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勃朗宁M2重机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勃朗宁M2重机枪(M2 Machine Gun),俗称五零/点五零机枪,美军俗称奶妈(Browning Machine Gun,Cal. .50, M2HB,Flexible.),是由约翰·勃朗宁在一战后设计的重机枪,发射12.7×99毫米(.50 BMG)大口径弹药[1]

历史

勃朗宁M2其实是勃朗宁M1917的口径放大重制版本,它的起源也是出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需求;在1917年,德意志帝国研发出J.I攻击机,她的结构结实足以抵抗.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为此美国远征军指挥官潘兴将军要求要开发出更大口径的机关枪解决这个困境。潘兴向美国陆军军械部队提出新机枪规格需要口径0.5英寸(12.7毫米)、枪口初速2,700英尺(820米/秒),美军上校约翰·亨利·帕克在法国机枪学校目睹法军配备的11毫米机枪有配发燃烧穿甲弹,因此美军曾向柯特公司订购8挺换用11毫米子弹的实验枪,然而帕克上校所知的11毫米子弹是18世纪由联合王国开发俗称“气球破坏者”的11×59mmR Gras子弹,动能表现非常不理想;而潘兴希望新枪的子弹要有670加特林(43克)、枪口初速2,700英尺,所以自法国引进枪弹的构想因此打住。

1917年,勃朗宁重新设计勃朗宁M1917重机枪,以符合美军需求,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则加入开发机枪需要的0.5英寸子弹,初期设计使用0.30斯普林菲尔德子弹等比例放大;0.5英寸机枪原型在1918年10月15日测试,射速每分钟500发、枪口初速2,300英尺(700米/秒),性能不如预期,枪械太重射速也太慢,火力不够密集;不过在新机枪开发期间,美军掳获数批毛瑟13.2毫米反坦克步枪与毛瑟13.2毫米反坦克子弹,13.2mm TuF尺寸虽然比美军研发的要大,但是其设计优秀,52克的战斗部在有着秒速820米的良好表现,温彻斯特借鉴了德国子弹改进弹药设计,改良后的子弹初速提升到每秒2,750英尺(840米)。

1921年,新枪完成基本设计,1923年美军把当时的M2命名为“M1921”,该批机枪的特色为水冷式结构、仅能自左侧进弹、枪管较后续服役的型号要轻,主要在1921年至1937年量产,配备在飞机车辆上,用于1920年代的防空及反装甲用途。1926年白朗宁去世,重机枪的改良仍然继续进行,从1927年至1932年间,由美国的塞缪尔·加特林博士针对M1921的设计问题以及军方需求做出调整。1930年,柯尔特还针对M1921推出了部分改进的版本,如M1921A1与M1921E2。1932年,改进版本正式被美军命名为“M2”,当时部分的M2装有水冷散热装置,早期的气冷式M2机枪由于枪管太轻,无法承受多角度全方位射击要求,容易过热,后又推出改用重枪管的版本命名为“M2HB”(Heavy Barrel),后来更推出了可快速更换枪管的“M2QCB”(Quick Change Barrel)及轻量化版本,这些版本一直沿用至今[2]

视频

勃朗宁M2重机枪 相关视频

M2勃朗宁机枪称之为 杀手之王
勃朗宁M2式重机枪,战场上的悍将,一把机枪能顶得上一个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