幼苗亮绿色,次生叶出现早(苗龄3-4个月),生长较慢。分布于北纬21°35′-22°50′,仅见于古巴西部和松树岛,海拔高度335米以下。

洪都拉斯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MoreletVar.hondurensis Barrett etGolfari):即洪都拉斯产的加勒比松或中美产的加勒比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则幼苗细长,苍白绿色,次生叶发育迟,苗龄9个月后方出现,生长迅速。分布于北纬12°13′-18°00′的中美洲大陆,从墨西哥的昆达拉鲁斯州南部经英属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至尼加拉瓜等地,海拔高度自海平面以上至海拔1000米。

巴哈马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MoreletVar.bahamensis Barrett et Golfari):即巴哈马产的加勒比松,巴哈马变种则针叶2或3针一束,幼苗有时4针,极少5针;树脂管7-9个,少数3-4个;球果小,平均6-7厘米,种子平均稍长于5毫米。分布区偏北,位于北纬23°25′-27°25′,包括巴哈马群岛和凯科斯群岛,海拔不超过12米。

生长环境

加勒比松为喜光树种,抗风力较强,对土壤适应性广,一般山地土壤均适宜生长 [1] 。在中美大陆,加勒比松生长于沿海平地上及山区海拔480-900米地带。年降雨量1250-2000毫米,一年之中有3-4个月的旱季,一般气侯在其分布区南部为热带,分布区北部为亚热带,山上林木的直径较生于沿海平地者为大。适于生长在无石灰性的沙质土壤地方。

整个自然分布区的大气候基本属于热带性,具有明显的夏雨型特征。年平均温度22-28℃,11-1月间受寒冷北风影响,内陆高地的最低温度5℃;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局部地区少至660毫米,最高地区3900毫米,旱季2-6个月不等;此外每年6-10月间,常有飓风侵袭。

分布范围

原产地的地理范围为北纬12°13′-27°25′,西经70°41′-89°25′;分布于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哈马群岛、古巴西部、中美东部沿海地区的洪都拉斯、危地马拉东部及尼加拉瓜东北部。

加勒比松的引种区域几乎遍布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国家,主要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海拔高度在赤道附近可达2500米,南北纬15°处达1500-2000米,20°处达1000米左右。

中国于1963-1964年引种,多栽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广东(广州、湛江、合浦、雷州、韶关)、福建(福州)、海南、广西南部、浙江(富阳)。

繁殖方法

采种

要注意选择干形优良、速生、以及抗逆性强的作为采种母树。球果于7-8月间成熟,在球果由青绿色转呈祸色、果鳞微裂、种子未散落前进行采果。简单的处理方法可将之推开曝晒,并加翻动,果鳞充分裂开,种子即可脱出。用烘房加温干燥处理,可以不受天气限制,在两天内可以全数脱出种子,但要注意温度不能超过40℃,否则会损害发芽力。种子的重量变化较大,一般古巴变种的种子每千克约60000粒,洪都拉斯变种约为50000-70000粒,巴哈马变种约为80000粒,干燥至含水率12%以下的种子,在室温下贮藏3个月发芽率未有明显降低,如要保存时间较长的,则应干燥后冷藏。

播种

可在秋季采得种子后,天气尚未转冷时进行,或者可保存至次年春暖时播下,若在低温季节,或连续阴雨天,应设简易棚架,盖上塑料薄膜,并注意防鼠鸟为害,要视天气和幼苗情况,及时将薄膜撒除。

播种前可用40℃温水浸种,冷却后仍在水中浸24小时,再以2%的福尔马林或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冲洗干净后播种。最好采用移芽苗进行容器育苗,种子在播种床上发芽后,在将要发出侧根时移植于容器上。应注意接种菌根菌,特别是用塑料薄膜作容器的,菌根菌较难传播,应在加勒比松已成林的林地或壮龄树下挖取菌根土(如当地无加勒比松大树,可试用温地松或其他松类的菌土),铺盖于容器的土壤表面。菌根之感染,是在幼苗侧根初发出时开始,因此菌土应在此时放入,如过早加入菌土,菌根真菌有一较长时期未遇上寄主,就会失效。

栽培技术

加勒比松苗期较荏弱,不宜裸根苗造林,更不宜直播造林,仍以用容器苗造林为稳妥。

选地

加勒比松对立地的要求不很严格,在水土冲刷的裸露红壤土坡地,在有铁结核层的砾质壤土丘陵,在海岸的泥炭土地,都可以生长正常,但要避免选用通透性不良的粘土地和积水地。造林地的土壤不必很肥沃,但要有足够的保水力,最好是选择土壤为酸性反应、透气性良好、土层较深厚的缓坡地。

整地

当以全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最大,但造林费用也较高,而且会引起水土流失。一般只进行带垦或块状整地,但仍要注意保持水土,穴垦宽深约30厘米,最好施入混有磷矿粉的堆肥或土杂肥作基肥,保持高水平的磷和低水平的氮最能促进加勒比松的生长,氮肥过多常会导致植株生长受抑制。

移植

造林密度:以每亩100株左右较为恰当,如2.3米×2.3米或2.5米×2.5米的株行距,可以参考采用,若植树后可以用机耕松土抚育的,则应采用2米×3米的株行距。 造林季节:容器苗造林不受季节限制,只要雨前雨后栽植,就可以保证成活率高。应掌握好季节,可采用6-9个月生,高20-30厘米的幼苗造林。

抚育

加勒比松苗期较弱,新植幼林应注意除草松土等抚育工作。地势乎缓的能用机耕垦地抚育效果更好。追施肥料当更能提高生长率,但仍应以磷肥为主;氮肥是需要的,但施用量不宜多,尤其不宜单独施用氮肥。

加勒比松自然整枝良好,一般不进行人工修枝。但若为了改善于形.减少火患,有必要进行人工修枝时,则可在6-8年生时,将树高三分之二以下的枝条修除,即修枝高至离地面2米左右。以后视林分生长发育情况,每隔4-5年修枝一次,修枝高度最大不应超过树高的50%。

很多地方对于加勒比松人工林的经营,常因早期生长快,20年左右开始减慢的特点,以短轮伐期进行生产中、小径材,一般把始植的株行距放宽。除了必要的卫生伐外。直至主伐都不进行疏伐,这样就可以在短期内取得较大量的木材,林地利用的周转率高,最适宜于作纸浆材、坑木、桁椽等用材的经营。

主要价值

加勒比松在原产地是提供针叶树木材的主要树种,认为是相当于湿地松木材来利用的,广泛用于桩木、梁柱、杆材、枕木、坑木、承重地板、承重木结构、细木工等方面;含松脂多,干燥稍慢,不耐腐,作室外用材需经防腐处理。易感染变色菌而至木材蓝变。用于造纸,使用混合木浆生产包装纸,各国引种的结果,在造纸利用方面尚不完全满意,主要是纸张的强度低,白度亦低。

中国引种的,以广东湛江地区10年生树作试验,气干容重为0.47,顺纹压力289千克/平方厘米(单位下同),弯曲521,弯曲弹性模量50000,端面硬度320;与原产地成熟林木气干容重达0.62相比,显然尚未达到成熟。10年生林木管胞长度3.298毫米,宽0.044毫米,综纤维素含量为65%,α-纤维素45%;制化学浆结果反映出其纤维比较扭曲、柔软,抄成纸张的平滑度会较佳,主要缺点是耐折度低,硬度偏大,耗碱量多,还会有松脂障碍。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