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五岔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五岔镇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河冲积平原北部,海拔在366~407.2米之间,坡降约0.1%。地势较为平坦,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高,镇区地下水位在0.5~3米之间,土壤盐碱严重,干旱缺水属半荒漠带。[1]

中文名称: 北五岔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

下辖地区: 3个村民委员会,26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村

政府驻地: 0994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河冲积平原北部

面 积: 226平方千米

人 口: 4523人(2017)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荒漠气候

车牌代码: 新B

地理环境

气象

北五岔镇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荒漠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酷热,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日温较差悬殊,春季气温变化大,秋季凉爽季水少,平均无霜期为15天,年平均日较差14.5℃,7月最热高气温可达43.1℃,年较差85.9℃,年平均气温2℃,7月降水量多,平均7.7毫米,月降水量最少,平均.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于4~8月,年降水量121.8毫米,光照充足,日照2749.9小时,夏季理论照数可达15小时左右,热量丰富,其中7月为318.5,12月最少为115.1小时,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65.9小时,蒸发量大,其中7月份月蒸发量为365.6毫米,1月份最少为7.6毫米,年蒸发量1967.9毫米,无霜期151天,相对湿度分布:4~7月平均相对湿度在41~52%之间,冬季温度大,平均相对温度在72~81%之间。

降雪初日为11月4日,降雪终日为3月19日,年降雪量为30.9毫米,积雪深度一般为15~25厘米,最大深度为27厘米。

风向常年为西北风,最高偏东,最低南风,最大风速26米/秒,九级风,最下零。风向:最多东北风,偏东风多。

水文

北五岔镇境内无河流通过,全镇农业用水,靠其南部800万立方米的白土坑水库,引水进入北五岔干渠流量为20立方米/秒。

地下水为深层承压水,在100米以内有两个稳定水层,但水质较差,100~250米有深层水两层,水质较稳定,可供饮用。北五岔镇镇区及各村居民点饮用水机井深度均在250~330米之间。

北五岔镇,历史悠久,古称大庙,清代农业开发时修筑由玛纳斯河引的莫河渠出县城往北分成五个支干渠(东干渠、西中渠、新户渠、永丰渠、永进渠)流经该地区,又因地处县城北部,因而得名北五岔。

土壤

北五岔镇土质为河流冲积物,地表面为灰漠土、风沙土、灌淤土。

地层岩性,粉土埋深0~2.7米,中密、潮湿、棕褐色,土质较均匀,中压编性大,可塑性大。

粘土层:埋深2.5米~6.00米,棕红色或紫红色残积层,有时夹有薄层灰黄色土层,呈硬塑状态,密实度较好。最大冻土深度1.5米,基本风压力为0.6千牛/平方米,基本雪压力为0.65千牛/平方米,地震裂度按7度防设。

历史沿革

北五岔镇,清朝末年属东北区管辖,解放前夕属第三乡管辖,解放初属第三区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北五岔人民公社,辖新户、东风、永进、永丰、红星5个大队,社办农场,园艺场各1个。1971年辖永进、红星2个大队。1981年辖永进、红星、西沙窝道3个大队。1982年辖庙沟渠、西沙窝道、四歧、西沟村、魏家场5个大队,26个生产队。1984年建立北五岔乡。辖3个村民委员会,26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村,1996年6月国w院民z部正式批准为建制镇。2004年8月合并4个自然村,现辖21个自然村,设21个村民委员会。

行政区划

辖21个村委会:大庙村、石家庄村、浪湾村、凉州户村、庙沟渠村、西沟村、荒公地村、党家庄村、东朱家团庄村、油坊庄村、四歧村、吕家庄村、东吕家庄村、黑沙窝村、西魏家场村、东魏家场村、三岔口村、西沙窝道村、田家井村、新渠口村、红柳坑村。

发展

为全力打造万亩精品现代农业示范区,玛纳斯县北五岔镇及早谋划、多措并举,确保示范区建设各项管理与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做到示范区工作“五到位”:一是管理与组织措施到位,示范区工作由镇主要领导亲自牵头,成立了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技术措施到位。镇农机与农业技术部门针对示范区建设制定了操作性很强的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三是高科技现代农业机械配套到位。结合示范区建设实际情况,与示范区相配套的农业机械已基本落实到位,已落实配套大马力拖拉机8台、精量机采棉播种机8台(架)、采棉机2台。四是农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到位。按照高标示范区建设要求,已完成对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机操作人员50余人。五是示范地块落实到位。全镇1万亩示范面积已全部落实到相应的村组,并作到了责任落实到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