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京八大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大处公园位于北京市著名西山风景区南麓,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建国后首批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历史悠久、盛名远播、风水宜人的山地佛教寺庙园林。*[1] 八大处公园是由西山余脉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所环抱,三山形似座椅,八座古刹星罗棋布分布在三山之中,自然天成的"十二景观"更是闻名遐尔,古人即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又有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 八大处公园因二处灵光寺供奉世间罕存的释迦牟尼灵牙舍利而驰名海内外,近年来灵光寺内先后修建的《般诺波罗密多心经》墙,500罗汉浮雕与佛牙舍利形成了佛法僧一体的圆满。八座古刹中最古老寺庙是八处证果寺,建于隋末唐初,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而成,最大的寺庙是康熙、乾隆的帝王行宫香界寺。八大处公园虽以八座古刹而得名,但在2000年发现明代摩崖石刻则以八大处第九处轰动京城,吸引着石刻爱好者和众多的佛教信徒。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八大处公园外文名称badachu park景点,灵光寺、长安寺等八座古刹兴建年代隋末唐初 位置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3号 旅游等级 AAAA级

开放时间06:00~18:30门票10.00元

著名景点

大悲寺,七处宝珠洞 建议游玩时长1-2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目录 1公园构成 2天然景色 3园内植物 4公园景点 5探索发现 6历史传说 7设施 8游览路线 9旅游指南 10文物保护 11八大处 12相关新闻

公园构成

八大处公园冬季山暖风和,夏季凉爽宜人。土质肥沃、植被丰富。 园中八座古刹最早建于隋末唐初,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而成。其中灵光、长安、大悲、香界、证果五寺均为皇帝敕建。灵光寺辽招仙塔中曾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建国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新建佛牙舍利塔。 八十年代末公园水体景区"映翠湖"。十年改革发展,八大处已今非昔比,一越成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公园。新世纪到来之即,公园又新建冲天太空舱,会议中心等,引入吃住行、休娱健一体化服务的新观念。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各种需求,八大处公园已成为京城最近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

本段天然景色

八大处公园,地处太行之西山余脉,翠 八大处公园早春风景 微、平坡、卢师三山(也有说法称西为虎头山,东为青龙山,北为翠微山)之间,方圆三百三十二公顷,最高峰海拔464.8米。三山呈环绕状,形似一把巨大的太师椅,形成了八大处特有的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得益于这种特有的小气候,八大处的自然风景绮丽动人,四季风景如画:春天,满山遍野的杏花、桃花、迎春、连翘等纷纷盛开,团团簇簇,煞是好看;夏天,峰峦叠翠,苍秀清雅,鸟啼鹃啭,流泉汩汩;秋天,十多万株黄栌、火炬、元宝枫等各种红叶树种,秋霜过后,满山流丹,处处好看;进入寒冬,银装素裹,积雪凝素。公园土质肥沃,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7.2%。 八大处公园是由三山环抱,因保存完好的八座古刹而得名,又以自然天成的"十二景"闻名遐迩,古人即赞曰"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十二景则如屋外花园",又有云"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

园内植物

八大处公园冬季山暖风和, 夏季凉爽宜人。土质肥沃、植被丰富。其中乔木就有八十余种,四十余万株,名贵古树十八种,五百九十株,长安寺的白皮松;灵光寺的七叶树;大悲寺的银杏树;证果寺的黄连木等树龄都在六百年以上,仍树状丰满,树形奇美。黄栌、火炬、元宝枫等红叶树近十四万株,秋霜过后,层林尽染,满山流丹。 折叠编辑本段公园景点

一处长安寺

长安寺位于公园大门以南一里多地。创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原名"善应寺"。后历经清顺治年间(1659年)、康熙年间(1671年)两度重修,规模日大,改称"长安寺"。长安寺倚翠微山,坐西朝东,红墙围绕,两进四合。入门便是一砖石景壁,上有"登欢喜地"四字。沿西向甬路前行,登数十级台阶为该寺山门殿。殿内供关羽造像,又称"关公殿"。向后分别为"大雄宝殿"、"大士殿",大士殿前二株白皮树尤为醒目,虽历数百年沧桑却仍枝繁叶茂,在京城古木名树中占得一席。当年的长安寺曾是西山名刹。长安寺原有五百罗汉雕像,现已无存,据明万历年间史料对长安寺尚有:"寺中四松"最奇。门列天兵十,状极诡异,庑下有"五百罗汉"的记载,从中可见长安寺当年的地位和风貌。长安寺在"文化大革命"年间被毁,尚未恢复原貌,现今暂不对外开放。

二处灵光寺

灵光寺是八大处现存最重要的一座寺院。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最初称"龙泉寺",金世宗年间(1162年)改称"觉山寺",明宣德年间(1428年)恢复龙泉寺旧称,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扩建后改为"灵光寺"。 灵光寺山门殿面朝东南,山门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铜胎贴金造像, 重3300千克。为泰国僧王赠送的礼物。灵光寺内原有五进庙堂,现仅存"大悲院"、"鱼池院"、"塔院"三处院落。大悲院中,南有观音殿,北有拜佛堂,东西各有陪房十四间。院西南有一金鱼池,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年间扩建,原为寺内放生池。池畔有辽代"招仙塔"塔基一座,又名"画像千佛塔", 此塔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后寺内僧人在清理旧塔基时发现了供有佛祖释迦牟尼灵牙舍利的石函。北行过一回廊为原卧游轩、居士院及方丈院。现方丈院中有1958-1964年所建佛牙舍利塔,高51米,分7层。塔中二层舍利阁内以纯金七宝塔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灵牙一颗(据记载是南朝高僧法献西行求法,有于阗请回,初供奉于南齐都城建康, 隋朝被供奉于大兴即今天的西安,唐朝末年被送至辽南京即今天的北京,辽道宗年间供奉于"招仙塔"塔基内)。2000年中国佛教协会新建了玉佛殿和已故佛协会长赵朴初手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影壁。因佛牙舍利在世界上仅存两颗,使灵光寺成为全世界佛教僧众顶礼膜拜的地方。 招仙塔和花和尚的传说 传说灵光寺内曾经有一位方丈,自接替老方丈的位置后,觉得修行得差不多了,慢慢地变得懒惰起来,先是出去享受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有时还把酒肉带回寺庙来,最后竟干起了调戏妇女的勾当,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花和尚。方丈的无耻行为激起了一个胖和尚的愤怒,于是引发了一场正邪的较量。 胖和尚为逼方丈就范,在山门一连打坐三天。方丈自知不是对手,不敢再待下去,三十六计走为上。他出寺庙后,一路小跑,不大功夫,已快到平坡山顶了。那胖和尚不是等闲之辈,马上追赶,不久便发现了那方丈的行踪,于是摘下腰间十三节宝鞭,随手向平坡山顶贯去,心中叫道:"看招!",只见那宝鞭节节向前伸去,越伸越长,只听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巨石纷飞,那方丈早已不见了踪影。平坡山头黑气滚滚,久久不散,阴森恐怖。胖和尚一看便知那恶方丈肉身虽死,邪气犹存,阴魂游移不定。于是便转回寺中,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匣子,递给住持说:"此乃宝物,可避祸消灾,日后如遇灾难,你等将它放在一平坦这处,燃上三柱香,再连呼三声'神鞭太保',我就会来。"说完飘然而去。 那恶方丈的妖魂整整飘了九九八十一天,附在他那腐烂的白骨之上重新修练,修成了白骨精。又干起了邪恶勾当。灵光寺一带的年轻女子,不是死去就是失踪。官府和寺中高僧四处寻访,都杳无踪迹,谁也没有办法。 一天,那个小和尚突然想起了胖和尚留下的小宝匣,他跟住持一说,住持觉得这也倒是个办法。这天夜里,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子时,住持带领众僧来到院中,把小匣放在金鱼池旁一块平整地方,燃起三柱高香,快燃尽时,众僧人一连三遍齐呼:"神鞭太保!"猛然间,东边天上腾出万道霞光,照得大地一片光亮,紧跟着,一声霹雳炸响,众僧仰头望去,见一胖和尚脚踏祥云、手持宝鞭立在空中,只见那胖和尚手中宝鞭一扬,顿时山石滚滚,一股黑气从乱石中窜出直扑胖和尚,胖和尚又把宝鞭一抖,缠住黑气,轰隆隆一声巨响,那黑气不见了,一具白骨片刻间化为灰烬。再看那山上,阴森森的怪石不见了,满山绿草碧树,只剩下一块不大好看的顽石,远远望去酷象一只虎头。 再说那和尚,降服了白骨精,落下云头来到众僧跟前,说明了事情的原委。那住持问:"以后如果再发生此类事情该怎么办呢?"胖和尚答道:"莫要忧虑,把此鞭留在寺中,便可镇住妖邪。"说完,他把宝鞭抛向空中,宝鞭呼呼旋转,放射出万道金光,十三节宝鞭化作一座十三层宝塔,那小匣在地上慢慢旋转放出七色光芒,化成塔基。塔身不偏不倚正落在塔基之上,霎时,宝塔上空祥云缭绕,仙乐飘飘。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座宝塔叫作招仙塔,据说,只要招仙塔不倒,邪恶说不能再抬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佛教协会在国家拨款支持下,特在二处灵光寺北院建起佛牙舍利塔。新塔 高51米,八角十三层密檐,佛牙供奉在塔身殿堂内的七宝金塔中。1964年6月25日,中国佛协在灵光寺隆重举行了佛牙舍利塔开光典礼。 佛牙舍利是佛教圣物,也是我国珍贵文物,许多外国元首,特别是东南亚各国领导人,经常来此朝拜,瞻礼佛牙舍利。 塔前有对联两幅。一曰:"九界众生离永生净土,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念佛法,下不能普利群萌。"一曰:"法身常驻,长耀灵光辉万古;舍利应真,永留圣迹福群生。"

三处三山庵

三山庵因其地处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一说虎头、翠微、青龙)而得名。三山庵创建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于乾隆年间重修。山门殿三间,正对山门是大殿五间,内供释迦牟尼塑像。清雍正、乾隆年间有高僧达天通理禅师曾在此研磨禅理。著书立论,一时名噪遐迩。

四处大悲寺

大悲寺位于三山庵与龙泉庵之间的山腰处。相传建于北宋或辽金时期(约1033年)原名"隐寂寺"。该寺坐西朝东,正对山门有古楸两株。整个院落为三进四合,山门殿有石额"敕建大悲寺",为清康熙帝御笔。山门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山门殿后为大雄宝殿。殿前有明代古竹两池,青翠欲滴。殿内正中供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雕像相传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的杰作。雕像形态各异,道气深沉,栩栩如生。其像皆以檀香木粉和精砂为胎精雕而成,至今仍散发出绕梁香气。大雄宝殿后为圆通宝殿内供彩塑观音菩萨坐像。此殿前两株参天古银杏树,粗有数圈,枝繁叶茂,树龄高达八百余年。

五处龙泉庵

龙泉庵又名龙王堂,位于大悲寺西北。明仁宗洪熙乙己(1425年)始建"慧云禅林"。清顺治二年(1645年)于该地发现一泓清泉,遂修建了一座龙王庙。清道光年间两处合二为一,为龙泉庵。全庵共有五个院落,分为上中下三层,除主殿龙王堂外,还有卧游阁、听泉水榭、妙香院和华祖院。整个院内松高柏巨,如云蔽日,夏日里凉爽异常,极宜消暑。此庵山门小巧,入山门即得一方池,泉水不断从池中龙口出流出,注入池内。该泉名曰"龙泉",四时不涸,泉水经化验为天然高锶矿泉水。池左有听泉小榭。上方为龙王堂;北院原称慧云寺。该院"龙泉茶社"历史悠久,在京城影响颇大,四季开放,以甘冽泉水泡出的名茶别有一番滋味,回头客极多,夏秋时节尤甚。 建龙泉茶社的原因 龙泉庵内有一方池,池内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直接一眼望到底部,甚至可以看清池底的石子与硬币,没有半点污尘。方池内的水很可口,喝起来有一股甘甜的味道,泡出来的茶也有一股清香,池水内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对人体也很有帮助。并且,在八大处内,只有龙泉庵的泉水从古至今一直净流不息,源源不断。再加上龙泉庵的环境非常幽静,四周有环山,有花草,有树木,有时还有小鸟在歌唱。旅客爬山累了的时候,可以在茶社内歇息,欣赏周围的风景。

六处香界寺

香界寺位于平坡山,是现今八大处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60年),名为"平坡大觉寺",明朝名为"大圆通寺",清康熙年间名为"圣感寺",清乾隆年间改为现名。香界寺坐北朝南,依山取势,气势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游山驻跸之所。寺分左、中、右三路,共五进院落。中路行进,山门殿上方悬一石额,上镌"敕建香界寺",二进院落内古松虬枝盘旋,张牙舞爪,故称"龙松"。另有钟鼓二楼分列左右。后为天王殿,面阔三间,内供四大天王,契比和尚(大肚弥勒佛)和韦驮。拾阶而上有正殿五间,名圆雄宝殿,殿前有石碑两通。其中左碑碑阳刻有"大悲菩萨自传真像",相传为康熙年间重修寺庙时出土的唐代古碑。碑阴刻有"敬佛"二字,大如洪斗,为康熙御笔。四进院落格局与三进相仿,正殿为大雄宝殿,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五进院落为藏经楼。左路为一别院,仅精舍三间。右路为"行宫院",为乾隆帝避暑的行宫,院内置景颇佳。 敬佛碑传说*[2] 一天清晨,康熙帝在院子里散步,他顺着杜鹃雀跃的身影移动着脚步,突然脚底下一软,便跪了下去。康熙觉得磕着的膝盖很疼,而院子里都是土地,磕一下不至于如此疼痛,于是就命人挖挖看地底埋了什么东西。四五个随从赶紧找来工具挖掘。起初,随从们并无收获,可挖着挖着,突然挖出了一块石碑。这块碑上雕刻着"大悲菩萨自传真像",其像用浮雕和线雕混合刀法镌刻而成,风格独特。康熙皇帝见了很高兴,命令太监准备笔墨,泼墨挥毫,在碑阴写下"敬佛"两个遒劲有力的尺幅大字,并命人将它立于寺庙前。据有关专家考证,确认此碑为唐代遗留下来的珍品。到八大处旅游的人见到这块敬佛碑,就会情不自禁地询问它的来历,于是敬佛碑这个传说就被传播开来。

七处宝珠洞

宝珠洞位于平坡山顶,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寺前有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内外分镌"坚固林"和 "欢喜地",为乾隆皇帝御笔。过牌楼前行,路旁一天然巨石,石上约略可见行书《宝珠洞诗》,落款处镌有乾隆御玺印迹。宝珠洞临崖而建大殿两层,其中"眺望轩"观音殿连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层院落。观音殿后有一石洞,宽广约四米,洞内砾石如宝珠黑白杂陈,晶莹闪烁,固此该洞以"宝珠"命名。相传康熙年间有一海岫禅师在此梵修,多次受到皇帝召见。据记他能诵经驱鬼,故又得名"鬼王菩萨"。洞内原有他的肉身贴金法像,早经毁坏,现为汉白玉石雕像。宝珠洞项上为阿弥陀佛殿。原有额曰"舍轮妙果"右边横额曰"云卧天窥",皆为乾隆御笔。七处是远眺京城美景,观赏日出的极佳处,故有"京西小泰山"之誉。

八处证果寺

证果寺是八大处寺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寺院。与二处至七处同处一山不同,八处位于卢师山(一说为青龙山)山腰处。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又传建于隋仁寿年间)。寺中一株古黄连木树龄600年以上,为京城所独有。证果寺坐北朝南有二碑,山门,位于卢师山腰。山门石阶数十级。阶下竖之上石额镌有"古刹证果寺"字样,为明英宗御笔。山门左侧有一深潭,名为青龙潭,传说为青龙出没之处。山门以北天王殿,再北为大雄宝殿,共两进院落(第二进被改为私人会所,不能参观)。大雄宝殿前有铜钟一口,铸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钟身铸有《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字样隽秀,铸造精良。西跨院为禅堂院。大雄宝殿以西有一院,院门为宝瓶形,青石制作。出此小院西门,有座重檐八角亭。亭北是一宽大的敞轩,内悬木制匾额,上刻"招止亭"三字。匾下嵌一碑,上刻《秘摩崖招止亭记》。敞轩以北为秘魔崖。此处一巨石自山顶凌空而出,突兀奇险。石上镌刻"天然幽谷"四字。旁侧有一洞,名"真武洞",相传有卢师和尚在此修行,因其为民祈雨有验,御赐为"感应禅师"。

冰川漂砾

在去香界寺的路上有一处冰川漂砾,形成与距今100万-200万年。1962年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这处冰川漂砾,鉴定为第四纪冰川漂砾,并题字留念,1964年建亭保护。 摩崖谷 在去证果寺的路上,可探访摩崖谷,摩崖谷有数座明朝石佛造像,因地势险峻,草木掩映,游人罕至,直到2001年才被发现,并开辟为景区,有"九处"之称。 折叠八大处怪联之怪 西山八大处,八处关帝庙旧时有一个奇怪的对联。他的上联是:日昍晶(4个日字)安天下,下联是:月朋(3个月字)朤定乾坤,横批是:"亘古一人"。 这个怪联有三个奇怪之处: 一怪怪在它的读法:常见的读法有两种,一种认为上联读为"日nuǎn 晶huá安天下",下联读为"月朋suō luó定乾坤"。还有一种读法为"日 zé 晶 lóng 安天下,月 朋 bēi dǎo 定乾坤"。《康熙字典》可查阅到上联第二字"昍"读为'暄",下联的第四字"朤"读为"朗"。 二怪怪在它的字形上(参考图片)。它的上联是"日"字的一个个叠加,每个字比前一个多一个"日"字,下联是"月"字的叠加,每个字比前一个多一个"月"字。上联一共十个"日"字,下联一共十个"月"字。 三怪怪在它的意思。古来对这副对联的解释颇多,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认为赞扬了关帝为人光明磊落,功勋卓著。另一种认为安天下非几日之功,定乾坤非数月之力,需要万众一心,长期努力。

这个怪联让很多文人墨客瞠目结舌,但是怪联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据史料查证,这副对联出现在庚申(1860)年,据传说是一位白莲教颇具文采的首领用暗语写下的动员令,他是用《红楼梦》里的谐音拆字法写的。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每朝每代的人对它的意思都有不同理解,每种不同的理解碰撞出绚烂多姿的汉字文化,让这些死的文字都活了起来,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来源

  1. 北京八大处,360百科
  2. 八大处公园,360百科


参考文献

1 国家AAAA级景区

2 北京八大处公园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