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宋拓唐集王圣教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宋拓唐集王圣教序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图片

北宋拓唐集王圣教序故宫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简介

名称:北宋拓唐集王圣教序

年份:宋

类型:铭刻

规格:行80余字。碑高315.3厘米,宽141.3厘米

所属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藏品鉴赏

北宋拓唐集王圣教序,因碑额刻有7尊佛像,亦称《七佛圣教序》,全称《怀仁集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圣教序(附心经)》。碑文行书,30行,行80余字。碑高315.3厘米,宽141.3厘米,唐咸亨三年(672年)十二月立。   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据载,唐僧玄奘自印度取经返回长安后,奉太宗之命译出多种经文,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作记。此序与记并太宗答敕、太子笺答及玄奘所译《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同刻于石,即成此碑。书由长安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遗墨中集字,自贞观二十二年(647年)至咸亨三年(672年)历时25年完成,由于志宁、来济、许敬宗、薛元超、李义府等加以润色,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刻。 宋以后碑石中断,因捶拓日久,字画逐渐浅细,故未断之拓本均为宋拓。   此拓本为故宫藏北宋早期拓本,黑纸镶边剪裱本,浓墨精拓,共27开半,每半开纵23.7厘米,横12.5厘米。有王世懋题签,损斋、翼盫跋各一段,钤“柳庄书院家藏”、“上郡马氏珍藏”、“韩逢禧印”、“朝延氏”、“一亩园珍藏”等印9方。 王羲之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特殊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被誉为书圣。王羲之行书见于诸多法帖之中,均经数度重摹,已多失真貌,不足为据。此碑集字由唐代所藏王羲之真迹中直接摹出,“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因此是研究王羲之书法的宝贵资料,亦是学写行书的最好模范,故极为后世所重。康有为认为此碑书法“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谓异才”,“剪裁缝纫,皆若己出”,学行书者,此碑为佳。 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王昶《金石萃编》、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等书著录。

藏馆介绍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3]

参考文献