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馬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新導向自 加拿大:总理 保罗·马丁)
保羅·艾德加·菲利普·馬丁 | |
---|---|
出生 | 1938年8月28日 安大略省溫莎 |
國籍 | 加拿大 |
職業 | 律師、商人 |
信仰 | 天主教 |
保羅·艾德加·菲利普·馬丁 [1]>
- 保羅·艾德加·菲利普·馬丁(Paul Edgar Philippe Martin,1938年8月28日—,安大略省溫莎出生),被加拿大華人稱為馬田,曾任加拿大總理。他是加拿大的第21位總理,在2003年12月12日從上一任總理讓·克雷蒂安接任職位。馬丁是加拿大自由黨前任的領導人。
基本資料
- 加拿大第21任總理[2]
- 任期:2003年12月12日–2006年2月6日
- 前任者:讓·克雷蒂安
- 繼任者:史蒂芬·哈珀
- 出生:1938年8月28日
- 加拿大安大略省溫莎
- 政黨:自由黨
- 配偶:謝拉·馬丁
- 專業領域:律師、商人
- 信仰:天主教
早期生活
- 他的父親保羅·約瑟夫·詹姆斯·馬丁(Paul Joseph James Martin)曾經擔任加拿大自由黨國會議員長達33年之久,並在威廉·金、聖勞倫特、皮爾遜和特魯多四位總理的內閣中擔任部長。馬丁就讀於多倫多大學,分獲文學學士和法學學士學位。他早年先後當過船員、律師、歐洲煤鋼共同體法律部職員。早年的馬丁對於政治並不感興趣,在他的一生中,應該說商人馬丁的歷史要遠比政客馬丁的歷史長得多。馬丁經商非常成功,根據福布斯的統計,到2004年馬丁名下的個人財產已經達到2億2千5百萬美元。
家庭情況
- 1965年,馬丁和謝拉·馬丁(Sheila Ann Cowan)結為夫婦,並生有三個兒子:保羅(Paul William Martin)、詹米(Jamie、James Robert Martin)和戴維(David Patrick Martin)。
擔任職務
- Executive Assistant to Maurice Strong, President of Power Corporation
- Power Corporation 副總裁
- Consolidated Bathurst Ltd. 副總裁(A Power Co. subsidiary)
-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Power Corporation 副總裁
- President and lat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SL Group Inc.
-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anada Steamship Lines
- Corporate Director for C.B. Pak Inc, Redpath Industries Ltd., Fednav Ltd., Manufacturers Life Insurance Co., Canadian Shipbuilding & Engineering Ltd. and Imasco Corp.
人物經歷
- 2003年12月12日,加拿大自由黨領袖保羅·馬丁(PaulMartin)將正式接替克雷蒂安,成為加拿大第21任總理。加拿大媒體認為,馬丁將極有可能成為加拿大「最強有力」的政治家。1938年,保羅·馬丁生於安達略省的溫索爾。1958年進入多倫多大學聖·麥克爾學院學習哲學和歷史,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法學院。從政前在商界地位顯赫,曾任加拿大能源公司董事、加拿大汽船公司主席和首席執行官等職。1988年首次當選為聯邦議員。1990年首次競選加拿大自由黨主席。1993年為自由黨在聯邦選舉中獲勝發揮重要作用。1993年11月到2002年6月任加拿大財政部長,使加拿大實現連續5年財政盈餘,被視作冷戰後加拿大社會政策的「設計師」。2003年12月12日,馬丁將實現夢寐以求的願望,成為加拿大第21任總理。
出身豪門具有非凡頭腦
- 8歲時,馬丁患了小兒麻痹症。但幸運的是,他從惡魔手中奪回了自己健康的身體,成為極少數沒有留下後遺症的健康人。童年的這段經歷不僅給馬丁增添了與困境抗爭的勇氣,更讓他覺得受到了幸運之神的庇護。馬丁父親的名字也是保羅·馬丁,曾經是加拿大國會議員和聯邦政府中的重量級人物。小時候的馬丁就有着充沛的精力和聰慧的頭腦,在作為政治家的父親的影響下,馬丁更是逐漸培養了審慎而大膽的處世作風。1958年,馬丁來到多倫多大學聖·麥克爾學院學習哲學和歷史,後來馬丁又改入法學院學習法學。1966年馬丁獲得律師資格,並立志做一名能為第三世界工作的律師。但後來馬丁接受了別人的勸告,一心一意在加拿大商界和政治圈裡謀求發展。早年的家庭教育和大學學習的經歷使馬丁成為一個具有商業和政治遠見的人。他並不喜歡追求時尚文化,他自己曾說,他最喜歡閱讀深沉的歷史書和觀看有思想內涵的影視作品。1965年,馬丁和希拉·考恩(sheilaCowan)結婚。考恩同馬丁家族是世交,考恩是馬丁妹妹的好友,也是馬丁的忠實崇拜者之一。
商海初露鋒芒積累政治資本
- 1967年,加拿大皮爾遜總理宣布辭職。當年65歲的老馬丁,作為自由黨資深人士,一度被看作是黨魁的最佳人選。馬丁便暫別能源公司,全力幫助父親競選。從撰寫演講稿、制定競選綱領到領導競選活動,小馬丁都親力親為。雖然老馬丁最後失利,但這段幫助父競選的經歷卻給小馬丁留給了一筆最有價值的政治財富。馬丁不僅從父親那裡學會了為政之道,更從父親那裡汲取了失敗的教訓。這段經歷為馬丁後來在仕途上一帆風順、最終取得總理寶座至關重要。如今同是65歲的馬丁,終於實現了父親當年的遺志。1968年,馬丁重回能源公司,並成為該公司的重要人物。當時的能源公司運營狀況並不理想。馬丁掌握管理權後,對公司進行了削減開支、裁撤冗員和加強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終於使電力公司成為一家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之後,初露鋒芒的馬丁成功地幫助多家企業擺脫困境,顯示出其超常的管理才能。1974年,馬丁被任命為加拿大汽船公司主席和首席執行官,馬丁在這個位置上一坐就是14年。這些管理的經驗為日後馬丁擔任聯邦財政部長,成功振興加拿大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加拿大社會政策的「設計師」
- 1988年,馬丁正式踏上政治之路,首次當選為聯邦議員,成為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的議員。從此,馬丁便踏上問鼎自由黨領袖和聯邦總理寶座的漫長道路。1990年,馬丁第一次同克雷蒂安競爭自由黨領袖一職。兩位高手首次過招,馬丁終因缺乏經驗、時機未成而敗北。但從此馬丁便在自由黨內部紮下了根。1993年,馬丁為自由黨成功取得執政黨地位立下汗馬功勞。同年,馬丁出任克雷蒂安政府財政部長一職。當時的加拿大經濟發展緩慢,政府預算赤字驚人。擔任財政部長後,馬丁放眼世界,充分利用世界經濟整體上升和美國經濟強勁發展這一有力因素,大力改革加拿大經濟體制,提倡自由貿易和減稅政策,大力壓縮政府預算。1998年,加拿大政府首次實現政府財政盈餘,馬丁功不可沒。由於為恢復加拿大金融秩序、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馬丁被譽為冷戰後加拿大社會政策的「設計師」。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他還提倡成立了20國集團,推動加拿大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馬丁因此也為他個人在國際金融界贏得了美名。2001年,他作為財政部長進入「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的「夢幻內閣」陣容。
終於實現「黨魁夢」
- 出色的政績和不斷厚實的黨內基礎促使馬丁萌發了再次同克雷蒂安爭奪自由黨領袖的願望。2000年,馬丁再次同克雷蒂安爭奪黨魁,然而這次他又失敗了。但馬丁此時羽翼已然豐滿,奪魁之勢已箭在弦上。2002年6月,克雷蒂安為削減馬丁勢力,罷免其財政部長一職。但此舉已無法奏效,自此馬丁開始正式組織自己的競選班子。2個月以後,在自由黨內部馬丁的支持者和外界腐敗醜聞的雙重壓力下,克雷蒂安被迫宣布於2004年2月提前退休。2003年,自由黨內馬丁的支持者策動了黨魁的提前改選,欲以此使克雷蒂安陷於以非執政黨領袖身份擔任總理的尷尬之中,迫使克雷蒂安提前交權。9月19-21日,加拿大自由黨投票選舉新一屆領導人,53.1萬自由黨成員中將選舉產生5800名代表,為11月舉行的領袖選舉大會做準備。9月21日,在選出的代表中,有近90%的代表聲稱支持馬丁成為新的自由黨領袖。11月12日,自由黨全國代表大會在多倫多召開;11月14日,馬丁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以絕對優勢擊敗唯一競爭對手現任遺產部長科普斯當選為自由黨黨魁。
政綱領:推進社會改革,提高國際地位
- 馬丁當上聯邦自由黨黨魁的首天,便宣布若干新政策,開始履行競選承諾。在改革加拿大政府體制方面,馬丁已任命一個委員會,討論國會改革方案,給議員們更多投票、制訂和修改法律的權力,並詳細檢查政治任命方式。同時,馬丁承諾上台後將改變原有的提名制選舉方式,貫徹推行權力下放的民主化政策,實行開放式提名選舉,由基層選民提名國會議員。此外,他還承諾將採取措施提高女性議員在國會中的比例。另一方面,馬丁希望削減總理辦公室過度膨脹的權力,回歸「較民主」的常態。在經濟政策方面,馬丁認為加拿大雖然在短期內遭遇挫折,但加拿大經濟並沒有停滯或衰退。馬丁表示將繼續致力於平衡預算的努力,進一步降低政府債務率和稅率,推進自由貿易。在社會政策方面,馬丁承諾將進一步推行自由化政策,繼續承認同性戀合法化和擁有少量大麻的非刑事化。在對外政策方面,馬丁承諾上台後將大力加強對外聯繫,提高加拿大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和地位,首要的便是改善加拿大目前同美國的緊張關係。馬丁表示,美國目前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加拿大必須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最密切的朋友和最近的鄰國建立起可以引為自豪的夥伴關係」。同時,馬丁承諾將致力於提高加拿大的國際地位,推進地區自由貿易,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增加軍費開支,加強對外援助。他說,加拿大必須領導建立多邊國際體制,只有這樣才能應對那些對加拿大造成嚴重影響的國際恐怖主義、金融衝擊和SARS、西尼羅河病毒等傳染性疾病。他表示,為提高國際地位,加拿大「需要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觀」。他還表示,加拿大擁有最多樣化的人口和世界上最為開放的經濟體系,完全可以作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催化劑。他在一次大規模採訪中說,「我們可以彌合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和最弱小的經濟體之間的差異」。他承諾將推進北美自由貿易的開展,致力於消除美國和歐洲的貿易壁壘,加強對非洲國家的援助和經貿交流和國際秩序的建設,打擊資助國際恐怖主義的洗錢活動和振興加拿大軍事。他還說,最近幾年克雷蒂安在西方對非洲的援助、禁止陸地採礦和建立國際法庭方面起到領導作用,但「這些還遠遠不夠」。他還表示,為保證加拿大在國際社會的經濟領先地位,將全力投資於教育與科技。
對其少數派政府的批評
- 當保守黨威脅要利用加拿大的反對黨日這天的機會來通過提前大選的議會議程。保守黨會對馬丁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去推翻馬丁的自由黨政府。為了避免其發生,馬丁政府在2005年11月25日被新民主黨的不信任票推翻。在2006年1月23日舉行的聯邦大選,馬丁與聯邦自由黨落敗。馬丁承認選舉落敗後,他宣布他會辭去自由黨領袖的職位。
外交政策
- 馬丁曾經有意圖去改進克里蒂安執政時期時就明顯降溫的加美外交關係。經過了漫長的等待,2005年的2月24日,加國外交部長Pierre Pettigrew宣布加拿大將不會加入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同時馬丁也宣布望美國在其導彈飛越加拿大領空前徵詢加拿大的同意。當時的民意調查也顯示,加拿大人不願意參加美國的導彈防禦計劃。應此,馬丁的決定得到了左派人士的讚賞。然而,右翼人士卻認為馬田將加國和領國美國的關係越拉越遠。馬丁政府還是繼續在兩國邊境控制、難民申訴、防務,特別在阿富汗問題上與美國政府合作。馬丁指派了經驗豐富的自由黨政客Frank McKenna擔任駐華盛頓的大使。
- 在加拿大2005冬季大選前。馬丁陷入了與美國當局的一場口水戰。他指責美國政府惘顧全球環境問題。同時他還聲稱自己是為加拿大軟木出口問題和其他的加拿大利益挺身而出。同時,在野的新民主黨黨領林頓及保守黨黨魁史蒂芬·哈珀指責他選擇在競選期間與美國展開罵戰的用心是為了拉攏選民的選票,指出馬丁政府在控制削減二氧化物排放的方面比美國做得還要差。
- 馬丁在提供國際支援的承諾方面也受到了抨擊,在任期間馬田還曾經許諾每年將0.7%GDP投入到國際救援中去。著名的愛爾蘭搖滾樂隊U2的主唱Bono,宣稱要「踢他(馬丁)的屁股」以教訓他的失信。馬丁稍後回應說,在他的眼裡,國家領袖們在國際捐獻上都作出了太過幻想化的承諾。
- 馬丁在國際舞台上還提倡將G8擴大為由二十個國家組成的G20,並沒有獲得很大的成功。此外,馬丁還曾經努力去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在2005年9月,中國的胡錦濤對加拿大進行國事訪問的時候,雙方宣布加中建立戰略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