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京政法大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政法大学

英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主要院系:18个

校训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学校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所属国家:中国

中国政法大学(法大,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于1952年始建,坐落于北京市[1]由中国教育部直属,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2],,位列中国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3]

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4]。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5]。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位列“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立格联盟”成员,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6]

快速导航 录取情况学生来源录取分数线开设专业词条图册关系表 知乎精选 中文名称 中国政法大学 外文名称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校庆日 5月16日 院校代码 10053 主要院系 18个 校址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校训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简称 法大、CUPL 现任校长 马怀德[1]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一级学科 创办时间 1952年 知名教师 江平、陈光中、张晋藩、李德顺、应松年 展开 概况 知乎精选最新 目 录 1历史沿革 2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科研平台 学术资源 学术交流 3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学科建设 师资力量 教学建设 4国际交流 5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精神文化 6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7知名校友 8录取情况 学生来源 男女比例 录取分数线 各专业分数线 9开设专业 重点专业 本科专业 10词条图册

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 1952年,刚刚迈入法制建设和政权建设轨道的新中国迫切需要大量新型高级政法人才,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新型高等法学教育向着体系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已有48年历史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和清华大学政治系,燕京大学法律系、政治系和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合并组建后诞生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最初的校舍则坐落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大红楼。

北京政法大学

1952年11月23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北京政法学院”校名,周恩来总理签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令,任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钱端升为院长。11月24日,北京政法学院成立典礼在北京大学礼堂举行。以钱端升、雷洁琼、芮沐、王铁崖、费青、吴恩裕、曾炳钧、龚祥瑞、楼邦彦、黄觉非、严景耀、张锡彤、徐敦璋、汪瑄、阴法鲁、杜汝楫、朱奇武、程筱鹤、余叔通、张国华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术名家大师汇集学校执掌教鞭,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铸就了北京政法学院起步期的辉煌。学校因此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1953年12月,地处北京西郊的学院路41号院(即现今的北京西土城路25号)建成,师生员工陆续由沙滩红楼迁往学院路新校址。

1954年,学院由成立时的受高教部和华北行政委员会的双重领导改为由司法部领导。

1960年,北京政法学院被国务院列为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65年,学校改由最高人民法院领导。

1970年,学校因“文化大革命“停办。

改革开放

1978年8月5日,中央正式宣布复办北京政法学院。

1979年秋,北京政法学院面向全国恢复招生。[1]

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联合向中央提交《关于迅速筹建中国政法大学、恢复公安学院和迁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的请示报告》,提出以现有的某所重点大学为基础,调进一批优秀教师,另选校址,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并将其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自此,司法部进行筹备,准备成立“中国政法大学”。

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议将筹办“中国政法大学”作为重要议题讨论,在关于加强政法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指出,“要抓紧筹办中国政法大学,把它办成中国政法教育的中心”。

198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转了司法部、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国政法大学”成立的正式报告》。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生院三院办学格局。同年5月7日,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大会在公安部大礼堂举行。中央对中国政法大学的定位是:要成为全国政法教育的中心,总结中国法制建设经验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建立完整的中国法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忠于法律、执法如山、刚直不阿的职业道德和革命情操。

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后,为适应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需,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院路41号院已难于适应办学需要。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为学校选址建设新校区并将建设工程列入“第七个五年计划”。后校址定在北京昌平(今北京府学路27号)。

1985年,学校进修生院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由学校代管。

1986年6月,新校区奠基仪式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了“中国政法大学”校名。

1991年夏,昌平新校区竣工。同年秋,办学主体及工作重点从学院路校区转移到昌平校区。

2000年,学校转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同年,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的原中国政法大学进修生院,又合并至中国政法大学。

2002年5月,建校50周年庆典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分别为学校题词祝贺。[2][3]

2007年5月16日,建校55周年庆典在昌平校区举办,标志着中国政法大学由过去的行业性办学改变为按高等教育的主流标准办学,实现了由单科性向多科性高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由行业性向开放性的历史性转变。

毕业留影

2008年10月2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在中国政法大学会见了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同时,二人为学校中欧法学院揭牌。[4]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6月,学校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5][6]

2012年5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0周年大会在昌平校区大礼堂召开。[7]同年1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8]

2013年3月,学校进入中国国家首批“2011计划”建设序列。同年10月,学校项目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014年度建设项目立项。[9]

2017年9月,学校法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19年11月,被全国普法办公室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2020年6月,发起并加入法学教育创新联盟。[10]7月,学校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暨全国法治干部培训基地、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举行。[11]12月,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签发《教育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建中国政法大学的意见》,决定共建中国政法大学。[12]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项目经费 2006年,学校承担中国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有资产法律保护机制研究》课题。同年,学校《法治背景下的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13]

2016年,学校共计承担科研项目394项,全年累计科研经费13977.55万元。

论文著作

2015年,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286篇,出版学术著作167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成果奖7项,其中,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7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2016年,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116篇,出版学术著作242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成果奖10项,其中,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获得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国家立法方面

从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再到《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的论证、研讨,直至最终通过。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14]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1个、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其他在编科研机构6个;新型研究机构10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协同创新中心4个。[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诉讼法学研究院、法律史学研究院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5]

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基地: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

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人权研究院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法治政府研究院

其他在编科研机构:比较法学研究院、法与经济学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质量评估中心、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公司法与投资保护研究所

北京政法大学

新型研究机构:资本金融研究院、仲裁研究院、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制度学研究院、国家监察研究院、网络法学研究院、法治经济研究院、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国际法治研究院

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

其他协同创新中心: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知识经济与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政府协同创新中心[14]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政法大学全校共计拥有纸质文献总量达246.6万册,电子图书243.20万种,电子期刊59.16万种。[16]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以法律政治类图书为主的图书馆。该馆不仅收录了自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法律文献与学术著作,还较为全面地收录了自晚清以来的各类法律出版物,包括法典、法规、判例辑纂等。[17]

学术期刊

《政法 论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比较法研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9月创刊,为中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

学术交流

2016年度,学校先后资助9位教师参加在国(境)外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共举办9场名家论坛,分别邀请了9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教授,共举办248场学术讲座,举办16场学术研讨会,其中境外人士来校举办讲座62场,包括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瑞典日本南非、美国、加拿大荷兰、韩国、梵蒂冈、法国、德国、丹麦、波兰、澳大利亚、奥地利、阿根廷等19个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中国政法大学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下设18个教学单位、共有24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19]

学院 本科专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法学、侦查学(网络犯罪侦查方向)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商务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哲学、汉语言文学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法律英语方向)、德语、翻译(法律翻译方向)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治信息管理方向)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 无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 无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 无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1个。[14]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社会工作、法律翻译、金融、国际商务、新闻与传播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双一流”建设学科:法学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法学

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政治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拥有教师968人,教学科研岗教师中教授307人,博士生导师201人、硕士生导师613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9.25%。截至2016年12月底,学校有5位终身教

授;有5人荣获“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有8人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荣获“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7

人荣获“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2人,4人入选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

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终身教授:江平、陈光中、张晋藩、李德顺、应松年[23]

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江平、张晋藩、陈光中、潘汉典、巫昌祯等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黄进、赵旭东、马怀德、薛虹、曹明德、薛刚凌等[25]

全国优秀教师:江平

高校青年教师奖:朱勇等[26]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王卫国[27]

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田力男[28]、李立[29]、赵卯生

教学建设

成果获奖 2012年,学校教学成果《协同创新多元合作创建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体系——法学专业“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4年,学校教学成果《创建“即时共享协同融合学训一体”同步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卓越法律人才》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政法大学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6]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教学团队:法制史教学团队、西方政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法学实践教学中心[16]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法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

中国政法大学精品课程名单 类型 课程名称 获奖及评定年份 所属专业 国家级精品课程 西方政治思想史 2006 政治学 中国法制史 2006 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007 法学 商法学 2007 法学 民法学 2008 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 2009 法学 宪法学 2009 法学 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 海商法 2003 法学 中国法制史 2004 法学 民法 2005 法学 国家赔偿法学 2006 法学 商法学 2006 法学 经济法总论 2007 法学 国际法 2007 法学 宪法学 2009 法学 国际司法 2009 法学 刑法案例研习 2010 法学 中国社会 2010 社会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法律逻辑 2012 法学 法律英语与法律文化 2014 英语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016 法学 商法学 2016 法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 2016 政治学 中国法制史 2016 法学 (截至2017年12月)参考资料

国际交流

学校于2008年建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2012年至2018年1月,学校先后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巴多斯建成3所孔子学院。[30][31]

截至2018年1月,学校先后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35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千余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三百余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

2019年又新增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学位合作办学项目。[32]

截至2020年1月,学校先后与54个国家和地区的267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其中有实质合作的世界五百强高校占比超过60%。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千余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数百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中国政法大学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校名由毛泽东主席于1952年题写。后学校更名,邓小平为学校题写了“中国政法大学”校名。[33]

校徽 中国政法大学校徽

中国政法大学校徽的整体图形为学校的中英文名称环绕橄榄枝托起的正义剑和天平,中文为邓小平题写的“中国政法大学”。[34]

整体色调为紫禁红,与白色背景交错相间。紫禁红代表着热情、向上以及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同时也是中国法官袍的前襟配色。

外圆圈内上方是邓小平同志亲笔为该校题写的汉字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

标志的主体部分由天平组成,天平的支撑部分被替换为尖顶圈底的剑形图案,既似捍卫公平、正义、法治的宝剑,又似开启知识大门、通往法学最高殿堂的钥匙。

宝剑剑柄上的数字“1952”代表了学校的成立时间,天平四周围绕的橄榄枝则寓意和平、友爱。

校旗 中国政法大学校旗为紫禁红旗面,旗面正中为白色中英文校名及校徽,中文为邓小平题写的“中国政法大学”。标准规格为192厘米长、128厘米宽。[35]

标识色 学校标识色为确定色值的紫禁红,辅助色为白色和橙色。[34]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八字校训。“厚德”强调为人, “明法”强调为事的规矩、法度,“格物”强调为学,而“致公”强调做人、为事。

“厚徳”源自《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徳载物”,意在培养师生优良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政治道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是人文精神的凸显。

“明法”取自《管子·明法》,意求师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以法治天下、建设法治中国为己任。这是法治精神的体现。

“格物”出自《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促师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有科学的思维和理性。这是科学精神的写照。

“致公”取法于《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处“致”从“至”,“致公”也为“至公”,出自《管子·形势解》的“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意为师生要坚

持和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有仁爱亲民,献身公益,服务公众的社会责任感,是公共精神的张扬。

法大精神

即“法治天下,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人文精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奋

斗精神;“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谐发展”的团队精神。

校花 中国政法大学的校花是玉兰花,取其圣洁纯净,庄严清澈,凌寒馨香的特质,象征着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的严肃和人文等学科的温馨,各种学科相辅相成。[36]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胡明 校长、党委副书记 马怀德 党委副书记 刚文哲(纪委书记)、高浣月、王立艳 副校长 冯世勇、李双辰、李秀云、时建中、常保国 参考资料[37][38][39][39]

历任领导

历任书记 姓名 职务 任期 戴铮 临时党组书记 (1952.8-1953.1) 武振声 党组书记 (1953.1-1954.11) 刘镜西 党组书记 (1954.11-1957.1) 刘镜西 党委书记 (1957.3-1966.5) 曹海波 党委书记 (1979.6-1982.12) 云光 党委书记 (1982.12-1983.2) 陈卓 党委书记 (1983.2-1988.6) 杨永林 党委书记 (1988.6-2001.9) 石亚军 党委书记 (2001.9-2017.7) 参考资料 历任校长 姓名 职务 任期 钱端升 院长 (1952.8-1958) 曹海波 院长 (1979.3-1982.12) 刘复之 校长 (1983.2-1984.12) 江平 校长 (1988.6-1990.2) 陈光中 校长 (1992.5-1994.3) 杨永林 校长 (1994.3-2001.9) 徐显明 党委书记 (2001.9-2009.2) 参考资料[40]

知名校友

自建校以来,学校为全国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纪检监察、司法行政以及其他党政国家机关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2002年3月中央授予的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法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检察官职衔的获得者中,该校分别有7人和6人获此荣誉。[41]

界别 校友简介 学术科教 王家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终身研究员郑成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终身研究员贺卫方: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王保树: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马俊驹: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储槐植:北京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者陈瑞华:北京大学教授、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胡建淼:浙江大学副校长、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王裕国:西南财经大学校长、经济学家王卫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特聘专家、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教授高鸿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许章润:法理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清华法学》主编陈卫东:诉讼法学家、中国法治人物奖获得者马怀德:中央纪委特邀监察员、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教授龙卫球:法理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卞建林: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层次检察人才导师薛刚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廉政项目组成员 司法机关(省部级) 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一级大法官贺荣: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刘学文: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王秀红:中国女法官协会会长、二级大法官张述元:黑龙江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静: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赵郭海: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周溯: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耕: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一级大检察官孙谦: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莫文秀:中纪委驻最高人民检察院纪检组组长、二级大检察官徐明: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世平: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建明: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雁飞:宁夏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肖声: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何素斌: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邢宝玉:内蒙古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党政机关(省部级) 李至伦: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首任部长韩长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陈训秋:中央综治办主任(正部长级)罗志军:原江苏省省委书记[42]袁纯清:山西省省委书记强卫:江西省省委书记郝明金: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副部长、中国监察学会会长,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赵大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副部长沈春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郎胜: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袁曙宏: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 其他领域 夏华:中华全国青联常委、依文集团董事长王广发: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林楚方:《壹读》传媒总裁慕容雪村:作家屠化: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首批大法官校友(2002年3月授予) 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吴家友: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玉成: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玉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旭: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韩云萍: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黑俊英:宁夏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首批大检察官校友(2002年3月授予) 赵虹: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大豪: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索维东: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鲍绍坤:福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郭永运:广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秦醒民: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8录取情况 学生来源

男女比例

录取分数线文科吉林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7 628 -- 598 本科一批 2016 624 -- 585 本科一批 2015 635 621 -- 本科一批 2014 -- 625 -- 本科一批 2014 -- 611 -- 本科提前批 2013 601 585 -- 本科一批 2012 620 603 -- 本科一批 2011 619 597 -- 本科一批 2010 601 585 -- 本科一批 2009 604 586 -- 本科一批 2008 624 612 -- 本科一批 2007 635 614 -- 本科一批 2006 628 602 -- 本科一批 2005 -- 615 -- 本科一批 录取分数线

各专业设置及分数线文科吉林2016年 具体专业 平均分 最高分 录取批次 法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 -- 624 一批 法学 602 614 一批 英语 596 603 一批 法学(国家专项计划) -- 602 一批 国际政治 586 586 一批 新闻学 591 591 一批 国际商务 588 588 一批 思想政治教育 595 595 一批 法学(国防生) -- 586 一批 汉语言文学 593 599 一批 法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 617 -- 一批 以上内容来自高考派 9开设专业 重点专业 国家重点(1个) 法学 国家品牌(2个) 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 本科专业 法学 (3个) 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2个) 侦查学法学 文学 (3个) 新闻学德语英语 经济学(1个) 经济学 哲学(1个) 哲学 管理学(3个) 公共管理类国际商务工商管理 文化教育大类(1个) 应用心理学 文学(1个) 汉语言文学 10词条图册 历史照片历史照片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 学校校名学校校名 参考资料: 1. 纪念北京政法学院复办40周年校史动漫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 [引用日期2018-12-10] 2. 中国政法大学迎建校50周年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5-02-14] 3. 50年法大:法官、检察官的摇篮

中国网 [引用日期2015-02-14] 4. 李克强与巴罗佐共同出席中欧合作项目实施典礼

中国政府网 [引用日期2018-12-10] 5. 教育部公布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

中国政府网 [引用日期2019-02-23] 6. 我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获批

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引用日期2018-12-10] 7. 中国政法大学庆祝建校60周年

中新网 [引用日期2015-05-01] 8. 教育部办公厅 中央政法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公布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 培养基地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2018-12-10] 9. 教育部 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高等学校学科 创新引智计划2014年度建设项目立项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2018-12-10] 10. 17所高校发起!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在天津大学成立

中国教育网 [引用日期2021-01-07] 11. 我校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暨全国法治干部培训基地、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中国政法大学 [引用日期2021-01-07] 12. 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建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引用日期2021-01-07] 13. 科研项目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 [引用日期2018-12-10] 14. 学校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 [引用日期2018-10-04] 15.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引用日期2018-12-10] 16. 《中国政法大学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公开网 [引用日期2018-12-09] 17.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官网 [引用日期2018-12-10] 18.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官网 [引用日期2018-12-10] 19. 中国政法大学新增四个本科专业

官网 [引用日期2017-03-24] 20.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硕士授权学科、专业(2016年3月)

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引用日期2018-09-11] 21. 我校新增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引用日期2018-09-11] 22. 师资队伍

中国政法大学官网 [引用日期2018-10-13] 23. 人事概况

中国政法大学人事处 [引用日期2018-12-10] 24. 影响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百位法学家评出 我校多位教授入选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 [引用日期2018-12-10] 25. 前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简介

检察日报 [引用日期2018-12-10] 26. 获奖名单:2000年度“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奖人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2018-12-10] 27. 教育部关于表彰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获奖教师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2018-12-10] 28. 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获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中国高校之窗 [引用日期2018-12-10] 29. 李立教授荣获第十一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 [引用日期2018-12-10] 30. 驻巴巴多斯大使王克与巴教育部长共同出席孔子学院成立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引用日期2015-05-01] 3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 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2018-07-05] 32. 教育部关于批准2019年上半年中外合作 办 学 项 目 的 通 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2021-01-07] 33.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中国政法大学

光明日报 [引用日期2014-10-22]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70号(中国政法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2018-09-04] 35. 中国政法大学章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2015-07-18] 36. 校花:玉兰花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电子版 [引用日期2013-10-18] 37. 马怀德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澎湃新闻 2019-05-22 [引用日期2019-05-22] 38. 刚文哲任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澎湃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7-09-07] 39. 现任领导

中国政法大学 [引用日期2018-12-10] 40. 黄进接替徐显明出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新浪新闻 [引用日期2018-12-10]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大法官

中国法院网 [引用日期2015-02-13] 42. 李强任江苏省委书记 罗志军不再担任

官网 [引用日期2016-08-26] 词条标签: 中国高校 公办高校 211高校 政法类高校 教育部隶属高校 北京高校 本科高校 大学

视频

北京政法学院 经贸法律系 《Bubble pop》上传于 2011-12-31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军训小片上传于 2017-10-01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2015新年联欢晚会《桃花瑶》上传于 2015-02-14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招生宣传片上传于 2017-03-16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