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动物

增加 39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动物1.jpg|350px|缩略图|右|<big> 动物大象</big>[http://photocdn.sohu.com/20140512/Img399460667.jpg 原图链接][http://roll.sohu.com/20140512/n399460661.shtml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动物''' (''' Animals''') 是多 [[ 细胞 ]] 真核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统称为动物界。动物身体的基本形态会随着其发育而变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发育时,但也有些动物会在其生命中有变态的过程。
大多数动物能自发且独立地移动探索,只有极少数的动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点无法移动<ref>[https://zhinan.sogou.com/article/i5605084.htm 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搜狗指南,2019-3-19</ref>。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较著名的行为理论为[[康纳德·洛伦茨]]提出的本能理论。
== 特征==
动物有几种将其与其他生物相区分的特征。动物均属[[真核生物]],且通常是多细胞的,这将其与[[细菌]]和大多数的原生生物相区分。动物是消费者,通常在一个内腔中消化食物,这将其与植物和藻类相区分。动物也因缺乏细胞壁而和植物、藻类和真菌不同。所有的动物都是能动的,若只算一部分的生长期间。胚胎会有形成囊胚的时期,这是只有动物才有的特征。
== 动物分类的历史==
在古典时代,[[亚里士多德]]对动物进行分类,根据他自己的观察,分为有血的(一般说来,[[脊椎动物]]有血)和没有血的。然后将动物通过一种分类尺度进行排列,从人(有血液,2只脚,理性灵魂)向下到有生命的四肢动物(有 [[ 血液 ]] ,4只脚,动物性灵魂)再到其它分类群如甲壳类动物(无血,许多腿,动物性 [[ 灵魂 ]] )再向下到像海绵那样自然发生的生物(无血,无腿,植物灵魂)。亚里士多德不能确定海绵是否是动物,在他的系统中动物应该有感觉、食欲、能运动,而植物就没有:他知道海绵可以感应到触摸,如果将其从所在的岩石上拉下来时它就会收缩,但它们像植物那样会扎根,不会来回移动。
在1758年,[[卡尔·林奈]]在他的《[[自然系统]]》创建了第一个分级分类。在他一开始的计划中,动物是三个域中的一个,分为蠕虫类、昆虫类、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后来,将后四种都被归入脊索动物门一个门,而昆虫类(包括甲壳类和蛛型类动物)和蠕虫类都被重新命名或再细分。[[让-巴蒂斯特·拉马克]]在1793年开始进行分类工作,他称蠕虫类非常混乱(une espèce de chaos),将该组分为三个新门类:蠕虫类、棘皮类和水螅类(包含珊瑚和水母)。拉马克1809年在他的动物学中在[[脊椎动物]](这部分他仍然分为4类: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鱼类)和软体动物之外又分了9类,称为蔓脚类、环节动物类、甲壳类、蛛型类、昆虫类、蠕虫类、放射虫、水螅虫和纤毛虫。
</gallery>
== 动物与人类文明==
人类通过开发大量其他动物物种作为食物,包括畜牧业中经过驯养的牲畜,也捕猎其他动物物种(主要是通过大海,如商业捕捞许多种类的海鱼)作为食物。商业养殖的物种数量较少。猎杀或养殖包括头足类、甲壳类、双壳类或腹足类软体动物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作为食物。世界各地都在饲养[[鸡]]、[[牛]]、[[羊]]、[[猪]]和其他动物作为食物。动物纤维(例如羊毛)被用于制造纺织品,而动物筋腱用于绑扎,皮革被广泛用于制作鞋子和其他物品。人们猎捕或养殖动物获取它们的毛皮,用来制作大衣和帽子之类的物品。用昆虫制作染料(如胭脂红)和虫胶<ref>[https://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54848.html 虫胶是什么?虫胶的应用介绍],贤集网,2017-11-13</ref>。从农业发展的最开始阶段,包括牛和[[马]]在内的动物就被用于劳作和运输。
从古至今,动物就一直是艺术的题材,无论是在[[上古]](如古埃及)还是[[史前时期]](如在拉斯科洞窟壁画)。主要的动物画作包括[[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在1515年画的《犀牛》和[[乔治·斯塔布斯]]约1762年画的《枣红马》。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在文学和电影中扮演着角色。动物(包括昆虫和哺乳动物)在神话和宗教中也有出现,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日本和欧洲,[[蝴蝶]]被视为人类灵魂的化身。圣甲虫在古代埃及也是神圣的动物。在哺乳动物中,牛、[[鹿]]、马、[[狮子]]、[[蝙蝠]]、[[熊]]和[[狼]]也都是神话和崇拜的对象。西方[[图腾]]和中国的[[十二生肖]]都是基于动物的。
== 视频==
===<center> 动物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 </center>
1,3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