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也称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于1987年批准建设,1991年建成并运行,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四个分室组成。

其中浙江大学分室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现有20名固定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反应工程[1]

基本内容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由萃取分离(清华大学)、精馏分离(天津大学)、固定床反应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和聚合反应工程(浙江大学)四个分室组成。1987年由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批准筹建,1991年建成验收并开放运行。清华大学汪家鼎教授(科学院院士)为第一任实验室主任,南京化工大学时钧教授(科学院院士)为第一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目前戴猷元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华东理工大学袁渭康教授(工程院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袁希钢教授、清华大学费维扬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戴迎春教授和浙江大学李伯耿教授为实验室副主任。

实验室的具体学科目标为:在近代湍流理论,粘弹系统和多态现象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实验方法,深入研究两相和多相系统传递和反应过程的规律,开发新过程和高效设备;深入研究有关化工过程的数学模型,编制优化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包,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工应用中的研究;开发化工过程动态特性和优化控制的研究,开发新的动态过程;探索及开发化学工程新技术,向生物工程、新材料、环境等高技术领域渗透[2]


研究方向

在萃取分离方面,深入研究液液、固液、微尺度接触及超临界萃取、膜萃取、反应萃取和电泳萃取等耦合新分离方法的相平衡、界面现象和传递现象性质;"按基本原理设计"的目标,通过分子设计研制新型绿色分离剂,开发用于环保生物和新材料制备的反应萃取新工艺;推广分散-聚合型脉冲筛板塔、改进型转盘塔(MRDC)和超级扁环填料塔等高效萃取设备;致力于信息科学的最新成果和传统化工方法的结合,研究萃取设备优化设计的技术难点,并在 CFD和智能CAD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在精馏分离方面:以界面科学及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精馏等传质分离过程中界面传递及多相流体力学规律,发展计算传质学和新一代精馏理论;非常规条件下气、液、固传质及过程强化研究,包括高压及高真空精馏,高压吸附过程,吸附精馏、膜精馏及反应精馏等新复合过程及其强化机理,加盐精馏等特种精馏研究;精馏过程工程研究,包括分批精馏、动态过程、系统优化与节能研究;高效精馏分离技术工程化研究,包括大型精馏塔技术、新型工艺和设备开发。

在反应工程方面:以反应过程和反应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态、非稳态的实验和模拟方法,研究反应器和相关设备内的传质和反应规律,开发新的反应工程和设备。主要包括多相催化工程与反应器;环境友好化工产品和低污染工艺的开发;超临界流体技术的相平衡、传质与反应规律;电化学过程的动态操作特性及新合成工艺;开发新型化工设备;聚合物加工中传递、流动、模型化和优化;开发新型复合材料和以纳米碳纤维为载体的功能性催化材料。

在聚合反应工程方面:研究高转化聚合动力学及工业聚合过程中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组成及其分布、分子立构规整性和颗粒形态等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的调控规律。研究高粘、非牛顿和非均相聚合物系的流动、混合、传质与传热规律;研究聚合反应器中的流场、浓度场和温度场。研究动力学、反应器、过程及产物性质的建模与仿真,反应器及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监测。研究高性能及功能聚合物材料制备的原位聚合、反应-挤出等新的聚合技术。

视频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关视频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宣传片
【填志愿必看!哈喽名校】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